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讳典故
❶ 讳疾忌医的典故.
典故是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原文如下:
扁鹊见蔡桓公,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译文如下,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请求了。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
(1)忌讳典故扩展阅读:
讳疾忌医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讳疾忌医和“文过饰非”,都有“隐瞒自己的缺点或错误”的意思。但讳疾忌医偏重在“怕人批评,不肯接受帮助”;“文过饰非”偏重指寻找各种理由来掩饰错误、缺点。
讳疾忌医造句:
1、有病应该趁早医治,千万不要讳疾忌医。
2、在工作上,讳疾忌医的人,往往会把问题弄得更严重。
❷ 为什么都忌讳说四十一岁,有什么典故吗
说起41岁,在德州却是个很忌讳的年龄!到过德州的人,尤其在德州生活过的人都纳闷一个事,当问及当地老德州的年龄时,总见不到41岁的人。对此,德州当地有许多的解释,其原因与乾隆南巡有关:
德州自古就是南北的水陆交通要冲,特别是古老的大运河让德州在地理位置上显得十分重要,山东漕运总督衙门便设在此,户部在德州也设有直属分支机构。历史上的乾隆数次南巡,德州都是必经之地,为此德州建有乾隆行宫。一次,乾隆皇帝驻跸德州,按例接见地方官员。当问及年轻知县年龄的时候,那位知县说自己41岁。当乾隆问及属相的时候,知县却表现的十分为难,因为他是属龙的。在皇帝面前说自己属龙那是大不敬,有杀头的危险。于是,在皇帝的追问之下脱口说出自己是属驴的,引起皇帝龙颜大悦。
德州盛产大黑驴,在周边有很大的知名度。由于大黑驴性情不匀,粗暴,倔强,常用来喻人,后来成为一句骂人的话。于是,41岁属驴的典故在民间逐渐传开。德州人也就开始忌讳别人知道自己41岁了,每到41岁的时候,不是让自己过2个40岁,就是连续过2个42岁。
之前收看《金婚》电视剧,剧中人物佟志的扮演者张国立被人问起年龄,他说41岁了,忽然升起人生感慨,感到自己步入中年仍然一事无成,很失落,决意要离开北京独自到“三线”建功立业。41岁确实是个人生分水线,过了41岁便意味着步入了中年旅途,在反思的情绪增长的同时,常会有人生苦短之感,也会更多的感到过去的人生虚度和盲目追求。过了40岁的人,开始喜欢回忆忘事,总结工作和生活中的得与失。正如清末一位落魄秀才的感慨:40岁以前,总是想把自己变成一个“混蛋”;40岁后,开始考虑自己怎么会成为一个“混蛋”的!细想,其中还真有一些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