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赏析
⑴ 沉默的大多数摘抄经典语录
1. 人既然活着,就有权保证他思想的连贯性,到死方休。
2. 假设我们说话要守信义,办回事情要有始有终,健全的理答性实在是必不可少。
3. 属于沉默的事用话讲了出来,总是这么怪怪的。
4. 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智慧一文不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
5. 一个人想像自己不懂得的事很容易浪漫
6. 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某种程度的单调、机械是必须忍受的,但是思想绝不能包括在内。
7. 走投无路的人最迷信,而且是什么都信。
8. 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价值取向,二是在这些取向上取得的成就
9. 就是到了现代,女变男的变性手术也是个难题,而且也不宜推广——这世界上假男人太多,真男人就会找不到老婆。
10. 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
⑵ 沉默的大多数表达什么
自古以来,不思考的人是居多的,有些是不愿意思考,有些是没有能力思考。也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稳定,如果人人都“没事瞎捉摸”,去思考人生意义,去思考社会问题,那么社会就容易动荡,而统治阶级是厌恶动荡的。所以我们这个民族一直就习惯性的沉默,从小父母就教我们做人要低调,做事也不能张扬。到了学校老师教我们,沉默是金,多听少说,韬光养晦,厚积薄发。进入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生经验也告诉我们枪打出头鸟,祸从口出,一定要谨言慎行。
有人说这是中国人自卑的劣根性导致的,鼓吹西方文明敢于表达自己,直抒胸臆的坦率。我倒不能完全认同这种妄自菲薄的说法,这其实是两种文化的差别,没有高下之分。直话直说有它的好,沉默以对也有它的利,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暂且不论沉默是不是一种美德,但我相信沉默是很有力量的,不是空洞的沉默,而是有自己思考和韧性的沉默。就像我前不久的一篇文章里提到的,我很欣赏把说话的功夫都用来做事的人,很酷。但是,如果真有话想说,实在也无需强忍。就像男儿有泪也可轻弹,没有眼泪不用硬挤一个道理,憋久了容易憋出内伤。
某种意义上说,我也算是一个沉默的人,虽然偶尔写写随笔,咋咋呼呼的。但其实真正看我文章的人应该知道,我表达的东西都是比较中立的,态度也算谦逊。会刺痛别人的话我一般是不说的,一方面是我本就持着多元的价值观,认为很少有东西是非黑即白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不愿去和人争执,从小养成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惰性。
坦率的讲,我在某些方面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欠缺的,所以读到这本书感触颇多。因为刚看完《乌合之众》,所以对于《沉默的大多数》里提到的一些观点算是加强了认知。比如群体是盲目无知的,并不以理智去判断和决定,而且再优秀的个体陷入群体之中都容易变得愚蠢,另外群体意见的传染性也是极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