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故事 » 幼儿园教师讲故事

幼儿园教师讲故事

发布时间: 2022-06-13 23:06:55

㈠ 幼儿园教师参加讲故事比赛讲哪些儿童故事比较新颖有趣

灰姑娘,小红帽,海的女儿,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豌豆公主。

㈡ 幼师怎样讲故事

幼师讲故事要灵活选材、巧妙加工、形象讲述、巧用眼神和肢体语言、技巧运用。

一、灵活选材

应选择那些思想观点正确,内容新鲜健康,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故事作品。特别是在幼儿教育中,更应选择情节围绕中心展开,符合幼儿生活实际,人物形象鲜明突出的故事。

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认知水平较低,宜选择内容单纯、情节简单、形象生动带有重复内容的故事。

中班幼儿:理解水平逐步提高,可以选择与幼儿生活联系紧密的幼儿生活故事、情节稍曲折的中外经典童话故事。

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增强,想象力丰富,可选择情节生动篇幅较长的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都可以选择,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科普故事。

五、技巧运用

1、设置适当的提问,合理的停顿

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所以在讲述比较长的故事时不要一气呵成,适当地设置一些提问,或者卖一下关子,其实是再次引起孩子的兴趣,让他们重新集中注意力来听讲故事。

2、模仿小动物叫声

在讲到小狗时,如果能“汪、汪、汪”叫几声,那样听故事的小朋友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小狗的形象也鲜活起来了。在模仿动物叫声的时候,尽量真实且带有童趣的话,会提升整个故事的效果。

3、鼓励孩子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

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有着想象与真实不能分清界限的特点,所以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一思维特点,让孩子直接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

㈢ 适合幼师技能节比赛讲的幼儿故事有哪些

适合幼师技能节比赛讲的幼儿故事有:猴吃西瓜、鸭妈妈找蛋、没有牙齿的大老虎、两只笨狗熊、爱美的小公鸡。

1、猴吃西瓜

猴王找到了一个大西瓜,可是,怎么吃呢?

这个猴啊,是从来也没有吃过西瓜。忽然,他想出了一条妙计,于是,把所有的猴都招集来了。他清了清嗓子:“咳咳,今天,我找到了一个大西瓜。至于这西瓜的吃法嘛,我当然……当然是知道的。不过,我要考验一下大伙的智慧,看看谁能说出这西瓜的吃法。

如果说对了,我可以多赏他一块。如果说错了,我可要惩罚他!”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是谁也没有吃过西瓜。小毛猴眨巴眨巴眼睛,挠了挠腮说:“我知道,吃西瓜是吃飙!”不对!小毛猴说得不对!”

秃尾巴猴跳了起来:“我小的时候跟我妈去姥姥家,吃过甜瓜,吃甜瓜就是吃皮。我想,这甜瓜也是瓜,西瓜也是瓜,吃西瓜嘛,当然也是吃皮咯。”这时候,大伙争执起来,有的说:“吃西瓜吃皮!有的说:“吃西瓜吃飙!”

可争了半天,也没争出个结果,于是都不由的把目光集中到一个老猴的身上……这老猴认为出头露面的机会来了,他捋了捋胡子,打扫了一下嗓子说:“这吃西瓜嘛,当然…..当然是吃皮咯。我从小就爱吃西瓜,而且.……而且一直都是吃皮的。

我想,我之所以老而不死,就是因为吃了这西瓜皮的缘故.……”大伙都欢呼起来:“对!吃西瓜吃皮!“吃西瓜吃皮!..…猴王认为找到了正确答案,他站起身来,上前一步,开言道:“对!大伙说得对!吃西瓜是吃皮。

哼!就小毛猴崽子一个人说吃西瓜吃,那就让他一个人吃吧!咱们大伙,都吃西瓜皮!”西瓜一刀两半,小毛猴吃。大伙,是共分西瓜皮……有个猴吃了两口,就捅了捅旁边的说:哎,我说这可不是滋味啊!”“咳,老弟,我常吃西瓜,西瓜嘛,就是这味......”

4、两只笨狗熊

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它们长得挺胖,可是都很笨,是两只笨狗熊。

有一天,天气真好,哥儿俩手拉手一起出去玩。它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边有一块干面包,捡起来闻闻,嘿,香喷喷!可是只有一块干面包,两只小狗熊怎么吃呢?大黑怕小黑多吃一点,小黑也怕大黑多吃一点,这可不好办呀!

大黑说:“咱们分了吃,可要分得公平,我的不能比你的小。”小黑说:“对,要分得公平,你的不能比我的大。”哥儿俩正闹着呢,狐狸来了,它看见干面包,眼睛骨碌碌一转,说:“噢。你们是怕分得不公平吧,让我来帮你们分吧。”

哥儿俩说:“好,咱们就让狐狸来分吧。”狐狸接过干面包,恨不得一口吞下去,可是它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随手把干面包分成了两块,哥儿俩一看,连忙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

狐狸说:“你们别着急,既然这一块大一点儿,那我就咬它一口。”狐理张开大嘴,啊鸣咬了一口,哥儿俩一看,又叫了起来:“不行,不行,这块大的被你咬了一口,又变成小的了。

狐狸说:“你们急什么,大的我再咬它一口就小了。”狐狸张开大嘴又啊鸣咬了一口,哥儿俩一看,急得叫起来:“那块大的被你咬了一口,又变成小的了。”

狐狸就这样,这块咬一口,那块咬一口,干面包只剩下小手指那么一点儿了。它把一丁点儿大的干面包分给大黑和小黑,说:“现在两块干面包都一样大小了,吃吧,吃吧。”大黑和小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小朋友们说说看,它们是不是两只笨狗熊?

5、爱美的小公鸡

小公鸡,真神气,戴着小红帽,穿着花花衣。“喔喔,看我多美丽!”有一天大清早,小公鸡跑啊跑,跑到树林里,碰见啄木鸟。

“啄木鸟阿姨,啄木鸟阿姨,瞧瞧我的小红帽,瞧瞧我的花花衣,喔喔,谁也不能比!”“

嘿嘿嘿,小公鸡,别夸口,树林里面走一走,看看谁个美谁个丑!”小公鸡不服气,扑扑翅膀往前走,碰见蜜蜂在采蜜。

“小蜜蜂,小蜜蜂,咱们比一比,到底谁美丽。”小蜜蜂微微笑:“我啊,忙着采蜜,你去跟人家比吧!”小公鸡脸一红,扑扑翅膀往前走,碰见青蛙在捉虫,“小青蛙,小青蛙,到底谁美丽,咱们比一比!”

小青蛙,叫呱呱:“我啊,忙着捉害虫,你还是跟人家去比吧!”小公鸡挺生气,扑扑翅膀往前走,碰见兔子在挖地。“小兔子,小兔子,咱们比一比,到底谁美丽!”小兔子摆摆手,“我啊忙着种萝卜,你没事,你快走!”

小公鸡,发了火,扑扑翅膀往前走,碰见松鼠摘松果。“小松鼠,小松鼠,到底谁美丽,咱们比一比!”小松鼠笑哈哈:“我啊忙着摘松果,你东游西荡在干啥?”小公鸡泄了气,拖着尾巴往前走,碰见白马背东西,“白马哥哥,白马哥,瞧我长得多美丽,可是谁也瞧不起!”

白马笑味咪,告诉小公鸡:“小红帽,花花衣,没有什么了不起,谁个爱劳动,这才真的是美丽!”小公鸡从此早早起,早起鸣鸣啼,告诉大家天亮了,大家都欢喜。小公鸡从此再不说“瞧我多美丽”,可是大家都夸他是:美丽的小公鸡!

㈣ 浅谈幼儿教师如何讲好故事

故事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语言领域的目标之一就是“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教师给幼儿讲故事,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实践,也可以说是以故事为形式的教学活动,故事不仅内容含丰富的各方面知识,而且有较为标准的语言形式,使幼儿极易接受。同时故事作为文学形式,充满童趣,幼儿在极易接受的同时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个向幼儿进行教育,传授知识,发展语言的重要文学形式。 一、选择适宜的好故事。 给幼儿讲故事,既要考虑幼儿的心理需求,又要考虑故事的教育性。要选择那些思想健康,艺术性强,具体生动,饶有情趣,又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幼儿易于接受的故事。对幼儿来说,童话、神话故事最有魅力,如《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叶圣陶童话选》等都是讲故事的好材料。 幼儿儿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喜欢拟人,把小猫、小狗甚至小瓶子、小凳子等都想象成“人”;二是“真假不分”,对虚幻与真实还缺乏分析。这两个特点正是童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什么小猫和小狗对话呀,小凳和小瓶会走路呀,等等,幼儿把它们当作真人真事,听得津津有味,感到其乐无穷。另外,童话说的是孩子话,口语多,句子结构简短,且篇幅小,角色不多,主题简单明了,好坏分明,幼儿易于接受,乐于模仿。对大一点的幼儿,要选择有些悬念的故事,那些一猜就着,听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故事,他们一般不感兴趣。 二、讲前认真分析故事。 选择好故事后要进行分析,以准确地掌握故事的中心思想,确定教育目的。找出故事的重点段落和重点词,重点句,在分析故事的中心思想和重点基础上,还应针对故事内容,提出帮助幼儿需要理解的问题。对那些故事内容很好,但情节、语言偏深奥的故事,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改编。去掉一些次要的情节,把较难的词句改为幼儿能够接受的语言。 给幼儿讲故事前,老师一定要认真阅读故事,熟悉和理解故事的内容,要具体分析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特别要抓住故事的高潮。还要分析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和作者倾注在故事主角身上的感情,通过情节和角色的分析准确故事的主题思想。只有透彻地,正确地理解,使自己的感情和故事的角色产生共鸣,才能在讲故事时以真挚而强烈的情感去感染幼儿,激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分析角色时还要区别角色之间的细微差别,仔细揣摩各个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征,表现不同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语言特征等。 三、讲述故事要讲究艺术性。 给幼儿讲故事要掌握技巧,如果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幼儿肯定会兴味索然。因此,在讲述的时候必须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要有艺术性。 第一,开个好头。教师在开始讲故事的时候,态度要和蔼可亲,要有亲和力,开讲前猜个谜语或提个问题或看个图片等,引起兴趣,再自然引出故事。这样孩子们才容易被吸引,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更乐于去听。 第二,充分关注幼儿。故事要讲不要念,也不要背,语言要口语化。而且要有对象感,讲故事时,要时时想着他们,看着他们,注意他们的反应。试想如果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一直看着书,完全不顾幼儿的反应,不管幼儿是否在听,这样的讲述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 第三,讲述要有感染力。要有起伏高低,抑扬顿挫。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声音有高有低,节奏有快有慢,重点的地方要突出。要有动作,有表情。要想把故事讲活,不但要有喜怒哀乐的变化,而且应学会用眼神和手势,做到心到、话到、眼到、手到。 第四,要有参与性。故事活动不是教师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如果仅仅是教师一个人在讲,那就不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幼儿也会觉得索然无味。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幼儿参与进来,或听,或看,或说,或思考,这样才能达到活动的目标。 四、融合有趣相宜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基本的活动,这一点在讲故事的活动中也不例外。融合了相宜的游戏,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如果游戏安排得当,还会起到促进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说话欲望的作用。例如:在故事《送椅子》的讲述前,可以先组织幼儿玩了“抢椅子”的游戏,并让“抢”到椅子和没“抢”到椅子的幼儿说说自己的心情和感想,这就对接下来的故事有了铺垫作用。而在故事《龟兔赛跑》的讲述前,可以安排音乐模仿游戏,鼓励幼儿自由模仿、创编乌龟和兔子的动作,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讲述完之后,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赛跑,让幼儿体会到“坚持””的感受和含义等。在诸如此类的游戏中,不仅提高了幼儿参与故事活动的兴趣,也使幼儿对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得到了更宽松、自然的环境。 五、要善于启发诱导,捕捉兴趣点。 给幼儿讲故事不是为了敷衍幼儿,而是为了增进幼儿智慧,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在讲故事时,要注意给幼儿以多方面的启迪。比如在讲前、讲后或在重要的地方提出一些问题,如“谁对,谁不对,为什么”,“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原因是什么”,待幼儿回答后再问“以后会怎么样”、“会得到什么结果”等等,使幼儿边听、边想、边构思,这样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又能启发他们思考,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总之,要想绘声绘色地讲好每一个故事,并使之能吸引孩子,对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是需要多学多练,熟练掌握故事的艺术处理方法的。同时,这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和素养,需要广大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累才能得到提高的。

热点内容
红叶故事下载 发布:2024-12-28 12:02:02 浏览:943
结婚用成语 发布:2024-12-28 11:47:38 浏览:152
马的成语大全成语大全 发布:2024-12-28 11:30:04 浏览:96
面什么红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11:18:34 浏览: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发布:2024-12-28 10:10:20 浏览:450
耒阳故事 发布:2024-12-28 10:07:14 浏览:381
一个老兵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10:01:42 浏览:675
狼羊成语 发布:2024-12-28 09:53:02 浏览:438
关于形象的故事 发布:2024-12-28 09:53:00 浏览:601
勇有什么成语 发布:2024-12-28 09:43:20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