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諱典故
❶ 諱疾忌醫的典故.
典故是扁鵲與蔡桓公的故事。原文如下:
扁鵲見蔡桓公,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公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譯文如下,
名醫扁鵲,有一次去見蔡桓公。對桓公說:"你有病了,現在病還在皮膚的紋理之間,若不趕快醫治,病情將會加重!"桓公聽了笑著說:"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後,桓公對人說:"這些醫生就喜歡醫治沒有病的人把這個當做自己的功勞。」
十天以後,扁鵲又去見桓公,說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還會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鵲走了以後,桓公很不高興。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公,說他的病已經轉到腸胃裡去了,再不從速醫治,就會更加嚴重了。桓公仍舊不理睬他。
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公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覺得很奇怪,於是派使者去問扁鵲。扁鵲對使者說:"病在皮膚的紋理間是燙熨的力量所能達到的;病在肌膚是針石可以治療的;在腸胃是火劑可以治癒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沒有辦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請求了。五天以後,桓公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卻早已經逃到秦國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
(1)忌諱典故擴展閱讀:
諱疾忌醫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指隱瞞疾病,不願醫治。比喻掩飾缺點和錯誤,不願改正。諱疾忌醫和「文過飾非」,都有「隱瞞自己的缺點或錯誤」的意思。但諱疾忌醫偏重在「怕人批評,不肯接受幫助」;「文過飾非」偏重指尋找各種理由來掩飾錯誤、缺點。
諱疾忌醫造句:
1、有病應該趁早醫治,千萬不要諱疾忌醫。
2、在工作上,諱疾忌醫的人,往往會把問題弄得更嚴重。
❷ 為什麼都忌諱說四十一歲,有什麼典故嗎
說起41歲,在德州卻是個很忌諱的年齡!到過德州的人,尤其在德州生活過的人都納悶一個事,當問及當地老德州的年齡時,總見不到41歲的人。對此,德州當地有許多的解釋,其原因與乾隆南巡有關:
德州自古就是南北的水陸交通要沖,特別是古老的大運河讓德州在地理位置上顯得十分重要,山東漕運總督衙門便設在此,戶部在德州也設有直屬分支機構。歷史上的乾隆數次南巡,德州都是必經之地,為此德州建有乾隆行宮。一次,乾隆皇帝駐蹕德州,按例接見地方官員。當問及年輕知縣年齡的時候,那位知縣說自己41歲。當乾隆問及屬相的時候,知縣卻表現的十分為難,因為他是屬龍的。在皇帝面前說自己屬龍那是大不敬,有殺頭的危險。於是,在皇帝的追問之下脫口說出自己是屬驢的,引起皇帝龍顏大悅。
德州盛產大黑驢,在周邊有很大的知名度。由於大黑驢性情不勻,粗暴,倔強,常用來喻人,後來成為一句罵人的話。於是,41歲屬驢的典故在民間逐漸傳開。德州人也就開始忌諱別人知道自己41歲了,每到41歲的時候,不是讓自己過2個40歲,就是連續過2個42歲。
之前收看《金婚》電視劇,劇中人物佟志的扮演者張國立被人問起年齡,他說41歲了,忽然升起人生感慨,感到自己步入中年仍然一事無成,很失落,決意要離開北京獨自到「三線」建功立業。41歲確實是個人生分水線,過了41歲便意味著步入了中年旅途,在反思的情緒增長的同時,常會有人生苦短之感,也會更多的感到過去的人生虛度和盲目追求。過了40歲的人,開始喜歡回憶忘事,總結工作和生活中的得與失。正如清末一位落魄秀才的感慨:40歲以前,總是想把自己變成一個「混蛋」;40歲後,開始考慮自己怎麼會成為一個「混蛋」的!細想,其中還真有一些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