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赏析 » 激流总序赏析

激流总序赏析

发布时间: 2022-12-26 06:07:19

1. 巴金作品赏析

巴金的《家》
作者:司马长风

巴金自己偏爱《雾、雨、电》,但最受读者欢迎的则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尤其是《家》。
关于爱情三部曲,刘西渭在《咀华集》里已有透辟的分析和批评,这里评介一下新文学史上拥有最多读者一部小说枣《家》。
我最初读的巴金作品,是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给我的印象很坏。不但文字谈不上精美,所写的人物也莫名其妙,因为中国从没发生过它那其主义的革命,对那些虚无而疯狂的角色无从理解。因此,巴金自己虽然每读一遍便“泪浪滔滔”,但是在绝大多数读者则味同嚼蜡。《家》则完全不同,所写故事、人物、场景、园林的幽与美,梅花的色与香,缺乏阳光的古屋,连吐在地上的浓痰,读者不但熟悉,并且有好多东西,直到今天还附在父辈和自己的身上。
“激流”这两个字,颇能表达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剧烈和巨大的变革,从家族本位社会向个人和国家本位社会的变革。首先是个人的觉醒,之后是个人从休戚相关、福祸与共的大家族的束缚(在悠久的年月安是中国人的安乐窝,在新时代的风暴里则成了牢笼)挣脱出来,面对国家和社会。《家》给予这一从旧到新的变革提供了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这一大变革到今天已临末期,但是还没有完全过去,因此这部书的火焰还没有熄灭,许多读者还可以从《家》里拾取自己的哀欢。
假如我们单从题材的风上,变革的典型来肯定《家》这部小说,未免太不公道,太轻视它了。其实自新文学诞生以来,大多数的小说,都在描写上述的变革,可是为什么《家》独拥有最多读者,而且历久不衰呢?我们必须化点功夫去探求。这里先概述一下全书的梗概。……
小说一开头写风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馆,结尾写觉慧如鸟脱笼似的离家,搭上往上海的船,望着一江东去的秋水,他写道:
“这水,这可祝福的水啊,它会把他从住了十八年的家带到那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群中间去。”
这一开头一结尾,颇有艺术匠心,在读完全书之后,使人不能立刻离开书中的世界。
《家》虽然有不少缺点值得推敲,却不愧是三十年代长篇小说的名著,足以和其它诸大家并耀争辉。
《家》的主要缺点是通篇缺乏艺术锤炼。我手头的这部《家》,是一九五一年的修订本,已改去“用字不妥当的地方”及“删去一些累赘的字句”,可是若干章节读来仍感到难以下咽。总括说来这部小说,描写和叙述参半,“难以下咽”多在叙述的部分。许多对话,太急于表达思想,而失去口语的活气和韵味,读来好象听演讲。
这些缺点与当时巴金的文学观点有关。他无数次的表白:“文学是什么?我不知道,而且我始终就不曾想知道……我不曾读过一本文学的书。”又:“我不是为做作家才来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可知他对文学的粗暴和轻蔑。这当然是一种无知的幻稚。不论你出于什么动机写小说,只要你当做文学作品出版,投进文学的世界,你就要受艺术尺度的衡量。
正因为在写《家》时(当时二十八岁),巴金还对文学这样蒙昧无知,居然写出这样一部不朽的作品,可见他天赋之高。这部小说的魅力在左列几点:
(一)作者抓住了那个变革时代的焦点,抓住在变革中旧和新的人物典型,同时用一连串的典型冲突事件,表达了变革“激流”的澎湃。《家》是激流年代的一首长歌。换个方式说,《家》的角色、情节和主题三者的配搭甚是匀称、和谐。由于整体的结构完整,遂使部分文字的生涩和粗糙显得有重要了。
(二)新文学诞生以来的小说,十部之中有九部,在写作时都怀有一个文学以外的目标,巴金也未能免俗,但是《家》是为纪念他大哥写的,他必须放下自己的“目的”,尽量接近真实。因此成为一部人情味最纯、生活味最浓的小说。
(三)巴金一九五一年在《家》的《后记》最后一行写道:

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鼓舞我的源泉。

在他一切的作品中都满溢着纯洁的青春气息。《家》尤其浓厚。这种气息反映一颗单纯的心灵,读他的小说,你毫不感到是在绞汁写出来的,是唱出来的,呻吟出来的,是自然的天吁。这不是艺术,而是天赋。如他所说:“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四)巴金在一九三一年四月写的《激流》总序,短短只有一千字,具有同样意思的话重复了三次:(1):“这里面有爱,有恨,”(2)“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3)“……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他在其它作品中,和作品的序言或后记中,无数次的重复类似的话。读者或许误解他是一个爱恨分明的人,不,他是爱得深,恨得浅,爱得如火烧,恨得如雪融的人。换言之,他爱得认真,恨得软弱。这因为他的恨根源于爱。因此在《家》里,我们觉得可爱的人十分可爱,可恨的人只感到可悯(含有同情的怜悯)。这里使人记起“哀而不伤、怨而有怒”那两句话,《家》具有这两种恰到好处之美。
http://club.cat898.com/newbbs/printpage.asp?BoardID=2&ID=653447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在中国,巴金是与茅盾、老舍、曹禺齐名的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28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著作甚丰,有《巴金文集》14卷;1987年又开始出版《巴金全集》。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随想录》(5集);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等。
巴金的代表作,在几代读者中最具影响的作品是《家》、《春》、《秋》(即〈激流三部曲〉)。这部蜚声海内外的长篇巨制,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作者对题材熟悉和感受的亲切,使作品获得了巨大的震撼力。在动荡、巨变、大浪淘沙的年代里,《家》、《春》、《秋》奏起的时代进行曲,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曾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其中的《家》,起的作用更大。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年,反封建的任务异常艰巨。二百多年前,伟大的曹雪芹写了《红楼梦》,成为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巴金的《家、》《春》、《秋》是继《红楼梦》之后,描写封建旧家庭败落的最优秀的小说。

艺术上,这3部长篇也是巴金全部作品中成就最显著的作品。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同一类人物也有很细微差别。巴金不是凭客观冷静地描写取胜,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他的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却写得有条不紊,起伏有致。新时期写的《随想录》轰动文坛,活画出一位心地坦诚的作家的纯洁灵魂。《家》、《春》、《秋》和《寒夜》早已拍成电影,饮誉国外。

环境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读《家》《春》《秋》有感
我曾读过不少的文学作品,但巴金的〈激流三步曲〉—〈家〉〈春〉〈秋〉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我曾反复读过好几遍,然后深深的思考着环境,性格,命运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众多读者对<家>〈春〉〈秋〉中的觉民,觉慧,琴 为代表的新青年都持赞扬态度,当然我也并不例外.而他们则对觉新,淑贞和枚等人则主要持批判态度,只会骂他们是"懦夫",而我对他们主要持同情的态度.
就拿觉新来说吧!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尽管是同一个母亲所生,而且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可是他们的处境却并不相同.觉新是这个大家庭长房的长孙.的确,就因为这个缘故,就决定了他同他的两个弟弟性格的不同.而性格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他们命运的不同.
也许你会说既然觉新心中已有了梅表妹了,他就不应该接受他父亲给他安排的他和李家的亲事,而应该像觉民一样心中已经有了琴表妹,就采取逃婚方式断然拒绝祖父安排的他和冯家的亲事.我们先分析一下觉新和觉民的不同吧!首先,梅和琴的家庭背景不同,琴家有比较疼她的母亲,还稍微顺从琴的意见,而梅的家似乎就没那样"民主"了,并且和高家还和高家稍有瓜葛.其次,梅和琴的性格截然不同,前者是典型的封建妇女的代表,而后者是新青年的代表.再次,正当他和祖父的关系闹的不可开交,祖父正要登报不承认他是高家子弟之时,祖父又因病去世了,而当时,觉民的父亲也死了,然后,就没人再去管他的婚事了.觉民逃婚是成功了,他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运气实在是太好了.而觉新就没那样好的运气了,当时他父亲和祖父都健在.假如,觉民采取了逃婚的方法,他们会采取封建社会大家庭的种种方法来对付他,直到他答应婚事为止.
也许你还会说既然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还不如像觉慧一样离家出走,和高家断绝关系.
而只要看一下觉新的生活处境,我们就知道那是绝对行不通的.当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他上面还有一个继母,下面有两个在校读书的弟弟,在家有两个妹妹.因此,当时,这个大家庭的重担就自然而然的落在他的年青的肩上.他应该对那些人负责,不可能像觉惠那样说走就走了.
况且,觉新也并不是生来就是"懦夫".当初,他心里也燃烧过青春的火焰,他也奋斗过,他也愤怒过,他也有过不断的同长辈们有所冲突,但他的奋斗毫无结果,他不能说服他们,不能改变他们,而为了过几天平静的日子——当然,人人都想过平静的日子,这无可厚非吧!
他被迫无奈之下,才发明了这种处家的态度.他在可能的范围内敷衍他们,讨他们欢心,而事实上只有这样才能过几看似平静的生活.
觉新的生活可谓悲上加悲,苦上加苦,父亲逼他娶自己不喜欢得人,而后来终于和妻子李氏有了感情,长辈门又在妻第二次生产的时候用"血光之说"折磨死了妻.而他把自己生存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爱子海臣身上,海臣却又被意外地的疾病夺去了生命.试想,他的命运是如此的悲惨,而他有得到了谁的安慰和同情呢?而觉民和觉惠生气的时候,也会无所顾及的骂觉新是"懦夫",他们不知道他大哥有多难过和无可奈何吗?
觉新的性格的改变并不是突然的.第一个打击落在他头上,他苦苦的挣扎.于是,第二个打击又接着来了.一次的让步算是开了个端,以后不得不步步让步.他终于渐渐沉落在他所厌恶的环境中去,一天一天的沉落下去,一重一重的负担压住了他.他还不时努力往上浮,几次要浮上来,几次又被压下去,因为他也不甘心被人说是"懦夫".
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怎样的环境就有怎样的性格,同时也就决定了有怎样的命运了 。

大家似乎都没有读出在《家》中,巴金先生其实对觉慧是持批判态度的吗?三少爷对鸣凤的爱并不彻底,他虽然爱她但还带着侥幸和同情的心态。也就是说他虽然满嘴里喊的是“新思想”但并没有真正地从心底革新自己,直到鸣凤自杀后才真正觉醒!以下是巴金先生对觉慧明明知道鸣凤要嫁人,不但不去救她反而假装自己不知道的一段描写:
“一天的功课很快地完结了。在归途中,他又受到矛盾的思想的围攻。他一句话也不说,脸色也很难看。觉民知道他有心事,也就不跟他多讲话。

他们终于到了自己的家,走进二门,正遇见冯家接人的轿子出来,两个仆人押送着。轿子里面传出来凄惨的哭声,虽然细微,但是哭声进到了觉慧的心里。他并不分辨这是什么人的声音,他相信那个人去了、永远地去了。

轿子带着哭声去了,天井里还留着女佣、仆人和轿夫。他们聚在一起纷纷议论。高忠红着脸叽哩咕噜地在骂“老混蛋”。文德在旁边劝他不要乱讲话。觉慧知道他们一定在谈鸣凤的事情,他甚至不敢多看他们一眼,就急急地走进里面去了。”
诸如此类的描写书中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在读《家》时多多留意,体会其中用意!
其实,在《家》中巴金先生真正歌颂的是那些女性形象。就拿觉慧和鸣凤的爱情来说,在觉慧唯唯诺诺的时候,鸣凤却毅然选择用死亡来证明自己对爱情的执拙与忠贞!其他的女性形象更是不必多说,比如大家都提到的梅还有琴甚至包括瑞珏,她们虽为女性但在那个年代却比那些男人们更加勇敢,坚强!
希望大家再读《家》时能多投给这些女性形象点目光,对《家》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2. 巴金作品 家 , 赏析

巴金的《家》
巴金自己偏爱《雾、雨、电》,但最受读者欢迎的则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尤其是《家》。
关于爱情三部曲,刘西渭在《咀华集》里已有透辟的分析和批评,这里评介一下新文学史上拥有最多读者一部小说枣《家》。
我最初读的巴金作品,是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给我的印象很坏。不但文字谈不上精美,所写的人物也莫名其妙,因为中国从没发生过它那其主义的革命,对那些虚无而疯狂的角色无从理解。因此,巴金自己虽然每读一遍便“泪浪滔滔”,但是在绝大多数读者则味同嚼蜡。《家》则完全不同,所写故事、人物、场景、园林的幽与美,梅花的色与香,缺乏阳光的古屋,连吐在地上的浓痰,读者不但熟悉,并且有好多东西,直到今天还附在父辈和自己的身上。
“激流”这两个字,颇能表达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剧烈和巨大的变革,从家族本位社会向个人和国家本位社会的变革。首先是个人的觉醒,之后是个人从休戚相关、福祸与共的大家族的束缚(在悠久的年月安是中国人的安乐窝,在新时代的风暴里则成了牢笼)挣脱出来,面对国家和社会。《家》给予这一从旧到新的变革提供了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这一大变革到今天已临末期,但是还没有完全过去,因此这部书的火焰还没有熄灭,许多读者还可以从《家》里拾取自己的哀欢。
假如我们单从题材的风上,变革的典型来肯定《家》这部小说,未免太不公道,太轻视它了。其实自新文学诞生以来,大多数的小说,都在描写上述的变革,可是为什么《家》独拥有最多读者,而且历久不衰呢?我们必须化点功夫去探求。这里先概述一下全书的梗概。……
小说一开头写风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馆,结尾写觉慧如鸟脱笼似的离家,搭上往上海的船,望着一江东去的秋水,他写道:
“这水,这可祝福的水啊,它会把他从住了十八年的家带到那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群中间去。”
这一开头一结尾,颇有艺术匠心,在读完全书之后,使人不能立刻离开书中的世界。
《家》虽然有不少缺点值得推敲,却不愧是三十年代长篇小说的名著,足以和其它诸大家并耀争辉。
《家》的主要缺点是通篇缺乏艺术锤炼。我手头的这部《家》,是一九五一年的修订本,已改去“用字不妥当的地方”及“删去一些累赘的字句”,可是若干章节读来仍感到难以下咽。总括说来这部小说,描写和叙述参半,“难以下咽”多在叙述的部分。许多对话,太急于表达思想,而失去口语的活气和韵味,读来好象听演讲。
这些缺点与当时巴金的文学观点有关。他无数次的表白:“文学是什么?我不知道,而且我始终就不曾想知道……我不曾读过一本文学的书。”又:“我不是为做作家才来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可知他对文学的粗暴和轻蔑。这当然是一种无知的幻稚。不论你出于什么动机写小说,只要你当做文学作品出版,投进文学的世界,你就要受艺术尺度的衡量。
正因为在写《家》时(当时二十八岁),巴金还对文学这样蒙昧无知,居然写出这样一部不朽的作品,可见他天赋之高。这部小说的魅力在左列几点:
(一)作者抓住了那个变革时代的焦点,抓住在变革中旧和新的人物典型,同时用一连串的典型冲突事件,表达了变革“激流”的澎湃。《家》是激流年代的一首长歌。换个方式说,《家》的角色、情节和主题三者的配搭甚是匀称、和谐。由于整体的结构完整,遂使部分文字的生涩和粗糙显得有重要了。
(二)新文学诞生以来的小说,十部之中有九部,在写作时都怀有一个文学以外的目标,巴金也未能免俗,但是《家》是为纪念他大哥写的,他必须放下自己的“目的”,尽量接近真实。因此成为一部人情味最纯、生活味最浓的小说。
(三)巴金一九五一年在《家》的《后记》最后一行写道:

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鼓舞我的源泉。

在他一切的作品中都满溢着纯洁的青春气息。《家》尤其浓厚。这种气息反映一颗单纯的心灵,读他的小说,你毫不感到是在绞汁写出来的,是唱出来的,呻吟出来的,是自然的天吁。这不是艺术,而是天赋。如他所说:“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四)巴金在一九三一年四月写的《激流》总序,短短只有一千字,具有同样意思的话重复了三次:(1):“这里面有爱,有恨,”(2)“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3)“……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他在其它作品中,和作品的序言或后记中,无数次的重复类似的话。读者或许误解他是一个爱恨分明的人,不,他是爱得深,恨得浅,爱得如火烧,恨得如雪融的人。换言之,他爱得认真,恨得软弱。这因为他的恨根源于爱。因此在《家》里,我们觉得可爱的人十分可爱,可恨的人只感到可悯(含有同情的怜悯)。这里使人记起“哀而不伤、怨而有怒”那两句话,《家》具有这两种恰到好处之美

热点内容
扎的成语 发布:2024-03-29 22:48:21 浏览:584
神情的句子 发布:2024-03-29 22:39:48 浏览:302
关于兵成语 发布:2024-03-29 22:30:51 浏览:284
成语相对 发布:2024-03-29 22:05:05 浏览:821
止是什么成语 发布:2024-03-29 21:17:20 浏览:618
肚子疼短句 发布:2024-03-29 21:12:25 浏览:857
放弃感情的句子 发布:2024-03-29 20:50:18 浏览:752
野心的词语 发布:2024-03-29 20:50:13 浏览:207
带有月的词语 发布:2024-03-29 19:52:25 浏览:511
乖妈妈的有声小说合集 发布:2024-03-29 19:23:16 浏览: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