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步诗典故
A. 七步诗的故事
《七步诗》的故事:
黄初元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专十月,汉献属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
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
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1)曹植七步诗典故扩展阅读:
历史背景
《七步诗》的真伪存在很大争议。余秋雨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宫殿上做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况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难他也不会做得这么笨。
余秋雨认为这首诗比喻得体,有乐府风味,很可能确实是曹植的手笔,但创作时的戏剧场面,大约就是后人虚构的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系罗贯中伪作,不是七步诗的原文。
B. 关于曹植《七步诗》的故事
《七步诗》的故事:
黄初元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回献帝答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
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
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2)曹植七步诗典故扩展阅读: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
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C. 简述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
七步诗的故事
曹丕和曹植也都是曹操的儿子。
曹植很聪明,很用功,歌文章写得又多又好。当时,大家都很钦佩曹植,称赞他
是个大文学家。曹操自然也很宠爱他。只有曹丕很嫉妒曹植。
曹操死后,曹丕做了皇帝。有一天曹植来拜见哥哥。曹丕一见他就没好气地说:“
我和你虽然是亲兄弟,但是从礼义上来说,是君臣。以后可不许你仗着自己的才学,不
讲君臣的礼节啊!”
曹植低着头,小心地回答:“是!”
曹丕又说:“父亲在世的时候,你常常拿诗歌文章,在别人面前夸耀。我问你,那
些诗歌文章是不是请别人代作的?”
曹植回答说:“我从来没有请人代作过,都是我自己作的。”
曹丕板着面孔说:“好!现在我叫你作一首诗。你在殿上走七步,七步走完了,就
必须把诗作出来。如果走了七步,诗还没有作成,要重重的治你的罪!”
曹植明知道曹丕想借故害他,可是凭着自己的才学,有把握走七步作成一首诗,就
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请出个题目吧!”
曹丕想了想,就对曹植道:“我和你是兄弟,就用‘兄弟’二字做题目。可是,诗
里面不许带有‘兄弟’这两个字儿!”
曹植略加思索,回了一声:“是。”就在金銮殿上走起步来,走一步,念一句,七
步还没走完,诗就作出来了。诗是这样的: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翻译成现在的话,是这样的:
煮豆子烧的是豆秸啊,
豆子在锅里哀哀地哭:
咱们本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啊,
你煎我熬我,为什么这样狠毒?
在这首诗里,曹植把曹丕比做豆秸,把自己比做豆子,等于在责备曹丕:咱们本来
是亲兄弟啊,你为什么要这样迫害我呢?
曹丕听曹植念完了诗,觉得脸上热辣辣的,但是也没法治曹植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