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台词 » 前赤壁赋的哲理

前赤壁赋的哲理

发布时间: 2023-03-22 10:01:03

A. 苏轼的赤壁赋讲什么道理

我一直都认为,苏东坡的许多作品都体现了他对人生的体悟和对宇宙的沉思,所以,千百年来为世人称颂不绝。

然而在众多佳作中,我觉得只有《前赤壁赋》最能体现苏的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赋在写景叙事时注入作者主观情感,文辞飘逸清俊,传达思想深刻而富有理趣,因而得以作为古文经典入选高中语文教材。

深刻地说,全赋就是一场关于宇宙人生的对话,是哲理与诗情的高度融合。

《前赤壁赋》以水月开始,再以水月结尾。从最开始的自然情景,到结尾的哲理思辨,字里行间弥漫着透澈人心的广大与澄明。

这首赋写于公元1082年,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这时的苏轼被贬在黄州,心中十分苦闷。于是在月圆之夜,与客泛舟夜游赤壁,想借这良辰美景一吐胸中块垒。

起先“水波不兴”,作者非常主动地“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以抒发胸中的苦闷。随后“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表面是好像月亮对他留恋不去,其实,是作者委婉地表达了自已对月亮的无限眷恋,并无意中流露出了愉悦的心情。

而正是这种心情,使作者忘记自我,忘记俗世,自然而然地融入眼前的夜景中:茫茫江水川流不息,自己就像一夜扁舟,放任自流,在无尽的虚空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此刻的作者,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逍遥与解脱:天地于我是广阔的空间与自由,而不再是牵扯和羁绊。

随后,作者情绪更加高涨,不仅“饮酒乐甚”,还“扣舷而歌之”。作者唱道“击空明兮溯流光”,可见此时的作者已经在用这清洁的月光与水来陶冶自已被尘世扰攘不堪的心灵。同时也借这首歌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俗世的成败得失、悲欢离合的希望。

此刻的月亮己经从东山之上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从自然物理走向了思想精神。他期待着月亮能给他安慰,给予他精神上的空明,如神仙般的自在,但不久,理智又将他拉回现实,“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一方”。俗世悲苦又袭上心头。

这种愁绪瞬间引起了思索对比,最后得出结论: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极短暂的存在。

这显然是苏轼对过去的人生际遇的一种总结。在之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还在怀念周瑜等历史人物的雄姿英发,感慨自己的渺小。

而到《前赤壁赋》,作者己经更进一步的认识到:即便曹操那样伟大的英雄也在自然面前败落。可见他此时己经摆脱了对个人命运的关切,将哲理的沉思上升至人类生命的普遍有限性。

随后,在下一段,作者又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哲理性思考:水虽然不断地流淌,但不会减少,月亮虽然有盈虚之变,但最终仍然没有增损。因此时间的永恒或暂短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可见,此时的苏轼已开始用道家思想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了。

最后,苏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里苏轼不再执着,认为个人所追求的不是物质占有,而应该是心灵的契合。开始随遇而安,这也正是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B. 前赤壁赋表达了苏轼怎样的哲学思想

前赤壁赋苏轼的哲学思想
苏轼在文章中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哲理,这个论点具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但却同时具备了辩证法的因素,这是作者所要集中表达的思想,是文章的“神”之所在。神聚而形散,随着主观感受的辗转生发,散文的文字起伏跌宕,意趣横生。文章寓情于景,借景明理,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热点内容
欢迎回家的句子 发布:2024-04-19 23:12:50 浏览:103
秃废的句子 发布:2024-04-19 22:47:00 浏览:670
表达内疚的句子 发布:2024-04-19 22:35:18 浏览:817
表示纠结的句子 发布:2024-04-19 22:35:16 浏览:424
放弃了句子 发布:2024-04-19 22:01:11 浏览:421
伤感英语句子 发布:2024-04-19 21:46:04 浏览:406
秋天思念的句子 发布:2024-04-19 21:32:22 浏览:946
机字开头的成语 发布:2024-04-19 21:32:16 浏览:885
朋友温暖的句子 发布:2024-04-19 21:20:36 浏览:155
带皮的成语 发布:2024-04-19 20:53:24 浏览: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