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寓意谜语 » 提到谜语

提到谜语

发布时间: 2022-11-18 05:35:48

1. 谜语是什么啊

谜语
一、引 子
中国谜语而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和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古往今来,山南海北、男女老少,上至文人学士,达官贵人,下至村夫野老,愚妇顽童,无不对谜语而一定的兴趣。我国的谜语宝库可谓浩如烟海,美不胜收。

猜谜是一种文艺欣赏,是一项而益的文娱活动,它既可启发人们的想象办,锻炼智力,又能增长知识,丰富文化生活,因而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

谜语是一种语言技巧,语言艺术,它而着独特的规律半自成体系,故而我们而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而关的谜语。

我们一般所说的谜语,通常包括灯谜和谜语两种,按其内容来说,灯谜专指文艺谜,即是利用中国文字的音形义的变化,用会意、别解、象形等手法来制谜的,如:

二十架飞机,飞往北边下,口令一下,打落三四架(燕)。

谜语则指口头谜或称事物谜,其特点多是对事物的形态、动态、性质等征的描绘,用歌谣的形式制谜,如:

我打你,打着我,打得你的皮破,打得我的血出。(打蚊子)

不过般都把这二者统称为谜语。
二、 谜语的源流

一说起谜语,人们总会想到文艺晚会或是报刊杂志上的猜谜活动,以为猜谜只不过是一种文字游戏,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谜语来自于社会生活,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是为了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从我国的古籍记载可以知道,自先秦以来,在许多生活领域里,都有谜语这一语言形式的运用,人们或用巧妙的比喻、借代,或形象描绘、或字形离合等方法制成谜语,劝谏讽喻统治者,在外交上达到自己的目的,或是暗通情报,掩人耳目,或是文人间相互戏谑等。如

1、 口令”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退兵

2、 门上题”活”----太阔了-----门做得太宽了

3、 凤凤----凡鸟也:吕安访嵇康遇其兄嵇喜而题”凤”而去,不足与交也。

4、 东坡叫人头戴草帽、足穿木屐去向佛印要东西:人在草木中,”茶”也。

5、 悟空拜师学艺,师傅拍其三下后脑:三更半夜从后门去。

可见谜语不仅仅是文娱活动的一种,而是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谜语作为文娱活动是在南宋以后的事情。

由于我国隋唐时便有了元宵节张灯、观灯的风俗,到了宋代更是必不可少的一大盛事。元宵佳节,家家张灯结彩,观灯则成为了元宵节晚饭后必不可少的固定节目,于是,有人便在灯上写些诗词,画些人物,或者题些隐语,俗语供观者猜测,这便开了灯谜的先河。灯谜的出现,对于文人谜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此,猜谜活动得到了大的普及,逐渐成了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游戏,不断发展流传至今。

那么,谜语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认为要追溯这一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古谣、谚语、卜辞、《诗经》、 廋(sou_)辞隐语及先秦的辞赋中。

先看古谣,在古代,很多这些民谣、儿歌,它们往往是表达人们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或希望,其中隐含影射具体的人和事。如最近播放的《封神榜》便有这样一首民谣:

月将升,日将没,檿(yan)弧箕服,实亡其国。

隐射女人(褒妃得势、国君昏庸受人主宰,因桑弓木矢、刀兵祸乱而亡国。

又如《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首儿歌: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又有道人手持一竿,上挂丈许白布,布头各写一个口。

暗隐:董卓当死,当心吕布。董卓不解,李肃脱口而出:乃疯子耳。

又如周武王在《牧誓》中引用一古谣云:

牝(pin)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这索

意为母鸡不报晓,母鸡若报晓,其家便要萧索衰败,隐射商纣宠幸妲己,千依百顺,阴阳颠倒,受女人控制国家大权,主宰朝政,荒淫误国。

从上面几例,我们可以知道,这些两三千年以前的古谣中就有了用特去隐射人事、暗示未来之意。

2、至于卜辞,更是用来隐射人事、暗示未来凶吉的。

自周文王发明了八卦,卜辞更是风行世上,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有卜官,每遇大事,必先供奉神灵,然后进行卜筮,求神问鬼、预卜吉凶。今天的成语“生死未卜”便出于此。到了汉代,此风仍然相当盛行。

作为卜官的自是神灵的代表,能替鬼神说话,实际上这不过是自己审时度势、推测发挥之词,出于职务之需要,他们装神扮鬼,故弄玄虚。发展到后来,就出现了星相家、阴阳家、以至拆字算命先生、跳大神的巫婆。

望方生义、演绎发挥、拆字度意、敷陈解说,以此测报凶吉、预言未来,这是卜辞的特点。舍弃其迷信的成份,单从其望文生义、拆字解说的表现手法上,可以明显看出这正是谜语的胚芽。

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有两提到测字,至今记忆犹新:

某人一次丢失了一位丫环,去测字,抽了个“捌”字,测字先生测解道:挡住右边,是个“拐”字,显然丫环已被人所拐;挡住左边,则是个“别”故知已被“拐”到别家了。

另一次一位农夫第一次丢失了一把锄头,去测字,抽了个“酉”字,测字先生一看,即解说道:这“酉” 乃似鸡笼,锄头当倒在鸡笼背。其人回家一找,果然。第二次这人又丢失了一颗珍珠,找遍了鸡笼背,未果,又来测字,结果这次又抽到了“酉”字,但见测字先生道:“酉”乃属鸡,珍珠当是被鸡所吃了。回家杀鸡开肠破肚,果然又找到了珍珠。

看过《十五贯》的人都记得新任苏州知府况钟大人为查明真情,假扮测字先生为娄阿鼠测字的故事

娄阿鼠因杀了游葫芦,窃走了十五贯,心里时存恐惧,此次测了个鼠字,算官司,况钟解说道:

鼠字十四画,数遇成双,乃属阴爻,鼠双属阴,阴中之阴,及幽晦之象。若占官司,乃为祸之首。因鼠为十二生肖之首,故乃造祸之端,况竟象在家窃了东西?因鼠性善偷,或者所偷人家竟是姓游?!老鼠最喜偷油,故知。听其言,竟不是拆字先生,乃是仙人了。

其实,这些拆字先生当然也是作猜谜一样的推测,知道得多的语气肯定些,了解不多的则模棱两,含糊其辞,故不可真信其果如此灵验。

3、再说《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大量运用“比兴”手法,通过巧妙地比喻来婉转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如同谜语一般,如《关睢》、《蒹葭》、《硕鼠》等篇。

4、廋(sou_)辞隐语

在春秋战国时期,男女交往为了测验对方的智力程度,国家在挑选贤能、鉴别人才,或国家之间传递情报,或“士”与“士”之间斗智角逐等,都用到廋(sou_)辞隐语。对于诸侯王,直说要碰钉子,便以曲相迎,寓意于隐,大道理说不进,便喻理于有趣的故事之中,使之乐说接受。

如《海大鱼》的故事。

而士之间则靠说隐语来夺取或巩固自己的地位。如邹忌与淳于髡的隐语战,竟至诸侯“闻忌名,无敢入齐者”。

以上几种都可说是谜的先声。

6、 诸子诗赋

同谜的渊源关系较密切的还有诸子的辞赋,特别是以荀子的《赋篇》和屈子的《离骚》为代表。荀子曾借咏物抒发思想,如其《蚕赋》已被誉为是文义谜用赋写物谜的开端。其赋曰:

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丝-----

蛹以为母,蛾以为父----_--

战国时,已有了专门记载隐语的书刊,这可以看作是最早的谜书。齐宣王曾发隐书而读之。

历代的咏物诗也多用猜谜的形式写作,如:

蜜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千形万象复还空,远水遥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三、 谜的发展

谜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是在后汉才脱离母体独立成形的,它以其特有的形式直接进入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一般把曹娥碑和孔融谜诗看作是最早的成品谜,这也是谜发展到成熟期的标志。

曹娥碑,东汉上虞曹父淹死江中,投江寻父,后抱父尸漂于江边,度尚为其立碑,让北子邯郸淳作墓志铭刻之,世称曹娥碑,大文学家蔡文姬之父蔡邕过而摸读毕,边声夸好,于是题了八字于其背曰: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黄绢,色丝也,故为绝;幼妇,少女也,故为妙;外孙,女子也,故为好;齑臼,受辛也,故为辞(辞)意即:绝妙好辞。)

曹操与杨修过而杨修先解,操行三十里方解。

谜独立于世后,到魏来南北朝时,已相当活跃,由于当时直马灯似的改朝换代,政局多变,频繁征战,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学士崇尚黄老玄学,以清谈避祸,心中有话,不便直说,只好委婉曲折地表达己见,而作为回“回互其解,使人昏迷”的谜便异常活跃,特别是字谜更是名士们引以为雅的技艺。

由此,谜经隋唐的进一步发展,到了宋代已是十分繁荣兴盛起来,更由于灯谜的出现,到了元代,谜在社会上已是普及,后则完全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之中。

如:切忌一个醋字(切记二十一日酉时)

与此同时,谜的格律不断发展,创新、完美,到了今天则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一种智力游戏。

四、 谜的种类

从历代谜事活动的情况看,谈话的作用大体有三大方面,即是政治生活,文化娱乐与封建迷信。

谜语的种类可有以下几种:

1、 事谜

凡劝谏、答问、暗示等所采用的隐语方式多属于事谜,因是为了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说明一件事,一个问题,故称事谜。

如菩提祖师在悟空后脑拍三下(暗示半夜三更从后门入)

2、 物谜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或什么样的谜面,只要谜底是物的,都属物谜。《蚕赋》最古,另有《古诗赋败弓》:

争帝图王势已倾(无靶),八千兵散楚歌声(无弦)。

乌江不是无渡船(无梢),羞向东吴再起兵(无面)。

又如:想当年,绿鬓婆娑,

自归郎手,青少黄多。

受尽了多少磨难,历尽了多少风波。

莫提起,提起来,珠泪满江河。-----(撑船竹篙)

3、 文谜

凡使用书面语言所制之谜,统称为文谜,此以《曹娥碑》为开端,后兴起了以《四书》、《五经》语句制谜的风气。

4、 姓名谜

凡以姓名为谜的,谓之姓名谜,以孔融的《郡姓名字诗》为最早。

如:大兴安岭(林如海-红楼梦人名一) 依靠群众(赖大家的—红楼梦人名一)

5、 字谜

一般认是鲍照的字谜三首开始的,凡谜底是字的都叫字谜。

如:春雨连绵妻独宿-(一---“春”字“雨连绵”则无“日”,“妻独宿”则无“夫”。)

6、 诗谜

从历史上是以古乐府的“稿砧今何在”为诗谜的开始,凡谜面用诗,谜底为诗的,统称为诗谜。

7、 实物谜

凡用实物作谜面的都叫实物谜,以曹操门上题“活”为最早。

8、 画谜

用图画作谜面,叫画谜,最早见于记载是明朝徐祯卿《剪胜野闻》所说“画一妇人赤脚怀抱大西瓜”(以“怀西女人好大脚”讽朱元璋之妻马皇后。)

9、 哑谜

不用语言文字,不用图画,而用动作做谜面,叫哑谜。元曲有“哑谜儿早已人猜破”之句。如以一寸许美人射一动作— 夺(夺)--一寸佳人也

“话不老,镜中人”射“请入”。

10、 神智体

利用字的大小、笔画多少、位置正斜、排列疏密等作谜面,即所谓以“意写图,使人自悟”,据说这种智体是苏东坡所创。

较出名的有:夜半三更门半开,望断肝肠无人来。

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

2. 怎么猜谜语呢

一 猜谜要“别解” “别解”一词,大家在前面已经接触到了,比如画谜中的“立体几何”一例,“不可捉摸”一例,算式谜中的“千方百计”一例等等。在解这些谜的时候,都运用了“别解”。

大家都知道,中国汉字有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的特点。所谓“别解”就是利用汉字的这个特点,对谜面或谜底中的某些字或词不作原意解释,也就是说不按通常的习惯去理解,或是引申出歧义,或是词组内部重新组合(顿读)形成新义,或是不读原来的音(别读)。这样,通过主观的思维,望文生义地寻找出另外一种新的含义,用这种新的解释使底面很好地扣合。

大家都照过哈哈镜吧。当你站在不同类型的哈哈镜面前时,出现在你面前的是各种不同的被扭曲了的形象。有的变胖了,有的变瘦了,有的变高了,有的变矮了,有的头大脚小,有的头小脚大……不过,这些被扭曲了的形象,仍然是你,而不是别人。如果我们拿哈哈镜打比方,那么“别解”就可以看成是哈哈镜。而谜底是你自己,谜面则是被扭曲了的你的形象。运用“别解”制出来的谜才会有艺术欣赏价值,才值得玩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谜味儿”。如果谜面只是反映谜底词语的原意,比如“神枪手”,打成语一:百发百中。这样就显得过于直了。就好比用普通的镜子照物,尽管反映得十分忠实,但仍不足以称作谜。即便是谜,也是缺少谜味儿的谜语。如:

赶先进,超先进(打成语一)

谜底:后来居上。

这一则只能算作注释,不能称作谜。现在把谜面改成“住房分配从楼下开始”。谜底“后来居上”由原意“赶超先进”别解转义成“后来的住上边”,正好扣合谜面。大家看,究竟哪个有谜味儿,不是一目了然了吗。所以我们说灯谜贵在别解,就是这个道理。

下面我们再看几个例子。

罐头(打俗语一)

谜底:吃得开。

这里谜底的本意是指某人在社会上或工作单位很得意,有路子,好办事。现在要把它别解成:吃——得开,成了“要吃就得打开”这种新的解释,用它正好扣谜面。这里不仅用了顿读(吃——得开),还用了别读(把de读成děi)。

语言美(打纺织物名一)

谜底:白的确良。

谜底的本意是一种纺织物名称:白的确良。要把它“别解”,才好扣合谜面。顿读成:白——的确良,“白”有“说话”的意思,这里扣“语言”。“的确良”由织物别解成“很好”,“极佳”,扣一个“美”字。这样运用了“别解”才使底面扣合。

手电筒(打证件名词一)

谜底:执照。

“执照”就是由有关行政机关发给的准许干某种行业的凭证。这是谜底的本意。但要使它和“手电筒”相扣合,就必须“别解”。顿读成“执——照”。就是“拿着照亮”的意思。正好扣合“手电筒”。

学而时习之(打化学名词一)

谜底:常温。

“常温”的原意是平常的温度,要别解成“经常温习学过的知识”,才好扣合谜面,这里把“温度”的温,别解成“温习”的温。以上都是对谜底进行了“别解”,下面再看几个对谜面作“别解”的例子,如:

全国人口要控制(打字一)

谜底:珏。

这里就对谜面进行了“别解”。解释成“全”字和“国”字中的“人”和“口”要去掉(控制),剩下“王”和“玉”,一组合就是谜底“珏”。这里把“全国人口”都看成独立的单字,而舍弃了它们当名词时的原意。

点心袋(打字一)

谜底:囔。

把谜面中的“点心”(本意是食品),别解成“点”字的“心”,扣一个“口”字,“袋”扣“囊”,一合成就是“囔”。

虚心使人向上(打字一)

名词“虚心”别解成“虚”字的“心”,扣一个“七”;“使人向上”别解成“把‘人’字放到上面”。这样就成了“仑”。

还有底面同时都作别解的。请看下例:

象(打中药名一)

谜底:车前子。

“车前子”是一种中草药的名称。把“车前子”的“车”(chē)别读成jū。这样“车”就变成了象棋中的一个棋子名称。象棋各子的排列顺序一般是“将士象车马炮卒”。把“车前子”别解成“‘车’这个棋子前面的棋子”正扣谜面“象”。“象”也由“大象”的象,别解成一个棋子名。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灯谜的谜底和谜面在意思上绝大部分是毫不相干的两码事,关键在于别解。别解突破了常人所想到的,这正是猜谜的情趣所在:“在情理之中,又出意料之外”。

所以,有人说:“别解才成谜”,“谜本身就是别解”。

别解的时候,还得想法儿抓住关键性的字,词,也就是所谓“谜眼”。谜眼找准了,常常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能帮你打开思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找到谜底。谜眼是“开”谜的一把好“钥匙”。

我们举个例子来看:

红梅半放(打字一)

这个谜里,谜眼是“半”。就是取“红”,“梅”,“放”每个字的“一半儿”,重新拼成一个新字。经过分析,可以用“糸”,“每”,“文”组合成“繁”字。“繁”就是谜底。再比如:

春节三日(打字一)

“节”字是谜眼,这里把当节日讲的“节”别解成“省掉”,“去掉”的意思。“春”字去掉”三”字,“日”字,就剩了个“人”字。“人”是谜底。

有人问了,怎样才能找准谜眼呢 我看,多见多练,是个好办法。有句俗话:“少见多怪”,多见就不怪了。现在,给大伙儿出一道题试试。

环视左右(打字一)

谜底是:现。

谜眼是“左右”,就是取“环”字的左边,取“视”字的右边,然后组成一个新的字——“现”。

二 了解谜语的制法和谜体

当我们看到一条谜语的时候,要想法儿分析出,它是用什么方法编制成的。也就是谜面是通过什么途径,来表现谜底的。常用的制谜方法有会意法,增损法,离合法,象形法,谐声法等等。用这些方法制成的谜,分别叫做会意体,增损离合体,象形象声体等。比如:

村里安身(打字一)

这条谜语用的离合拆拼法。谜底是:“榭”。

先把村字左右拆开,再把“身”字安在里面,就成了“榭”字。其实,在解这条谜的时候,对谜面也进行了别解,如何别解的,请读者朋友自己想想看。

再如:

一枝红杏出墙来(打经济改革词一)

这则谜用的是会意法。从谜面上的意思可以直接会意出“向着外面开放”,谜底是“对外开放”。不过,作为经济改革名词的“对外开放”(谜底),在扣合谜面时还是运用了别解。

上面提到的一些制谜方法,我们在后边的《怎样猜事物谜》和《怎样猜灯谜》里,再详细跟大家介绍。熟悉了谜语的制法和谜体,对猜谜特别有用。

而且,有了一定基础以后,你不但会猜谜,自己还能编谜作谜。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在制灯谜的时候有个规定:凡是谜面上出现过的字,决不许在谜底上再出现。要是我们清楚了这一点,在猜的时候,就可以排除谜面上的字,少走点弯路,而且,兴许能在谜面的破绽中找出线索,猜中谜底。这也算是个小窍门吧。比如:

悬崖勒缰(打国家名一)

猛一看,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这是由成语“悬崖勒马”变化成的,那么,谜底很可能藏了个“马”字。沿着这条线索思考下去,再查一下工具书上的国名表,是不难找出谜底的:“危地马拉”(“悬崖”——危险地方,扣合“危地”;“勒缰”——拉住马缰,扣合“马拉”)。

三 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

谜语的内容太丰富,太广泛了,天文,地理,生物,历史,政治,文化,艺术,体育,简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所以,要能猜好谜语,必须要有广泛渊博的知识,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加以联想,推理,准确猜中。

比如有这样一个谜语:

木乃伊(打字一)

要是你压根儿就没听说过“木乃伊”这个词,怎么能往下猜呢 只有知道木乃伊是古代埃及人用特殊的防腐方法保存下来的没腐烂的尸体,才能把谜面会意成“古代的尸体”,再简化为“古尸”,“古”,“尸”二字就合成了谜底:“居”。

再比如:

看文字,一半在春秋;
论年代,一半在春秋。(打字一)

看谜面,“论年代,一半在春秋”,另一半应该在战国,看来,是猜当时的一个诸侯国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都有哪些呢 要是你缺乏这方面的历史知识,就没法往下猜了。要是熟悉历史,谜底一下就能猜出来。“看文字,一半在春秋”,“半”是谜眼,把“春”,“秋”各取一半,合成的“秦”字,就是谜底。

现在再看个难的:

王莽篡政(打地质名词一)

你猜出来了吗 谜底是:“更新世”。要是你不知道王莽篡夺西汉政权以后,把国号改为“新”;要是不知道地质名词“更新世”(谜底别解成“更换国号‘新’来替代西汉政权,进入新的一世”),猜这个谜真比登天还难!

所以,要猜好谜语,就得具备广泛渊博的知识。知识要靠不断积累,经常猜猜谜语,可以不断增加新的知识,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分析,联想和判断能力。所以,猜谜语也是一种智力开发。

四 怎样猜事物谜

(1)会意法

谜面抓住了事物的外形,性质,用处等特点来编写,并且作了一些暗示。猜的时候,也得抓住这些特点和暗示,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进行丰富的联想,谜底就不难猜出了。

比如这条谜语:

看看没有,
摸摸倒有,
像冰不化,
像水不流。(打一物品)

首先,要清楚这条谜是猜一个物品。再看它的性状特点:像冰又像水,那一定是无色透明的;不化又不流,那一定是固体。“看看没有,摸摸倒有”,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一联想,你猜出这是什么东西了吗?对,谜底就是:“玻璃”。

再比如:

像糖不甜,
像盐不咸,
撒在菜里,
味道真鲜。(打一调味品)

首先,这要猜一种食品,这种食品跟做菜有关系,还跟菜的味道有关,那它肯定是一种调味品。再看它的形状和特点:像糖又像盐,那它是白色有点透明的小颗粒;可它不甜又不咸,放到菜里却“真鲜”!大家可能早猜出来了——是“味精”。好,我们给大伙儿再出两则,看谁猜得快。

①看看有节,
摸摸无节,
两头寒冷,
中间炎热。(打一日常用品)

②兄弟五六人,
各进一道门,
哪个进错了,
出来笑死人。(猜一日常用品)

注:谜底:①日历②钮扣

(2)拟人拟物法

谜面用拟人法,就是把事物,生物人格化,说的是人,实指是物;拟物法正好相反,是把人或者人体的某一部分比作物。猜射这类谜语,要从形象上去联想,揣摩被拟的对象,要根据描绘的特点,去领会谜底。比如:

一个小姑娘,
身穿黄衣裳,
你若欺侮她,
她就戳一枪。(打一昆虫)

运用了拟人法。“黄衣裳”是说这种昆虫的颜色。后两句是说,你要是招惹它,它就戳你一枪,这是它的特殊习性,一联想很快就能猜到是“蜜蜂”。前边说的钮扣谜,也是用了拟人法。

再比如:

左一片,
右一片,
说话能听见,
隔着山头不见面。(打一人体器官)

运用了拟物法。人身体器官中,样子像“一片”,“一片”的,又隔在“山头”(脑袋)两侧,还能听见说话的,不是“耳朵”又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再出两个事物谜,你们猜猜看:

①四四方方一座城,
里面住满红头兵,
红头撞在黑墙上,
一触即发放光明。(打一常用物品)

②红门楼,白院墙,
里面卧个红姑娘,
既会说,又会唱,
一日三餐用得上。(打一人体器官)

注:谜底:①火柴②口

(3)比喻法

谜面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来表现事物的特征。猜的时候,从特征入手,看看比喻的是什么。比如:

千条线,万条线,

掉到河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风,雨,雷,电等都是自然现象,可哪一种像“千条线,万条线”呢——下雨。再看下一句:“掉到河里看不见。”没错,谜底就是“下雨”。

大家猜猜这个:

一座木桥两头钩,
桥下有水水不流;
木桥下边有人走,
说话倒在桥上头。(打一劳动)

谜底是“挑水”(把扁担比作木桥)。

(4)形象法

谜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事物外形的特点,抓住了形象,谜底就猜出来了。儿童谜语多用这种方法。

比如:头戴红帽子,

身穿白袍子,
走路摆架子,
“说话”伸脖子。(打一家禽)

你看,这不是一幅“鹅将军”的形象图吗 谜底就是“鹅”。你再看看,这是个什么动物:

身上雪雪白,
肚里墨墨黑;
从不偷东西,
硬说它是贼。

前两句写的是它的外形特点,后两句点出了它的大名。对!是“乌贼”(也叫“墨斗鱼”)。

下边,请你们猜两个:

①一半在地上,
一半在土中,
一半实来一半空,
一半白来一半青。(打一蔬菜)

②眼前有间小黑房,
打开窗户忙又忙;
只听咔嚓一声响,
样样景物里边装。(打一文化用品)

注:谜底:①葱②照像机

(5)矛盾法

谜面的字句之间互相矛盾,给人造成了迷魂阵,可也正是这种矛盾,给人们提供了线索。只要从矛盾的字句上去琢磨,猜起来并不难。前边说过的“玻璃”谜:“看看像没有,摸摸倒还有,像冰不能化,像水不能流”,就是用了矛盾法。再比如:不在手里,抢着要它,抢在手里,又不要它。(打一体育运动项目)跟“抢”紧密相关的体育运动,就是球类运动了。球类运动中,抢到球又不要它,只有足球和篮球,到底是足球,还是篮球 再看谜面,明白了,用“手”抢,那肯定是篮球了。谜底就是“打篮球”。下边给大伙儿出两个矛盾法谜语,看谁猜得出。

①不洗干干净,
洗洗不干净;
不洗有人吃,
洗了没人用。(打一物)

②一家分两院,
两院子孙多;
多的反比少的少,
少的倒比多的多。(打一文具)

(6)提问法

谜面提出问题,解答时想法儿扣合谜底。还有不少专供少年儿童猜的提问谜,谜面浅显易懂,一般是猜几个谜底。比如:

什么马不会跑
什么饼不能吃
什么球不能打
什么枪不射击 (打四种体育器材)

喜欢体育运动的读者,很快就能想出四个谜底:木马,铁饼,铅球,标枪。

下边,请大家猜一条:

③小小摇把手中拿,
来回翻滚风浪大,
我在浪里上下跳,
你说手里拿的啥 (打一运动)

(7)连缀法

民间谜语(事物谜)通常只表现一种事物,可也有表现几种事物的,把几种相类似的事物连在一起说,就叫连缀(zhuì)法。这种谜又叫组合谜,集锦谜(前面猜几种动物的问题谜,也是集锦谜)。最常用的是四句,每句说一种事物,由于句数的注:谜底:①水②算盘③跳绳限制,对每个事物只写主要特征,猜的时候要四种事物联系起来想。比如:

大哥说话先脱帽,
二哥说话要挨刀,
三哥说话头发黑,
四哥说话雪花飘。(打文具四种)

要猜的是四种文具,谜面用了拟人法,四种文具都跟“说话”有关,联想所有的文具来看,“说话”其实是指“写字”,那就是猜四种写字文具。什么写字“先脱帽”钢笔。什么写字“要挨刀”铅笔。

什么写字“头发黑”毛笔。什么写字“雪花飘”粉笔。根据特点联系,比较,谜底就出来了。

除了上边谈到的一些方法,事物谜里还有用典法,猜简单字谜的增损,离合等方法。这些方法在猜灯谜里也要用,为了避免重复,我们就放在《怎样猜灯谜》里一块说了。

看完这一节,有的朋友可能觉得“猜谜也没有什么”。确实,猜事物谜不算难。可你别忘了,事物谜只是谜语的一小部分,“大头儿在后边”呢!猜好灯谜可没那么简单。我们得下大功夫,才能掌握。

3. 电视剧《少年包青天》系列中出现的谜语你还记得哪些

我就记得一个,四个字都加一笔的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字了,有这么一个谜语吧。但是我记得很多谜一样的剧情。

先从第一部里六子的生死可以开始说起,第二部里公孙提到包拯不愿意进京是因为六子的事情放不下,第三部如果直言包拯所有不幸遭遇的原因是因为六子之死,那这三部曲就完美了,剧情主题上的完美串联,那就是成长和改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从第一部到第三部,剧情画风变得越来越黑暗沉重。

也许小风筝最后的远去大辽的那一刻,早已在公孙策的内心勾起了第一部里的回忆:曾经一个如小风筝美丽的名叫飞燕的女子,她也是这样离自己而去的,自己纵有万般不舍,也只能放手,终究只是开始体会到自己当年老爹为什么会这么“糊涂”。巧的是,一个是风筝一个是飞燕,风筝断线尚可寻,飞燕芳踪在何方。

4. 迷语和答案

谜语和答案:

1、八达岭(猜一个字)

答案:兵

解释:八达岭内是一座山,容即丘,又因为八达岭的“八”,所以答案是兵。

2、八卦山之春(猜一个字)

答案:根

解释:春代表新生,即万物的开始,开始生根发芽,所以谜底答案是跟。

5、屋子方方,有门没窗,屋外热烘,屋里冰霜(打一厨房物品)

答案:冰箱

解释:“屋外热烘,屋里冰霜”指该物品一般人们在夏天使用,又因为是要猜厨房物品,所以谜底答案是冰箱。

6、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打一动物)

答案:公鸡 

解释:头戴红帽子说明动物的头顶有红色,身披五彩衣说明该动物身上是五颜六色的,喜欢吊嗓子说明该动物每天早上鸣叫,所以谜底大啊是公鸡。

5. 小说魔戒第一部霍比特人里比尔博和小怪物提到的谜语

在《霍比特人》中有详细描述,第五节:黑暗中的猜谜
1. 咕噜:
什么有脚却无人知晓,
高大胜过树木,
耸立直入云霄,
却永远不会长高
比尔博:山脉
-=-=-=-=-=-=-=-=-=-=-=-=-=-
2.比尔博:
三十匹白马站在红色山丘上,
它们先大嚼特嚼,
然后用力跺脚,
最后就伫立不摇。
咕噜:牙齿
-=-=-=-=-=-=-=-=-=-=-=-=-=-=-
3.咕噜:
无嘴却会哭,
无翼却会飞,
无牙却会刺,
无嗓却会呢喃。
比尔博:风
-=-=-=-=-=-=-=-=-=-=-=-=-=-
4.比尔博:
蓝色脸上有只眼,
看见绿色脸上一只眼。
“那只眼就如同这只眼,”
第一只眼说:
“但却是在地,
而不是在天。”
咕噜:这是太阳照在雏菊上的意思
-=-=-=-=-=-=-=-=-=-=-=-=-=-=-
5.咕噜:
看不见它,也摸不到它,
听不见它,也闻不到它。
它躲在星辰后,山丘下,
可以装满空洞。
它先到后来,
会结束生命,扼杀笑语。
比尔博:黑暗
-=-=-=-=-=-=-=-=-=-=-=-=-=-
6.比尔博:
盒子没有盖子、锁孔和绞练,
但里面却藏有金黄色的宝藏。
咕噜:蛋
-=-=-=-=-=-=-=-=-=-=-=-=-=-
7.咕噜:
活着却不呼吸,
冰冷带着死气;
永远不渴,永不喝水;
披着鳞甲,却不用背。
比尔博:鱼
-=-=-=-=-=-=-=-=-=-=-=-=-=-
8.比尔博:
没腿的放在一条腿上,
两条腿的坐在三条腿上,
四条腿的也分到一点
咕噜:鱼放在茶几上,人坐在几边的凳子上,猫儿在啃鱼骨头,
-=-=-=-=-=-=-=-=-=-=-=-=-=-
9.咕噜:
它会吞食一切,
虫鱼鸟兽花草树木,
咬破生铁,蚀穿金钢;
将岩石化成飞灰,
杀死国王,屠灭城镇,
沧海化桑田,高山成平原。
比尔博:时间
-=-=-=-=-=-=-=-=-=-=-=-=-
10.比尔博:我的口袋里面有什么?
咕噜没有答出来
-=-=-=-=-=-=-=-=-=-=-=-=-

6. 求一些有内涵 有创意 新意的 谜语 谢谢

一 文字类 1.出口东北二十载(5笔字) 世 2.树掩村落墙半露(5笔字) 圣 3.主人一到难张口(5笔字) 叹 4.避难始终吃苦头(7笔字) 估 5.阶前飞乱叶(9笔字) 界 6.气得千金终离家(10笔字) 氨 二.成语类 1.安得广厦千万间(成语) 人心所向 2.花开无忌,水行无阻(成语) 放任自流 3.发言那位是以前的老领导(成语) 头头是道 4. 弄清楚再上任(成语) 明白了当 5.知节则不穷(成语) 发人深省 6.深山不见人,但闻脚步声(成语) 空谷足音 三.交通类 1.人到七十始觉衰(交通工具) 火车 2.城东首富国外游(铁路线名) 宝成 3.上下合一起,好象有七十(交通工具) 卡车 4.更添狂放拼七十(交通工具一) 越野车 5.追上了宝马再说(交通用语) 超车道 6.“布衾多年冷似铁”(交通名词一) 硬卧 四.植物类 1.赋闲在宫更标致(植物) 棕榈 2.立秋前十日再赴湘中(树名) 香樟 3.下笔不容一点错(花卉名称) 文竹 4.残红半落两相思(蔬菜名) 豇豆 5.寨前兵退林郎归(植物) 槟榔 6. 先叫声李教授(水果名) 桔子 五.日常用物 1.心有意向方应聘(家用电器) 音响 2.孔明拟用空城计(电器) 亮度开关 3.开春跑运输,酷暑去背纤,金秋扯大锯,雪天享清闲(乐器) 冬不拉 4.落户西北两个半月了(日常用物) 扇子 5. 斜月一抹云层移,窗前垂帘听水流(日用品) 尿布 6.春到楼前流水隐(日用品) 木梳 六.教育类 1.各新闻报道岛内动态(教育用语) 多媒体讲台 2.话说宝岛(教学设施) 讲台 3.皇粮国税(打一教育用语) 上课 4.消费要收消费税(教育用语) 文化课 5.专攻不育(打一教育用语) 研究生 6.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学校用语一) 值日生

热点内容
红叶故事下载 发布:2024-12-28 12:02:02 浏览:943
结婚用成语 发布:2024-12-28 11:47:38 浏览:152
马的成语大全成语大全 发布:2024-12-28 11:30:04 浏览:96
面什么红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11:18:34 浏览: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发布:2024-12-28 10:10:20 浏览:450
耒阳故事 发布:2024-12-28 10:07:14 浏览:381
一个老兵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10:01:42 浏览:675
狼羊成语 发布:2024-12-28 09:53:02 浏览:438
关于形象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09:53:00 浏览:601
勇有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09:43:20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