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賞析 » 蘆笛分解賞析

蘆笛分解賞析

發布時間: 2022-10-15 12:32:36

Ⅰ 試評析艾青詩歌獨特的意象與主題

蘆笛:一支憂郁的苦難之歌

艾青一生寫過土地遭受蹂躪的痛苦呻吟,也寫過那游弋於地心的沸騰熱氣;他描摹寒冷乾涸土地上農民悲苦不堪的日子,也熱切歡呼帶給大地光明溫暖的黎明與太陽。作為詩人,他總是「置身在探求出路的人群當中」,與他們「共呼吸、共悲歡、共生死……使自己的歌成為發自人類的最真實的呼聲。」[2] 可以說,詩人浸潤流溢於詩篇中的憂郁是為著貧苦農民的痛苦,振奮是由於土地的蘇醒,歡欣來自民族的解放。正因為這樣,時代題材和詩人個性心理氣質的糅和,構成了艾青前後期詩歌不同的詩美風格。

1932年初,艾青在法國寫了一第一首詩《會合》。「12·8」事變、那天,他從馬賽動身回國,「從彩色的歐羅巴 / 帶回一支蘆笛」[3],開始吹著憂郁的蘆笛為「依然呻吟在屈辱中」[4]的祖國深情地和鳴。

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是這一時期詩美風格的集中。他憂郁的詩情里積淀了早期生命歷程的坎坷與不幸,也是發自內心他置身於黑暗大地上的痛苦的生命情懷:幼年時缺乏父母親情的冷漠凄清,少年時飄泊異鄉的辛酸孤苦,三年囚徒生涯的悲憤傷感,以及人世間的苦難不平、對中華民族生存危機的深思憂慮……這一切自然而然地流注在他血淚凝成的字里行間,形成他許多詩歌沉鬱的底色。在這首帶有自敘敘傳記性質的長詩中,艾青用豐厚的感情,朴實的口語,大量的排比,細膩的筆觸,形象的語言,凄楚地敘寫了自己的身世經歷,並懷著虔誠而深切的情感,回憶了自己深愛的乳母大堰河生前的凄苦和死後的悲涼,艾青成了家庭與時代的叛逆者。他在詩中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勤勞善良、受盡人間凌辱、最後與世長辭的農村女形象,表現了詩人「對於母性的不幸的人的愛」[5],對自己家庭所屬地主階級和整個不公道世界的強烈不滿和詛咒。

形成艾青詩歌震撼人心力量的,當然不是單純的憂郁和傷感,而是一種將自己融匯於深重的民族苦難之中所顯現出的對於國家民族的深切關注與思考,對苦難人民命運的同情與召喚。尤其是抗戰初期寫的大量詩歌,與他的「土色的憂郁」和「農民的憂郁」共存的是時代的憂郁和民族的憂郁。特別在《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一詩中,詩人以「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 寒冷封鎖著中國呀」這一旋律中,反復地傾訴著民族的苦難與不幸: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