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一字一句 » 一字多譯

一字多譯

發布時間: 2023-05-12 03:26:18

一字多義

以下比較全,而且應該都囊括了你要求的課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而】
(一)用作連詞。
1.表示並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
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2.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3.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陳情表》)
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4.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陳情表》)
5.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
③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
7.表示因果關系,
①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8.表示目的關系,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
①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虎丘記》)
②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③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逍遙游》)
【而後】才,方才。
①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②三月而後成。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①今以鍾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會兒。
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
②既而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
③既而將訴於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
.【以】
(一)介詞
1.表示工具。譯為:拿,用,憑著。
①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璧之下。(《石鍾山記》)
2.表示憑借。譯為:憑,靠。
①以勇氣聞於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③皆好辭而以賦見稱。(《屈原列傳》)
3.表示所處置的對象。譯為:把。
①操當以肅還付鄉黨。(《赤壁之戰》)
4.表示時間、處所。譯為:於,在,從。
①以八月十三斬於市。
②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
③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
5.表示原因。譯為:因為,由於。
①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卒以吾郡這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五人墓碑記》)
③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屈原列傳》)
6.表示依據。譯為:按照,依照,根據。
①今以實校之。(《赤壁之戰》)
②余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
說明:「以」字的賓語有時可以前置,有時可以省略。
①以一當十(成語
②夜以繼日(成語)
③秋以為期(《詩經·氓》)
(二)連詞。
1.表示並列或遞進關系。可譯為「而」「又」「而且」「並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
②忽魂悸以魄動。(《夢游天姥吟留別》)
2.表示承接關系,前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
①余與四人擁火以入。(《石鍾山記》)
②樊噲側其盾以撞。(《鴻門宴》)
③各各竦立以聽。(《促織》)
3.表示目的關系,後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果。可譯「而」「來」「用來」「以致」等。
①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當求數頃之田,於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祭十二郎文》)
③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六國論》)
4.表示因果關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例如:
①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
②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
③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信陵君竊符救趙》)
5.表示修飾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辭》)
(三)助詞
1.作語助,表示時間、方位和范圍。例:
①受命以來,夙夜憂嘆。(以:表時間)(《出師表》)
②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方位)(《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圍)
2.作語助,起調整音節作用。例:
①逆以煎我懷。(《孔雀東南飛》)
(四)動詞
1.以為,認為。
①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觸龍說趙太後》)
②皆以美於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
(五)名詞。譯為:緣由,原因。
①古人秉燭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六)通假
1.通「已」,已經。
①固以怪之矣。
②日以盡矣。
2.通「已」,止。
①無以,則王乎?
【以為】
1.認為,把……當作或看作。
①虎視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
②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⑵把……作為或製成。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以為:把它設為。)
②鑄以為金人十二。
【以是】【是以】相當"因此",引出事理發展或推斷的結果。
①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鍾山記》)
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有以】【無以】意思分別是「有什麼辦法用來……」「沒有什麼辦法用來……」
①項王未有以應,曰:「坐。」(《鴻門宴》)
②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庄暴見孟子》)
③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勸學》)
④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陳情表》)
.【之】
(一)代詞。
1.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它(們)。有時靈活運用於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
①太後盛氣而揖之。(《觸龍說趙太後》)
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之:我)(《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數存之。(之:我)(《信陵君竊符救趙》)
④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竊符救趙》)
⑤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之:你)(《與妻書》)
2.指示代詞,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將伐顓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前一個「之」,這樣。後一個「之」,它。)(《季氏將伐顓臾》)
③之二蟲又何知。(《逍遙游》)
④均之二策,寧許之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
(二)助詞。
1.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
①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②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仇。(《勾踐滅吳》)
2.放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燭之武退秦師》)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③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勾踐滅吳》)
④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3.放在倒置的動(介)賓短語之間,作為賓語提前的標志。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②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③詩雲:「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齊桓晉文之事》)
4.放在倒置的定語與中心語之間,作為定語後置的標志。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②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傳》)
5.用在時間詞或動詞(多為不及物動詞)後面,湊足音節,沒有實在意義。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
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③頃之,煙炎張天。(《赤壁之戰》)
(三)動詞,到……去。
①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
②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游》)
③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齊桓晉文之事》)
④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齊人有一妻一妾章》)

Ⅱ 有哪些是一字多義的

A 安 (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麼)
(2)衣食所安(養)
B 卑 (1)低下(非天質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備 (1)前人之述備矣。(周全、詳盡)
(2)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具備)
(3)猶得備晨炊(准備)
比 (1)其兩膝相比者(靠近,挨著)
(2)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等到)
鄙 (1)蜀之鄙有二僧(邊境)
(2)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淺)
(3)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
畢 (1)畢力平險(盡)
(2)群響畢絕(全部)
兵 (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武器)
(2)上使外將兵(軍隊)
薄 (1)不宜妄自菲薄(輕視)
(2)薄暮冥冥(迫近)
C 長 (1)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長度)
(2)北市買長鞭(與「短」相對)
(3)但願人長久(長久,健康)
(4)死者長已矣(永遠)
(5)木蘭無長兄(排行最大)
(6)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頭領)
策 (1)策之不以其道(驅使)
(2)執策而臨之(鞭子,馬鞭)
(3)策勛十二傳(記錄)
誠 (1)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實在,的確)
(2)帝感其誠(誠心)
(3)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果真)
稱(1)稱其氣之小大(相稱,適合)
(2)不以千里稱也(著稱)
(3)流輩皆稱其賢(稱贊)
辭 (1)蒙辭以軍中多務(推辭)
(2)未嘗稍降辭色(語言)
馳 (1)願馳千里足(騎)
(2)公將馳之(驅車(追趕)
出 (1)方其出海門(發、起)
(2)出則方叔、召虎(在邊疆打仗)
(3)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兵(來到)
(4)計將安出(產生)
從 (1)木蘭從軍(參加)
(2)太守歸而賓客從也(跟從)
(3)小惠未徧,民弗從也(聽從,順從)
(4)便舍船,從口入(沿著,順著)
D 大 (1)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壯觀,雄偉)
(2)又一大兒醒(年紀大)
(3)定伯曰"大善"(很,非常)
當 (1)木蘭當戶織(對)
(2)當是時,婦手拍兒聲(正在……的時候)
(3)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應當)
(4)銳不可當(抵擋)
道 (1)會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2)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伐無道,誅暴秦(正道,封建社會認為好的政治局面)
(4)得道者多助(仁政)
(5)不足為外人道也(說,告訴)
得 (1)既出得其船(尋到,找到)
(2)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領會,體會)
(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同"德",這里是"感激"的意思)
(4)林盡水源,便得一山(看到)
(5)故不為苟得也(苟且取得,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6)二者不能得兼(能夠)
(7)余因得遍觀群書(得以,能夠)
(8)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度 (1)不教胡馬度陰山(度過)
(2)度已失期(揣測,估計)
(3)崔九堂前幾度聞(次)
端 (1)東坡右手執卷端正(端頭)
(2)不能指其一端(項目)
(3)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端正)
等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同樣)
(2)公等遇雨(諸位,表多數)
E 日 (1)不知日之入環堵蕭然,不蔽風日(太陽)
(2)日與其徒上高山(每天)
(3)於是與亮
情好日密(一天天)
F 凡 (1)則凡數州之土壤(凡是)
(2)凡三往(總共)
方 (1)方七百里(見方)
(2)方以長(長方形)
(3)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當……時候)
發 (1)野芳發而幽香(開)
(2)一時齊發(發出)
(3)舜發於畎畝之中(發跡)
(4)發閭左謫(征發)
(5)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發動)
霏 (1)日出而林霏開(霧氣)
(2)若夫淫雨霏霏(雨雪盛大的樣子)
分 (1)今天下三分(劃分,分開)
(2)必以分人(分配,分給)
(3)長約八分有奇(長度單位)
(4)忠陛下之職分也(fèn,職分,本分)
奉 (1)為妻妾之奉(通「俸」侍奉)
(2)奉命於危難之間(接受、奉行)
(3)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供養)
賦 (1)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寫)
(2)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文章)
G 顧 (1)顧野有麥場(看)
(2)三顧臣於草廬之中(探望,拜訪)
(3)顧不如蜀鄙之僧哉?(難道)
故 (1)公問其故(原因,原故)
(2)桓侯故使人問之(特意)
(3)故余雖愚(所以)
(4)溫故而知新(舊的知識)
(5)兩狼之並驅如故(原來的樣子)
(6)廣故數言欲亡(故意)
更 (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2)醉則更相枕以卧(進而)
(3)更相慶(互相)
(4)更上一層樓(再、又)
(5)舉杯銷愁愁更愁(更加)
固 (1)君子固窮(安於)
(2)齊人固善盜乎?(本來)
(3)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
(4)汝心之固(頑固)
觀 (1)予觀夫巴陵勝狀(看,觀看)
(2)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象)
(3)其文理皆有可觀者(觀賞)
廣 (1)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寬廣)
(2)無高山大野可登臨以自廣(擴大)
苟 (1)苟富貴,毋相忘(如果,假使)
(2)苟全性命於亂世(苟且)
(3)苟無飢渴(或許,表希望)
光 (1)以光先帝遺德(發揚光大)
(2)彷彿若有光(光線)
歸 (1)雲歸而岩石暝(聚攏)
(2)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3)微斯人,吾誰與歸(歸依)
過 (1)過秦漢之故都(經過)
(2)及魯肅過尋陽(到)
(3)人恆(過犯過失)
(4)況才之過於余者乎(超過,勝過),
H 號 (1)陰風怒號(呼嘯)
(2)號為張楚(定國號)
(3)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號令)
(4)故自號曰醉翁也(別號)
和 (1)政通人和(和睦,協調)
(2)春和景明(溫和,和暖)
鴻 (1)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大)
(2)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鳥名)
患 (1)且人患志之不立(擔憂、憂慮)
(2)無凍餒之患(憂患)
(3)為鄉人所患(當作禍害、認為……是禍害)
環 (1)環而攻之而不勝(包圍)
(2)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四處)
(3)環滁皆山也(環繞)
惠 (1)大王加惠(恩惠)
(2)汝之不惠(同「慧」,聰明)
或 (1)而或長煙一空(有時)
(2)或異二者之為(或許)
(3)或以為死,或以為亡(有人)
J 極 (1)南極瀟湘(到)
(2)此樂何極(窮盡、盡頭)
加 (1)而山不加增(更加)
(2)萬鍾於我何加焉(好處)
(3)弗敢加也(虛誇,以少報多)
間 (1)立有間(一會兒)
(2)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暗中)
(3)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參與)
(4)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夾雜)
(5)遂與外人間隔從不間斷(間隔,隔開,不連接)
見 (1)乃入見(拜見)扁鵲見蔡桓公
(2)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通"現")
(3)見往事也(知道)借 (1)每假借於人(借)
(2)願借子殺之(依靠)
(3)借第令毋斬(即使)
景 (1)春和景明(日光)
(2)四時之景不同(景觀,景物)
將 (1)出郭相扶將(扶持)
(2)公使驅將惜不得(助詞,用在動詞後面,無實義)
(3)上使外將兵(率領,帶領)
(4)將非鬼也(或許)
(5)公將戰,曹劌請見(即將)
(6)則命一上將(將軍)
具 (1)未曾識書具(用品)
(2)各具情態(具備)
(3)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詳細)
(4)政通人和,百廢具興(都)
居 (1)面山而居(居住)
(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在……位置)
(3)居十日(經過,停留)
(4)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停留)
舉 (1)舉大計,亦死(發動)
(2)舉頭望明月(抬頭)
(3)百里奚舉於市(選擇,被任用)
(4)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推舉)
(5)死即舉大名耳(傳揚)
(6)董生舉進士(參加)
絕 (1)群響畢絕(停,沒有)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沒有出路)
(3)以為妙絕(極)
(4)佛印絕類彌勒(非常)
(5)往來而不絕者(斷)
盡 (1)林盡水源(盡頭)
(2)盡善盡美(達到頂點)
(3)一食或盡粟一石(完)
(4)利盡南海(全部取得)
(5)進盡忠言(盡量,盡可能)
際 (1)橫無際涯(邊際)
(2)外與於際(接,連接)
就 (1)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完成)
(2)頹然就醉(接近)
K 苦 (1)何苦而不平(愁)
(2)天下苦秦久矣(對……感到痛苦)
開 (1)連月不開(放晴)
(2)天門中斷楚江開(開通,通)
L 臨 (1)臨溪而漁(來到)
(2)執策而臨之(面對)
(3)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將要,快要)
(4)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居高視下)
M 名 (1)不能名其一處(說出)
(2)名之者誰(命名)
(3)則題名其上(名字)
(4)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出名,著名)
(5)何憂令名不彰耶?(名聲,名望)
木 (1)能以徑寸之木(木頭)
(2)以至鳥獸木石(樹木)
N 能(1)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能夠)
(2)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技能)
Q 強 (1)凶強俠氣(強悍)
(2)賞賜百千強(有餘)
(3)不可強以仕(勉強)
(4)慕義強仁(力行)
(5)以弱為強者(強盛,強大)
(6)項為之強(通「僵」,僵硬)
情;(1)雖不能察,必以情(實情)
(2)於是與亮情好日密(友情)
請 (1)請獻十金(請允許,敬辭)
(2)曹劌請見(請求)
(3)俟其欣悅,則又請焉(請教)
且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將近)
(2)且焉置土石(況且)
(3)存者且偷生(暫且)
去 (1)一狼徑去(離開)
(2)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出(距離)
奇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奇異)
(2)長約八分有奇(多一點)
R 若 (1)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與夫連用,作發語詞)
(2)曾不若孀妻弱子(比得上)
(3)若為佣耕(你們)
(4)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如果)
S 善 (1)豈愛人之善(專長)
(2)善哉,吾請無攻宋矣(好)
(3)羅敷善蠶桑(擅長)
少 (1)少時(一會兒)
(2)意少舒(稍微)
(3)飲少輒醉(不多)
(4)陳涉少時(年輕)J'
舍 (1)屋舍儼然(房屋)
(2)便舍船,從口入(舍棄)
(3)故決然捨去(丟開、離去)
食 (1)設酒殺雞作食(食物)
(2)食不飽,力不足(吃)

Ⅲ 一字多義!!!!

初二語文下冊
課內文言文主要有《馬說》、《陋室銘》、《山市》、《活板》、《核舟記》
《口技》、《送東陽馬生序》

一詞多義
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動詞)
執策而臨之(策:鞭子,名詞)
一食或盡粟一石(食:吃,動詞)
食之不能盡其材(食:喂養,動詞)
馬之千里者(之:不譯,定語前置的標志)
只辱於奴隸人之手(之:的,助詞)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之,湊足音節,無義)
執策而臨之(之:它的,代詞)
無絲竹之亂耳(之: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義,助詞)
何陋之有?(之:賓語前置的標志,無義)
策之不以其道(其:它,代詞)
其真無馬邪(其:難道,副詞)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能夠,能願動詞)
雖有千里之能(能:能力,名詞)
持就火煬之(就:靠近,動詞)
瞬息可就(就:完成,動詞)
每字為一印(印:字印,名詞)
其印自落(印:字印,名詞)
其印為予群從所得(印:印刷工具,名詞)
欲印(印:印刷,動詞)
唐人尚未盛為之(為:做,動詞)
滿鐵范為一板(為:成為,動詞)
不以木為之者(為:刻制、製作,動詞)
又為活板(為:發明,動詞)
其印為予群從所得(為:被,介詞)
已後典籍皆為板本(為:是,動詞)
不以木為之者(以:用、拿,介詞)
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以:用來,連詞)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以:把,介詞)
以中有足樂者(以:因為,介詞)
計日以還(以:相當「而」,連詞)
高可二黍許(可:大約)
珠可歷歷數也(可:可以)
通計一舟(一:全,整個)
為念珠個一(一:一件)
婦撫兒乳(乳:餵奶,動詞)
兒含乳啼(乳:奶頭,名詞)
以為妙絕(妙:善、好,形容詞)
眾妙畢備(妙:妙處,好處,名詞)
以為妙絕(絕:斷、消失,動詞)
群響畢絕(絕:極,副詞)
不能指其一端(指:指出,動詞)
手有百指(指:指頭、手指,名詞)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患:擔心,動詞)
無凍餒之患矣(患:憂患,名詞)
援疑質理(質:詢問,動詞)
非天質之卑(質:智力、天資,名詞)
益慕聖賢之道(道:學說,名詞)
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道:談、講,動詞)
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名詞)
色愈恭,禮愈至(至:周到,形容詞)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至:到,動詞)

熱點內容
形容睫毛的詞語 發布:2024-05-19 12:01:55 瀏覽:590
轉變的故事 發布:2024-05-19 11:57:32 瀏覽:232
什麼衫成語 發布:2024-05-19 11:43:30 瀏覽:530
英語作文怎樣學好英語 發布:2024-05-19 11:36:41 瀏覽:432
6個詞語 發布:2024-05-19 11:26:18 瀏覽:404
踏青句子 發布:2024-05-19 11:20:21 瀏覽:102
abab式表示聲音的詞語 發布:2024-05-19 10:23:52 瀏覽:611
憤怒的小鳥的故事 發布:2024-05-19 10:23:48 瀏覽:487
足跡詞語 發布:2024-05-19 09:03:08 瀏覽:724
好的詞句子大全 發布:2024-05-19 08:38:13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