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首喜欢的诗
悯农二首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喜欢它的原因:它告诉了大家,我们粮食的来之不易,让我们珍惜每一粒米饭,不浪费粮食。进而告诉大家,要去珍惜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来之不易的东西,不要失去以后才知道它的珍贵,要珍惜眼前
② 写一首你喜欢的诗,并说明理由
我喜欢的诗有很多,此时此刻我想起了白居易的《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夕阳斜照在江面上,光线铺展,使江水一半碧绿,一半嫣红。农历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令人爱怜呀!露珠像珍珠一样的晶莹,月牙如弯弓似的挂在半空。
这首诗描写的是九月初三的夜,今天是农历的九月初八,这首诗正是应时应景。我感觉正是我现在平静心情的写照,所以我突然想起了这首诗。
③ 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是什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④ 推荐一首我最喜爱的诗歌是古诗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长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短赏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