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的诗歌
A. 有关“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的诗词有哪些
1.富强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2.民主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
3.文明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
4.和谐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
5.自由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
6.平等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西铭》
7.公正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
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申子》
8.法治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
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子》
9.爱国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
10.敬业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中庸》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11.诚信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荀子》
12.友善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
B.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诗歌
留个赞再走。
纵然潇洒走世界。行单影只似飘花。
心中有国家天下,脑后华夏身天涯。
C. 赞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诗歌
1、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是新中国50年代最流行的革命歌曲。希扬词、李焕之曲。歌曲进行速度,旋律奋发激昂,高度颂扬了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的人民新中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同时唱出了全国人民坚决跟定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决心。
这首歌曲曾被选为十五首革命歌曲之一,收入《革命歌曲大家唱》之中。教育和影响了新中国几代人的思想和成长。
2、团结就是力量
由牧虹作词、卢肃作曲,产生在1943年6月晋察冀边区平山县黄泥区的一个小村子。为了反对日寇到边区抢粮,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疯狂政策,西北战地服务团深入到河北平山和山西繁峙的广大农村参加斗争。为了配合这场斗争,牧虹和卢肃同志一起在三四天左右时间里,突击创作了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
在这个剧的排练过程中,大家觉得剧情还可以,就是感到结束得有些突然,缺乏终止感。综合大家建议,决定由牧虹同志写词,卢肃同志谱曲,为该剧增加一个幕终曲,于是《团结就是力量》这首经典名曲,就这样诞生了。

3、歌唱祖国
《歌唱祖国》由王莘作词、作曲,是一首爱国歌曲。1951年9月12日,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令:在全国广泛传唱《歌唱祖国》。歌曲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1989年,歌曲荣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
(3)价值观的诗歌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
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办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