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故事 » 云南的传说故事

云南的传说故事

发布时间: 2024-05-22 17:02:16

① 昆明的传说故事和风俗习惯,急!

传说故事:

1、《金马碧鸡》的传说。《金马碧鸡》传说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汉武帝认为,云岭南麓有神鸡绿羽,是西汉时期的民间流传。他们可以带着破碎的石头飞过天空,他们的声音又长又亮。汉代宣帝赞扬皇帝访问云南。王宝因故没有来。他还写了《移金马碧鸡颂》献祭。

东晋长兵在《华阳国志》中说,滇池里有龙和马,他们交配生产一匹好马,可以“一天得到500里”。北魏地理学家多道元(公元472-527年)在《水经》注释中还提到大瑶、玉山有金马、绿鸡。唐宋以后,佛教徒们就使用了这个奇妙的传说,传说金马是佛教阿育王的“神”。唐代以来,昆明东西两山都建了金马青鸡祠,人们把它当作神来崇拜,历代文人歌咏的诗文很多。

2、圆通寺的传说。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昆明市一夜下起大雨。第二天早上,一个和尚走出和尚的房子,看到树叶落在院子里,掉进大厅里烧香,却看到两条泥龙在木柱上浸水,仿佛刚从水里回来。和尚大吃一惊,转身跑去向方丈报告。方丈很可疑。于是他带领一群僧侣进了大厅。他看到龙身上沾满了水,苔藓(藻类等)粘在它们的鳞片上。

龙的胸部上下并拢。当僧侣们看到这一幕时,他们吓了一跳,不敢发泄自己的愤怒。在他们中间,一个小沙米好奇地左右望着。他走出大厅,看到地上有一个巨大的水印。水标沿着绕在柱子上的泥龙伸展开来。小沙米向僧侣们指出。他们似乎理解了这一点,并沿着水道爬行寻找水源。一群人来到了金翠湖九龙潭(金元通街西北角)。

原来昨晚下大雨的时候,很多人都听到了龙的咆哮声,战斗声持续了一整夜。另一些人在岸边发现了几只带着大碗的龙鳞。僧侣们突然明白,寺庙里的两条泥龙冲进了大海(翠湖,原名蔬菜海子),并驱逐了一条占据九龙池的龙。在此之前,昆明经常被蛟龙淹没,淹没了城市的一半街道,人们无休止地抱怨。战后,蛟龙消失了,人民安居乐业。

元通寺大厅后,有一座诅咒台。据说,很久以前,这是蛟龙藏匿的大石洞。蛟龙占据了主要的地形,经常滋生怪兽,危害人民。昆明城南约40公里处,有一座盘龙寺,和尚名叫阿扎里。他知道崎岖的经文(古夏经文),详细记录了大禹治水的过程。其中之一就是投降蛟龙的魔法。为了收获蛟龙,在这里建了蛟台。我恭敬地邀请阿扎里在舞台上日夜朗诵经文。几天后,魔法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地上的蛟龙洞乞怜。阿扎利挥手示意走。从那以后,蛟龙的洪灾就消失了。

3、阿诗玛的传说。从前,在阿着底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个美丽的姑娘,爹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珍贵闪光,便给她取名叫“阿诗玛”。阿诗玛姑娘不仅长得漂亮,也能歌善舞,许多小伙子都喜欢她。她爱上了青梅竹马的孤儿阿黑,立誓非他不嫁。

一年的火把节,她和聪明勇敢的阿黑订了亲。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也看上了美丽的阿诗玛,便请媒人去说亲,但不管怎样威胁利诱,都无济于事。热布巴拉家乘阿黑到远方放羊之机,派人抢走了阿诗玛并强迫她与阿支成亲,阿诗玛誓死不从,被鞭打后关进了黑牢。阿黑闻讯,日夜兼程赶来救阿诗玛,他和阿支比赛对歌、砍树、接树、撒种,全都赢了阿支。

热布巴拉恼羞成怒,指使家丁放出三只猛虎扑向阿黑,阿黑三箭将猛虎射死,并救出了阿诗玛。狠毒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勾结崖神,乘阿诗玛和阿黑过河时,放洪水卷走了阿诗玛。十二崖子的应山歌姑娘,救出阿诗玛并使她变成了石峰,变成了回声神。

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你。她的声音,她的影子永远留在了人间。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风俗习惯:

1、不能随意摸小孩、小和尚和少女的头和头饰。

2、进傣族寺庙的大殿或上傣家竹楼须脱鞋。

3、在傣家竹楼留宿,头不能对着主人家房门,而要把脚向着主人房门,也不能从妇女的脚上跨过去。

4、别人给你盛饭,应双手接;你给别人盛饭菜,不能盛满,也不能只添一勺。

5、到回族地区或进清真饭店时,忌谈猪肉。忌说"肥"字,一般是用"壮"代替"肥"。

(1)云南的传说故事扩展阅读

昆明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城市,世居26个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汉、彝、回、白、苗、哈尼、壮、傣、傈僳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响,融会贯通,同时又保持各自的民族传统,延续着许多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生活在昆明地区的各民族同胞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风淳朴,无论是其待人接物的礼仪、风味独特的饮食、绚丽多彩的服饰,还是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妙趣横生的婚嫁,都能使人感受到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众多的民族节日中,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绕三灵”,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踩花山”,傈僳族的“刀杆节”等久负盛名,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每逢节日,各民族群众都会穿上自己手工刺绣染制的民族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举行摔跤、斗牛、对歌等活动。按照岁时节令,农历三月初三的西山调子盛会、正月初九的金殿踏春、九九重阳的螺峰登高、中秋之夜的大观赏月等许多习俗在民间十分流行。

昆明地方文艺种类繁多,滇剧、花灯戏、民歌小调以及少数民族剧种、民间叙事长诗、民间传说等,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和传颂,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热点内容
带繁字成语 发布:2024-06-16 18:21:16 浏览:126
性侵故事 发布:2024-06-16 18:13:42 浏览:876
虽然但是写句子 发布:2024-06-16 17:58:58 浏览:324
狼月亮成语 发布:2024-06-16 17:37:16 浏览:957
诗什么词语 发布:2024-06-16 17:18:09 浏览:243
呆字的成语 发布:2024-06-16 16:35:57 浏览:446
繁体四字词语 发布:2024-06-16 16:34:34 浏览:511
名人励志短故事 发布:2024-06-16 16:18:18 浏览:905
送的成语 发布:2024-06-16 16:09:52 浏览:472
潮汕短句 发布:2024-06-16 16:09:50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