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賞析 » 賞析小住京華

賞析小住京華

發布時間: 2022-10-15 20:32:30

❶ 《滿江紅》(小住京華)的全文賞析

這首詞是言志之作,表達了作者匡國濟世的凌雲志向。1903年中秋節,秋瑾與丈夫王子芳發生沖突,從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門外泰順客棧,後由吳芝瑛出面調解,而秋瑾下決心沖破家庭牢籠,投身革命。不久即東渡日本留學。
詞的上片寫與王子芳結婚八年,表面上過著富貴人的生活,實際上是「奴僕不如」的生活(《致秋譽章書》),如今與其決裂,突破家庭束縛,實現了「求自立」的願望。首先寫中秋佳節暫住北京的情景,菊花盛開,秋色明凈。「為籬下,黃花開遍」,是化用陶淵明「採菊東籬下」和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詩句,寫秋色,但主要是用來說明沖破家庭牢籠後怡然自得的心情和愁苦的心理。在封建社會里,一個女子要沖破家庭牢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用《史記·項羽本紀》中漢軍破楚的故事,來比喻說明自己終於沖破家庭牢籠,並不過分。「苦將儂、強派作蛾眉」進一步說明表面上過著貴婦人的生活,實則奴僕不如的「八年風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對貴婦人的生活,並不留戀,相反加以蔑視。「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佳節應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作者卻寓居客棧,不免有「人比黃花瘦」的冷落之感。但想到八年奴僕不如的生活,而今破楚自立,又不免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喜悅之情。把陶淵明和李清照表現不同思想的詩句雜用在一起,來表達自己初離家庭時的矛盾心情,別具匠心。
詞的下片寫作者雖有凌雲壯志,但知音難覓,不覺淚濕衣巾。作者雖是女子,但「心卻比,男兒烈」,所以能沖破家庭牢籠。離家出走以後,下一步怎麼辦?這是擺在作者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平日詩人,雖以肝膽相照,真誠懇切,但不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現在離家以後,在大千世界中,何處去找知音?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將會受到怎樣的折磨?想到這一點,不覺傷心落淚,也是很自然的。
「何處覓知音」?這對當時的秋瑾來說,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它關繫到她的前途和事業。特別在封建社會里,一個女子的叛逆行為,究竟能得到多少人的同情和支持?所以作者清醒地估計到「必知音之難遇,更同調而無人」的困境(《致琴文書》)。這種擔心和憂慮,真實地反映了一個革命者剛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狀況。
這首詞的基調高昂,語言剛健清新。通過層層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參加革命前的復雜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