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的故事
❶ 关于三十六计中智谋的故事
1、第一计:瞒天过海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
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
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一带)。
2、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诸葛亮为实现刘备夙愿,率领大军北伐曹魏,但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里。
诸葛亮传令,藏起旌旗,打开城门,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谈笑风生。
司马懿率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状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于是撤退。
3、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赤壁之战前蒋干充当曹操之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而当时,不想周瑜正担心蔡瑁和张允帮助曹军训练好水军,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他盗走假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以反间计除去了这二人。后却自以为立功,成为笑柄。
4、第三计:借刀杀人
春秋时期,郑桓公精心治国,郑国日益强盛。但郑桓公并不满足。郑桓公想要扩张领土,于是他决定侵占郐国,他采用谋士计策,列出郐国忠臣良将名单。
郑桓公在竹简上刻上诺言:一旦占领了郐国,便给这些人升官、分封土地。接着,郑桓公举行了隆重的祭典,发誓永不负约。
郐国国君得知此事,大吃一惊,疑心大起,以为那些名单上的人都要反叛他,最后决定将他们全都杀了。郑桓公听到郐国忠臣良将被杀,高兴得心花朵朵开。郑国军队乘虚而入,没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郐国。
5、第四计:以逸待劳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哮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
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
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❷ 三十六计的故事(简写)
1、暗度陈仓
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鼓城一战,项羽打败了刘邦,这年6月,原来已经归附刘邦的魏王豹又叛汉投楚,并率兵占据了刘邦去关中的交通要道,刘邦派谋士郦食前往魏营争取魏王豹,但是遭到了拒绝,于是任命韩信为元帅,同年的八月,率兵攻打魏,魏王豹派重兵把守黄河东岸。
但是在这一天,韩信等领军到达临晋津,韩信与魏兵隔河相峙,暗中则派随精干人员探索上流的形式,不久之后得到探报说世上留个段都有卫兵的严密把守,只有夏阳一处的卫兵比较少,防备空虚。韩信听了这一探报认真的分析,想出了计策。
他先是招了曹参入账命令他立即领兵进入山中砍伐木材,不论大小都可以用,接着灌婴他派出士兵分头前往市中购买瓦罂数千只,每只瓦罂下20的粮食,灌婴听了不知道韩信要用途就想问个究竟,韩信没有回答,时隔两日,曹参灌婴先后带着所办齐的木材巷向韩信缴令。
韩信又命令他们二人按照自己设计制造出一种木罂,用木头夹住罂底四周缚成方格,用绳绊住。一格一罂应合为一排数,数千罂分成数十排。
灌婴听了韩信的安排更加纳闷儿,便问曹参,大军渡河需要用的船只已经征集了,为何还要用这种木罂呢?曹参说这件事情我也不太清楚,就按照元帅的命令形式吧。
是二人日夜的制造,不过几天数千只木罂就制齐了,韩信亲自验收,等到当天的黄昏时刻,韩信命令灌婴领数千人在原地不动,并交代只准摇旗呐鼓守住船只不得擅自渡河有敢为命者斩,然而,韩信自己则和曹参一同督促大军,赶往夏阳并立即将木罂放入河中。
但是这个时候韩信和曹参好不容易到达了对岸,却说临近渡口魏国守将只是率兵严守,这时候韩信在夏阳偷渡成功,魏王豹也迫于大势已去,只得下马扶手束手就擒了,通过在军事上的使用,使自己更便于用谋略战胜敌方。
2、苦肉计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退守于会稽山上,不得不向夫差求和。夫差接受了勾践的请求,但前提条件是勾践要到吴国给夫差当仆人,勾践答应了。
到吴国后,勾践住在山洞里。夫差每次外出,勾践都亲自为他牵马。有人辱骂勾践,勾践始终低眉顺眼,表现出一副驯服的神情。他表面上对夫差忠心耿耿,实际上暗中策划复兴越国的方案。
有一次,夫差病了,勾践探望夫差,并亲口尝了尝夫差的粪便,然后对夫差说:“我曾跟名医学过医道,只要尝一下病人粪便,就能知道病的轻重。
刚才我尝了大王的粪便,味酸而苦,得了‘时气之症’,得了这种病很快就会好,请大王不必担心。”夫差听了很受感动,认为勾践比自己的儿子还孝顺,定无反叛之心,不久便允许勾践回到越国旧地。
回到越国后,勾践卧薪尝胆,苦身劳心,礼贤下士,招兵买马,20年后,勾践终于报仇雪耻,灭了吴国。
3、连环计
三国演义小说中的连环计是发生在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央视版电视剧是在第六集 连环计。
内容为:王允将貂蝉私下许配给吕布,又派人接待董卓,将貂蝉送给董卓,并且告知吕布是董卓接貂蝉回府,择日将与董卓完婚。
后貂蝉在董卓和吕布两人之间离间,使得两人相互猜忌,并且结下怨仇,在三国演义第九回中,吕布杀掉了董卓。
4、偷梁换柱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附近),突然一病不起。此时,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于是,连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传达秘诏,立扶苏为太子。
当时掌管玉玺和起草诏书的是宦官头儿赵高。赵高早有野心,看准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故意扣押秘诏,等待时机。
几天后,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广宗县境)驾崩。李斯怕太子回来之前,政局动荡,所以秘不发丧,赵高特此去找李斯,告诉他,皇上赐给扶苏的信,还扣在我这里,现在,立谁为太子,我和你就可以决定。
狡猾的赵高又对李斯讲明利害,说,如果扶苏做了皇帝,一定会重用蒙恬,到那个时候,宰相的位置你能坐得稳吗?一席话,说得李斯果然心动,二人合谋,制造假诏书,赐死扶苏,杀了蒙恬。
赵高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梁换柱的手段,就把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为秦二世,为自己今后的专权打下基础,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5、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 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 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 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 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 旧恨又一举双得。
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 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
这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 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两足并在他 脸上刺字,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到齐国。
这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且说田忌与 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 国邯郸, 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
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 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
田忌依计而行,果然,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 退回大梁 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