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的故事
⑴ 关于诗人艾青的一些小故事
1、艾青从小生活在一个非常典型的封建家庭中,他的母亲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封建时期的妇女,一切都以艾青的父亲为主心骨,他在小的时候就深深地感受到了封建主义的弊端,但是由于那时候的他还非常小不能够与之抗衡,所以他更加努力的学习,想要逃离这种生活环境,最终他成功了,他在自己校长的帮助下到巴黎留学了几年。
2、由于自己家中的经济不太好所以他在巴黎的留学期间只有自己半工半读,也是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欧洲的现代派风格的诗歌,并且深深被吸引。
3、四年之后,他回到国内从事了革命活动,但是后来被抓起来了,他最著名的作品《大堰河》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这也是他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个笔名发表诗歌,并且一举成名。后来他又陆续创作了非常多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在1941年的时候他来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这个时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
4、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北风》《大堰河》《火把》《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光的赞歌》等。
5、艾青的诗还有很多是倾诉当时国家的困难,因为他当时正好在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延安生活,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中国正在遭受着非常残酷的战争,他希望用自己写的诗来激励人们热爱自己的祖国。
这个时候,他的身边一直充盈着战争以及死亡,这使他逐渐认识到国家民族的危亡对百姓来说有多么重要,受战争的影响,艾青开始不断创作诗歌来鼓励人们,因此在这个时候艾青诗的产量达到了高峰值。
(1)艾青的故事扩展阅读
个人生活:
与张竹茹:1935年,25岁的艾青听从父母之命,与张竹茹结婚。
与张月琴:1936年,艾青在常州武进女子师范当国文老师,与女学生韦嫈(真名张月琴),即艾轩的母亲相识、相爱。1939年,29岁的艾青与18岁的韦嫈结婚,相继生下女儿艾清明、儿子艾端午。1947年,艾轩在河北深县小李庄出生。1955年,艾青与韦嫈离婚,艾轩和姐姐艾清明、哥哥艾端午判给了父亲,妹妹艾梅梅则归母亲抚养。
与高瑛:1955年,艾青与刚调到中国作家协会的高瑛相识。1956年3月27日,艾青与高瑛结为夫妻。1956年3月27日,既是艾青的生日,也是他同高瑛结婚的日子。尽管在这之前,艾青在文艺界已开始遭到批评,但深深爱着艾青的高瑛毅然决定宣布他们的婚事。
⑵ 艾青的故事
我自己会缝,这是延安作风
为了搜集家乡抗日战争时期浙东游击队的斗争事迹,艾青于1953年春回金华,住进当时城内的一个小旅馆——金华后街立新旅馆。弟媳洪雯娟得悉后,就到旅馆登记处翻看住客名单,但没有见到艾青的名字。出旅馆时,她看见一个房间的门开着,里面有个男人在缝扣子,面孔长得像她的丈夫蒋海济,于是她就问:“您是不是海济的哥哥?我是他的爱人!”艾青立即放下针线让坐,洪雯娟说:“大伯,我来帮您缝。”艾青说:“我的针线包是随身带的,是延安的作风,我自己会缝。”
不要警卫员
1953年艾青回家乡时,浙江省公安厅为了保护艾青的安全,要派两个警卫员给他,但艾青坚持不要。省公安厅只好打电话给金华公安处,后来金华公安处派了一名警卫员护卫艾青。1992年5月,艾青应邀回金华,参加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系列活动,金华县公安局为了艾青的安全,派了两名警卫员,对此艾青又说:“不需要吆!”
悠悠家乡情
1973年9月下旬,艾青身穿军装,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回到了家乡畈田蒋。艾青每天与村里的农民交谈,农民也喜欢艾青,他们一起回忆儿时的生活,畅谈今后的愿望。村民说,海澄一点官气都没有,这么多年了,还是讲畈田蒋的话。村上的农民常把自己的新鲜菜送给艾青吃,表现了农民对诗人艾青的炽热感情!这次回家,艾青在畈田蒋先后住了四天,他每天都到西周村头去看两棵大樟树,因为他对这两棵大樟树特别喜爱!距村一公里处有个寺庙叫禅定古寺,寺内有两株很大的罗汉松,艾青也常去看。附近还有周弓塘和埠洋塘两口大塘,种有菱角、荷花,他都去看过。艾青还唱起了小时候村里流行的一首歌谣:“大脚婆,撮田螺,撮到师爷门前过,师爷拉进做老婆。”
实事求是
艾青曾与几位艾青学术研究者促膝谈心,鉴于在艾青研究学术报告会上有人提出艾青是继屈原、杜甫之后中国第三个伟大诗人的命题,他说:“我希望在研究我的时候,不要随便拿古人、近代人和现代人和我相比。论我就论我,我是什么就是什么。比如,是水牛就是水牛,是骆驼就是骆驼,是毛驴就是毛驴,一定要说我是一匹骏马,比谁都跑得快,就不合适。研究我,就要反复琢磨一下,我的东西长处在哪,短处在哪,要科学地论述,要根据事实来讲话,希望讲得准确一些,能写一两篇切切实实的东西就算成功了。”他曾说:“凡是我走过的路,做过的事,都可以写,包括我的缺点和错误,我是无所忌讳的。”
艾青原住北京东城丰收胡同21号四合院平房,后因被征用,国家为艾青在北京东四十三条97号新造了四合院平房,朋友在帮助搬家时,讲到艾青铜像的摆放位置还未定,征求艾青意见,艾青风趣地说:“将它放在床底下,要不放在厕所里。”
弟媳对艾青说:“我请哥哥也为我写一张字。”艾青说:“好的。”弟媳又说:“您写的字是墨宝!”艾青立即制止说:“咦,自己家里人不好说墨宝的,别人讲墨宝那是吹吹的!”
有人写诗赞颂艾青是“永不孤寂的使者”,艾青说:“永不孤寂不见得,我不愿意人家把我捧得很高,也不愿意人家把我贬得很低。”
艾青轶事
⑶ 艾青小时和父母的故事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皈(yi)田蒋村.他母亲生艾青时难产.48小时才把他生出来.他的父亲非常迷信.认为这是一个不详之兆.并找来了一个算卦的先生.说.他生下来就是克父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 的.艾青一生下来就成了这个家庭里的不受欢迎的人. 因此.艾清被送到本村的一家寄养.后来又被送到大堰河家.成为了他的乳儿.在保姆的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了五年.艾青与劳苦大众血肉般的亲情.与这段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那纯朴.善良.勤劳的品性和劳动农民的情感与美德.都在艾青幼小的心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艾青常说.他在地主家庭里感受的只是“岐视与冷漠 .“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 由于艾青积极参加一些爱国运动.在1932年被捕入狱.1933年1月14日早晨.天空飘着雪花.诗人站立在铁窗前.思绪波动.不禁展开了广阔的联想.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曾经给予过他母爱的农民保姆大堰河.由雪寒.联想到乳母给予自己的温暖.由囚禁自己的铁窗.联想到死者长眠的墓地.诗情汹涌.不能自己.于是.诗人借助从铁窗里反射进来的雪光.头抵着墙壁.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⑷ 艾青的伟大事迹
艾青(1910.3.27—)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 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人中国共产党。 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1979年彻底乎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著作书目: 《大堰河——我的保姆》(诗集)1936,上海群众杂志公司 《北方》(诗集)1939(自费印出);1942,文生 《他死在第二次》(诗集)1939,上杂 《向太阳》(长诗)1940,海燕 《旷野》(诗集)1940,生活 《诗论》(理论)1941,桂林三户出版社 《反法西斯》(诗集)1943,华北书店;1946,读书 《吴满有》(长诗)1943,新华书店;1946,作家书屋 《黎明的通知》(诗集)1943,文化供应社 《愿春天早点来》(诗集)1944,桂林诗艺出版社 《雪里钻》(诗集)t944,新群 《献给乡村的诗》(诗集)1945,北门 《释新民主主义的文学》(理论)1947,香港海洋书屋 《走向胜利》(诗集)1950,文化工作社 《新文艺论集》1950,群益 《欢呼集》(诗集)1950,北京新华书店;1952,人文 《艾青选集》1951,开明 《新诗论》1952,天下 《宝石的红星》(诗集)1953,人文 《艾青诗选》1955,人文 《黑鳗》(长诗)1955,作家 《春天》(诗集)1956,人文 《海岬上》(诗集)1957,作家 《苏长福的故事》(报告文学)署名纳雍,1960,新疆人民 《归来的歌(诗集)198O,四川人民 《艾育叙事诗选》198O,广东人民,1984,花城 《海恋花》(散文集)1980,四川人民 《艾青选集》1980,香港文学研究社 《彩色的诗》(诗集)198O,江苏人民 《抒情诗选一百首》1980,香港时代图书公司 《艾青诗选》1982,外文 《艾青谈诗》(理论)1982,花城 《落时集》(诗集)1982,浙江人民 《艾青抒情诗选》1983,文联 《雪莲》(诗集)1983,黑龙江人民 《域外集》(诗集)1983,花山 《艾青》(综合集)1983,人文 《艾青短诗选》1984,花城 《绿洲笔记》(散文集)1984,四川人民 《启明星》(诗集)1984,百花 《艾青论创作》1985,上海文艺 《艾青选集》(1——3册)1986,四川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