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謎語 » 嚴光垂釣典故

嚴光垂釣典故

發布時間: 2023-01-29 12:32:49

⑴ 古人垂釣的幾種文化精神境界

垂釣是我國人民十分喜愛的一項傳統休閑健身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不朽的詩篇和眾多的歷史古跡。古人垂釣十分講究文化精神境界,或名志、或備考、或欣賞、或品嘗,可謂千姿百態,妙趣橫生。
一、等待時機,尋覓明主,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最有名的當數姜太公釣魚。姜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呂尚,是一位有遠見卓識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聽說周文王公正廉潔、禮賢下士、銳意改革,就立志去輔佐周文王,但他又不願直接去找周文王,於是就來到周文王的領地渭水邊隱居下來,以垂釣為樂。姜太公垂釣之意不在魚而在乎政治,他經常在周文王打獵或出巡的必經之路渭水邊,即今寶雞縣磻溪河畔,用直鉤垂釣,一方面通過垂釣鍛練身體,磨煉意志;另一方面又在思慮國家大事,研究對策,等待時機,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這一待就是二十年,終於在80歲時,周文王來渭水邊打獵,聽說姜太公的奇事就決定親自拜訪姜太公,兩人一見面就談得十分投機,政治觀念和治國策略完全相同,於是周文王就請姜尚出山,幫助他出謀劃策,討伐殷紂。經過10年的奮戰,姜尚終於幫助周武王打敗了紂王,滅了殷,建立了周朝,姜尚也在他90歲時正式被封為國師。
二、不願與當朝者同流合污,隱居深山,以耕種垂釣為樂,保持自己的高風亮節 東漢時期,有一位名士叫嚴子陵,又名嚴光,他少年時與漢光武帝劉秀同學,兩人感情十分深厚,情同手足。當劉秀奪取了政權,當了漢光武帝後,想起了自己的少年好友,思慕其賢,於是派大臣去請嚴子陵進京,出任議諫大夫,並表示要同嚴子陵「日同游,夜同榻」。但嚴子陵不願與漢光武帝同流合污,「不吞榮華富貴之鉤」,堅持隱居富春山,以垂釣躬耕為樂,甘願過貧苦生活。後人對嚴子陵的這種「不吞榮華富貴之鉤」的精神十分贊賞,給予很高的評價。尤其是李白,不僅寫詩對其大加贊賞,還親自到嚴子陵家鄉浙江桐廬縣的富春山憑吊,在嚴子陵釣魚台垂釣,體會其精神,希望能在夢中與嚴子陵相見,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嚴子陵垂釣還有兩個典故也十分感人。一是「羊裘垂釣」,出自後漢書《嚴光傳》。說的是嚴光少年時和劉秀同學,兩人十分要好。而劉秀當了漢光武皇帝,嚴光便離開京城更換姓名隱入深山了。劉秀思其賢,便派人四處尋找,有人報告說有一披著羊裘在富春江邊垂釣的就是嚴子陵。於是漢光武帝派太監去請嚴子陵,遭到斷然拒絕。後人便用「羊裘垂釣」來表示對嚴子陵這種不慕官爵、隱居不士的精神加以贊揚,遂形成「羊裘垂釣」的典故。 再一個是「子陵魚」。說的是當漢光武帝派人手捧錦袍玉帶去請嚴子陵回京做官時,嚴子陵不但拒絕,而且說「釣魚人是用不著錦袍玉帶的」,隨手將錦袍玉帶撕成一條條一絲絲,拋入富春江,而這些一條條一絲絲銀光閃閃的錦袍玉帶一入水,立馬變成鱗光閃閃的小魚。這些小魚每年的五月都要集群逆流而上,來到子陵釣魚台,拜謁嚴子陵,年年如此,歲歲必來。後人感其誠,稱其為「子陵魚」。 其實「子陵魚」是棲居在山溪中的一種小型吻蝦虎魚,每年春夏之交,集群逆江而上,成群覓食產卵洄遊。這種吻蝦虎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無論是新鮮或是干製品都是上等佳餚,成為當今旅遊富春江的一道名菜。
三、追求淡泊寧靜、閑適自由、人與自然和諧的至高境界,這是東方人垂釣的精神支柱 中唐詩人柳宗元十分喜歡垂釣,在遭貶廣西柳州時,寫過一首千古絕唱「江雪」,詩雲「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試想在那鳥都不到、人跡全無的深山裡,獨自一人在大雪天里垂釣,可見其垂釣的環境是多麼寧靜,其性情是多麼孤傲,內心是多麼痛苦。柳宗元是一個有政治抱負的年輕人,他因參與王叔文倡導的變革,屢遭貶斥。先被貶湖南永州,一待就是10年,後又被貶廣西柳州。但他不屈不撓、頑強抗爭,堅強地生活下來。不僅為當地的老百姓做了大量好事,而且寄情於祖國的山山水水,以垂釣為樂,以寫詩、寫游記為己任,借詩抒發心中的憂憤,表達對祖國山山水水的熱愛,追求淡泊寧靜、人與自然和諧的至高境界。
另一位詩人張志和也是一個垂釣迷,自稱「煙波釣徒」。浙江金華人,唐肅宗時官至金吾衛錄參軍,因不滿官場的腐敗,棄官隱居江湖,以垂釣為樂。據說他在太湖垂釣,常常是不投餌,志不在魚,以表達自己不戀官場、怡情山水、自得其樂的情趣與志向。他的「漁歌子」一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就是其心境的最佳表露,追求的就是自然美,人與自然的和諧。而孟浩然的「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閑」,李商隱的「寒歸山觀隨棋局,暖入汀洲逐釣綸」以及張志和的「樂是風波釣是閑」,都是這種文化精神境界的最佳體現。
四、以垂釣修身養性,陶冶情趣,解憂排遣,以激勵自己的創作熱情,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這是又一種垂釣的文化精神境界 歷代大詩人、詞家、文學家、散曲家、畫家,諸如李白、杜甫、杜牧、王維、孟浩然、張志和、韓愈、蘇東坡、李商隱、范成大、陸游、紀曉嵐、唐寅、鄭板橋、馬朴臣以及女詩人李舜弦、花蕊夫人等,無一不是垂釣愛好者。他們通過垂釣,一方面欣賞大自然的美麗風光,享受垂釣的樂趣,抒發自己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另一方面,又通過垂釣,體驗生活,察看民情,搜集了大量的創作素材,並將垂釣的感受融注到詩詞中,寫出了大量的優秀詩詞,成為我國重要的文化精神財富。如李白的《獨釣清溪江》、杜牧的《贈漁父》、王維的《清溪》、孟浩然的《臨洞庭上張丞相》、白居易的《渭上偶釣》、高適的《漁父》、韓愈的《獨釣》、花蕊夫人的《釣魚》、和凝的《漁人》、陸游的《漁父》詞、唐寅的《釣魚》、鄭板橋的《漁家》、馬朴臣的《漁》等等。這些詩詞,有的反映不戀高官厚祿,只追求享受自然和垂釣的樂趣與志向。如白居易的《渭上偶釣》詩雲: 說我垂釣意,人魚又兼忘, 無機兩不得,但弄秋水光。 清代詩人馬朴臣的《漁》詩雲: 自把長竿後,生涯逐水涯, 不爭魚得失,只愛傍桃花。 有以詩詞反映詩人憂國憂民、報國無門的悲痛心情,只有垂釣來排遣心中的怨恨和不得已。如杜甫晚年流落成都,在嚴武手下當差,因沒有什麼事干,就經常去釣魚,嚴武為此專門寫了一首詩勸杜甫不要因釣魚而誤了為官,杜甫立即寫了兩首詩酬答,其一雲: 拾遺曾湊數行書,懶性從來水竹居, 奉引濫騎沙苑馬,幽棲真釣錦江魚。 其二雲: 兩映行宮辱贈詩,元戎肯赴野人期, 江邊老病雖無力,強似晴天理釣絲。
五、借垂釣放鬆身心,使大腦得到充分休息,以備再戰,這也是古人垂釣的一種文化精神境界 清康熙年間,江蘇寶應縣城有一位年輕書生,名叫王式丹,他不僅自幼刻苦學習,飽讀經書,而且善於學習,將學習與休閑結合得很好。這一年江蘇舉辦鄉試,別的考生都忙於日夜苦讀,死記硬背,准備應考。而王式丹卻不急不忙,更讓人不解的是考試前三天,他拿起魚竿,跑到蘆葦叢生、綠樹成蔭的寶應湖邊垂釣去了。在垂釣過程中,王式丹一方面飽受了湖邊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環境的薰陶,使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與放鬆,頭腦清醒、精力充沛;另一方面,他又在垂釣過程中,根據考試的要求,構思了一篇四、六對仗的駢體文,打好了腹稿,懷著必勝的信念參與了考試,一舉考中了舉人。接著他又參加了全國考試與殿試,奪得了第一名,成為當時的狀元。 再一個故事是發生在清乾隆年間,故事的主人公是紀曉嵐。紀曉嵐既是一個大文豪,出口成章,又是一個嗜垂釣如命的人,特別喜歡釣魚。一天乾隆皇帝與紀曉嵐一起出遊,乾隆皇帝想考一下紀曉嵐的文學才幹,指著遠處的釣翁命紀曉嵐寫一首嵌著十個「一」的絕句,紀曉嵐略一沉思就吟道:「一篙一櫓一孤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拍一呼又一笑,一人獨釣一江秋。」這首釣魚絕句用十個「一」將釣翁垂釣的情景串連起來,有動有靜,情景交融,躍然紙上,尤如一幅山水畫,使人不得不叫絕。紀曉嵐之所以能對答如流,短時間內吟出一首「釣魚絕句」,除了他才思敏捷,文學功底深厚外,也與他經常垂釣有關,這也是他十分熟悉的題材,故能立刻吟出。 六、美食家的垂釣情結 江鮮湖鮮不僅是現代人餐飲中的優選食品,古人也十分青睞,而垂釣則是獲取江鮮湖鮮的重要來源,尤其是親手垂釣所得、活水煮活魚,品嘗起來別有一番滋味。在歷代大詩人、文學家、畫家、散曲家中不乏美食家,而這些人又都與垂釣結下了不解之緣。最具代表的就是大文學家、美食家蘇東坡,他喜歡吃魚,更喜歡釣魚。蘇東坡的《春江晚景》一詩寫道: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在這里,春天的野菜、長江中最名貴的河豚魚、鰣魚都是蘇東坡最喜歡品嘗的江鮮。

熱點內容
對於愛情的句子 發布:2024-05-17 01:53:24 瀏覽:190
望字打一成語 發布:2024-05-17 01:20:37 瀏覽:428
寫著急的句子 發布:2024-05-17 01:20:28 瀏覽:68
工四字詞語 發布:2024-05-17 01:11:02 瀏覽:118
去泰國咯成語 發布:2024-05-16 23:40:54 瀏覽:576
邊城成語 發布:2024-05-16 23:14:11 瀏覽:47
閱讀作文800字 發布:2024-05-16 23:02:24 瀏覽:659
形容時尚的句子 發布:2024-05-16 21:00:20 瀏覽:716
過除夕作文 發布:2024-05-16 20:39:35 瀏覽:27
對愛情憧憬的句子 發布:2024-05-16 19:11:03 瀏覽: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