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賞析 » 斷魂槍我賞析

斷魂槍我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3-31 20:21:37

㈠ 《斷魂槍》的背景及故事梗概

《斷魂槍》寫於1935年秋天。老舍先生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期間,由於忙於教學和寫作影響了身體的健康,經朋友介紹,他跟隨濟南一著名拳師練習拳術,這也激發了其創作武俠小說《二拳師》的意圖。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此小說最終未能成形,但他將其中的主要情節抽取出來,創作了名為《斷魂槍》的短篇小說。

《斷魂槍》講的是清朝末年,列強入侵。沙子龍這一武林高手改變身份當客棧老闆後的境遇,串連王三勝賣藝、孫老者與王三勝比武、孫老者獻技三個小片段。其中沙子龍從俠客到客棧老闆的身份改變鑄滿了作者深沉而凝重的文化情結。

(1)斷魂槍我賞析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該作品藝術地再現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社會現實:「江湖鏢師們的生活變遷已使鏢師本身的生活價值和人生追求失去了意義,他們既無法再活在過去的輝煌歲月里,又不得不面對落後就要挨打的殘酷現實,帝國主義用槍炮和文化侵略已無情地擊醒了古老的東方民族的春秋大夢,中華民族的每一個人都不得不重新面對生活的抉擇。

」從「斷魂槍」的字面意義來看,作者是有所指的,它是暗示了要斷以主人公沙子龍為代表的鏢師及其所弘揚的武藝的魂呢,還是映射出了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在西方的強勢文明的大舉入侵下已失去了其強勢地位,正逐步走向邊緣化的真實寫照。抑或兩者兼而有之,這的確值得廣大讀者進一步思考。

㈡ 《斷魂槍》讀後感

《斷魂槍》讀後感
《斷魂槍》說的是三個拳師的故事,重點寫沙子龍在近代社會急劇變化中的復雜心態。老舍善於把個人命運的小故事和時代變遷的歷史大背景結合起來,在短小的篇幅里營造出了大格局。「沙子龍的鏢局已改成客棧」,這本來可以是平淡無奇的敘述,但放在西方列強的槍炮驚破「東方大夢」的大背景下,內涵和寓意就大不同了。沙子龍的職業更換,他震動江湖的武藝和名聲,他行走於荒林野店裡的豪放事業,之所以如夢幻般一去不返,與西方列強東侵後引發的中國社會變動密切相關,是歷史大變局的反映。
沙子龍顯然不是和時代變動正面對抗的人物,他似乎頗識時務,能夠與時俱進。既然祖先信奉的神靈都不再靈驗,既然「走鏢已沒有飯吃」,他也就不再留戀保鏢的舊業,他不僅及時把鏢局改成了客棧,連他的武藝,包括他自創的絕技「五虎斷魂槍」,也棄之一旁,甚至舊日鏢局裡的徒弟前來求教,他也不肯指點傳授。
《斷魂槍》的核心情節,是號稱沙子龍大徒弟的王三勝賣藝場上受辱而沙子龍無動於衷。打敗王三勝的孫老者隨後登門向沙子龍討教絕技,沙子龍卻絕口不提武藝和槍法。從此昔日神槍沙子龍的威名一落千丈,連以他為榮耀的徒弟們也不再理睬他,但他無半點慍怒。其實他的內心如灼熱岩漿。小說兩次寫到沙子龍在夜靜人稀時面對天上的群星一氣刺出六十四槍的場面,第一次是簡要敘述,是鋪墊性的,第二次則進行了有聲有色的描寫,且放置在結尾,把沙子龍的 無奈和悲憤表現得淋漓盡致,也使小說的結構產生了一種張力,可謂是畫龍點睛的一筆。
如果《斷魂槍》僅僅寫沙子龍這一條情節線索,這篇小說最終難免成為一曲為中國傳統的技藝和精神悼亡的輓歌。但《斷魂槍》里還出現了一位孫長者。就他在賣藝場上顯露的身手,以及他給沙子龍的表演,明顯是位武林名家。他那深藏不露的性格和沙子龍頗為接近。但他和沙子龍大為不同,他樂觀、堅韌,為學習傳統的武林絕技而風塵僕僕地奔走江湖。在老舍的藝術構思中,孫老者也許只是作為沙子龍的一個陪襯或推動小說情節發展的一個因素,但孫老者的出現,卻在《斷魂槍》悲傷的氛圍里增添了悲壯的情緒,使沙子龍的形象得到補充,受到詰問,也使這篇小說由「單聲部」敘述變成了「復調」敘述。這種敘事特徵,應該不是老舍有意經營的,而是從他的心靈中自然生長出來的。
小說在塑造人物形象時,運用烘托和對照的手法。王三勝的魯莽氣盛與沙子龍的深藏不露相對比;孫老者的剛直銳進又與沙子龍的保守愚頑相映照。在對同一個人物的描繪中,或用反差極強的對比,或用先揚後抑等手法去刻劃其性格特點。對於人物的復雜心理活動,作品並不多用對話和直接的心理剖析,而是通過人物的外形和動作的精確描繪來披露。

㈢ 老舍斷魂槍賞析論文2000

老舍的《斷魂槍》發表於一九三五年,是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短篇小說之一。且不說它短短的篇幅中情節展開的起伏跌宕引人人勝,也不談它人物塑造的血肉豐滿栩栩如生。光是小說蘊涵的社會歷史文化意義,就非常耐人尋味。

談到小說蘊涵的社會歷史文化意義,有人引用作者的話說:「『一個文化的生存,必賴它有自我批判,時時矯正自己,充實自己,以老牌號自誇自傲,固執地拒絕更進一步,是自取滅亡……由於個人的自私保守,祖國有多少寶貴的遺產都被埋葬掉了。』老舍痛感這種『把生命鬧著玩』的國民劣根性已經構成了我們民族潛在的危機的基因,故而借沙子龍斷魂槍的泯滅,發出呼嘯,以期喚醒那些仍倘佯在『東方的大夢』中的國民的靈魂。」此種看法雖有作者的話作注腳,但筆者仍然不能贊同。依據這種思路,有人認為沙子龍純粹是個負面人物形象,說他「在時代的狂濤巨浪面前駐足不前,抱殘守缺,自甘淪落……(這種性格心態)像一貼精神的腐蝕劑,使沙子龍昔日的智慧機敏,蛻換為愚鈍麻木,江湖上的豪俠義氣演化為狹隘自私,傳世的絕技,無端地變成了時代的殉葬品」(冉憶橋)。筆者認為這種看法是極不公允的。但這種看法又是極其流行的。

自前蘇聯模式的文學理論傳人當代中國以來,完全從社會政治經濟發展歷程的角度分析評價文學、文學中的人物與事件,已成定式;並美其名曰:歷史唯物主義。其實,不管從一九三五年老舍寫《斷魂槍》時的初衷,還是從這篇小說客觀蘊涵的社會歷史文化意義來看,都遠不同於魯迅與他的《阿Q正傳》。而分析文學,也並不是惟有社會政治經濟發展這一個角度可行。筆者打算從人文精神這一角度切人作品的分析。

同樣的事物,從不同角度去看,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

從社會物質功利角度看,國術不如洋槍;從人文精神角度看,洋槍遠不如國術;從科技含量角度看,國術不如洋槍;從文化含量角度看,洋槍遠不如國術。中國武術是幾千年東方傳統文化精神結出的碩果。國術不僅有外在的功夫,更有內在的精神境界。

國術到底有什麼內在的精神境界呢?藉助兩聯古詩,或許可以讓我們揣摸到國術的內在精神境界。

「萬一砉然禪關破,美人如五劍如虹!」(龔自珍)

這一聯詩本是描述參禪悟道的境界,說是參禪者一旦徹悟真諦,便覺石破天驚,但見美人如玉,雪刃如虹。這是一種參禪悟道的境界,也可說是一種中國武術的境界。因為中國的各種道術是相通的。古人雲,詩道如禪道。其實劍道亦如禪道,達到出神人化之妙境時,其內在精神一般無二,其外在性相亦極為相似。

此詩以美人喻禪,以劍道喻禪。所謂「美人如玉」,意指其潤若凝脂,柔若無骨,圓融熟化,了無隔礙;雖然柔潤之極,卻又至堅至剛。喻示禪理真諦,無所不包,無柔無剛,無堅無潤,一切的一切,盡在其中。所謂「劍如虹」,意指其鋒刃雪亮如幻彩之光,劍氣逼人如貫天之虹,異彩紛呈,變幻莫測。貌若虛幻之光,實則鋒利之極;看似浮光掠影,實則劍鋒無所不在,殺人無痕。喻示禪理真諦,看似虛幻無物,實則真實無比,無堅不摧,無往不勝。

仔細體味之,與其說是在談禪道,不如說是在談劍道,在談國術的內在精神境界:至堅至剛,卻以至柔至潤之性相出之;至真至實,卻以至虛至幻之性相顯之。

「兩頭俱截斷,一劍倚天寒!」(明極禪師)

此聯本是禪僧偈子,可以說是以禪喻劍,亦可以說是以劍喻禪。禪道劍道本來無別。

所謂「兩頭俱截斷」,意謂斷絕世俗分別智,將成敗得失生死榮辱一概置之度外;由此便回歸了物我兩忘渾然歸一的原初本真狀態,這也就是「一劍倚天寒」的境界,也就是人與天同運,與道合一的徹悟真諦的境界。

這是禪道的境界,也是劍道的境界。劍道達至化境,劍客必然將成敗得失生死榮辱一並超越,由此物我兩忘,人與劍與天渾然合一:劍氣化為凈天之光,人體化為混元之氣,順天而動,與道同運,劍光冥明,與天俱寒!漫天寒光,似虛還實,無處不是刀光劍影;變幻莫測,似幻還真,寒光閃處物無一存。靜而聖,無物能傷其皮毛;動而王,攻敵而無往不勝。

《斷魂槍》中似沒有細寫什麼國術的精神境界,但卻寫了三個人——王三勝、孫老者和沙子龍——不同的武術表現。其實這也就是絕不相同的三種武術境界。

㈣ 斷魂槍的內容賞析

《斷魂槍》是社會轉型期傳統文化的真實寫照。該作品的重心不在於批判什麼,而在於展示。作品透過拳師沙子龍的遭遇展示了民族傳統文化在現代文明社會中的尷尬處境。而這種民族傳統文化是老舍作品中所一貫關注的,對這種民族文化傳統的批判、反思。

該作品的文章字數並不多,且故事情節設計的亦不復雜,它講述了一個曾威震西北武林的拳師——沙子龍的故事。「沙子龍的鏢局已改成客棧」,小說一開始,老舍就通過簡短的文字敘述把主人公沙子龍的悲劇結局展示給讀者看。

沙子龍作為作品中的一號人物,其生活的現實是一面,中國傳統文明正被西方物質文明所沖擊,「龍旗的中國不再神秘」,兩種文明激烈碰撞、沖突,代表「國粹」的「國術」價值跌落,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另一方面,文明的更替又是以民族壓迫的方式進行的,「半醒的人們,揉著眼,禱告著祖先和神靈;不大一會兒,失去了國土、自由和權利。

門外站著不同面色的人,槍口還熱著。」被壓迫民族的愚昧麻木與侵略者的強大兇殘形成了鮮明對比。這是近代中國社會的真實寫照,也是《斷魂槍》的社會歷史背景。

(4)斷魂槍我賞析擴展閱讀:

《斷魂槍》這部短篇小說中,沙子龍最後響徹夜空的「不傳」,包含了沙子龍以及他身後的那個深重的歷史氛圍。沙子龍在《斷魂槍》中就是守著一闋殘夢,小說當中給沙子龍這個人物形象以一個悲劇的身份,過去的歷史已經被埋葬了。

在大時代的變化之下,沙子龍孤獨地在新的時代裡面踽踽獨行,而這一切又和中國人近現代的歷史更迭有著一種奇特的神似之處。

老舍的《斷魂槍》實際上並不僅僅表達了一個沙子龍的悲劇,更是透過沙子龍的悲劇去表現出一個時代當中的悲劇人格,或者是更深一層次讓人們聯想到民族的沉痾宿疾,實際上社會的發展必然要產生各種淘汰。

㈤ 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說《斷魂槍》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還有,我看到有的地方說,文章的「不傳」是一語雙

我覺得那個不傳,一方面是不傳外人,另一個方面也是不傳後人。從文章來看,沙子龍對自己的槍法技藝還是很自豪的。一方面,對於自身技藝,心懷驕傲,所以才會夜晚練槍,配合文章總的環境,可以理解為傳統的傳承思想,不會將自身的技藝傳給外人。另一方面,他也認識到社會的進步,有些東西是要舍棄的,沒必要給後人留下框框架架,所以不傳後人,這徒弟求藝可以看出。一語雙關,即體現自身的古人思想,也體現出那個時代新思想沖擊下,部分人已經意識到要勇於拋棄舊有成就,接收新思想的情況。

㈥ 老舍斷魂槍人物賞析

老舍擅寫長篇小說,但短篇也寫得精緻,《斷魂槍》無疑可以進入現代短篇小說的精品行列。《斷魂槍》說的是三個拳師的故事,重點寫沙子龍在近代社會急劇變化中的復雜心態。老舍善於把個人命運的小故事和時代變遷的歷史大背景結合起來,在短小的篇幅里營造出了大格局。「沙子龍的鏢局已改成客棧」,這本來可以是平淡無奇的敘述,但放在西方列強的槍炮驚破「東方大夢」的大背景下,內涵和寓意就大不同了。沙子龍的職業更換,他震動江湖的武藝和名聲,他行走於荒林野店裡的豪放事業,之所以如夢幻般一去不返,與西方列強東侵後引發的中國社會變動密切相關,是歷史大變局的反映。

沙子龍顯然不是和時代變動正面對抗的人物,他似乎頗識時務,能夠與時俱進。既然祖先信奉的神靈都不再靈驗,既然「走鏢已沒有飯吃」,他也就不再留戀保鏢的舊業,他不僅及時把鏢局改成了客棧,連他的武藝,包括他自創的絕技「五虎斷魂槍」,也棄之一旁,甚至舊日鏢局裡的徒弟前來求教,他也不肯指點傳授。

《斷魂槍》的核心情節,是號稱沙子龍大徒弟的王三勝賣藝場上受辱而沙子龍無動於衷。打敗王三勝的孫老者隨後登門向沙子龍討教絕技,沙子龍卻絕口不提武藝和槍法。從此昔日神槍沙子龍的威名一落千丈,連以他為榮耀的徒弟們也不再理睬他,但他無半點慍怒。其實他的內心如灼熱岩漿。小說兩次寫到沙子龍在夜靜人稀時面對天上的群星一氣刺出六十四槍的場面,第一次是簡要敘述,是鋪墊性的,第二次則進行了有聲有色的描寫,且放置在結尾,把沙子龍的 無奈和悲憤表現得淋漓盡致,也使小說的結構產生了一種張力,可謂是畫龍點睛的一筆。

如果《斷魂槍》僅僅寫沙子龍這一條情節線索,這篇小說最終難免成為一曲為中國傳統的技藝和精神悼亡的輓歌。但《斷魂槍》里還出現了一位孫長者。就他在賣藝場上顯露的身手,以及他給沙子龍的表演,明顯是位武林名家。他那深藏不露的性格和沙子龍頗為接近。但他和沙子龍大為不同,他樂觀、堅韌,為學習傳統的武林絕技而風塵僕僕地奔走江湖。在老舍的藝術構思中,孫老者也許只是作為沙子龍的一個陪襯或推動小說情節發展的一個因素,但孫老者的出現,卻在《斷魂槍》悲傷的氛圍里增添了悲壯的情緒,使沙子龍的形象得到補充,受到詰問,也使這篇小說由「單聲部」敘述變成了「復調」敘述。這種敘事特徵,應該不是老舍有意經營的,而是從他的心靈中自然生長出來的。

小說在塑造人物形象時,運用烘托和對照的手法。王三勝的魯莽氣盛與沙子龍的深藏不露相對比;孫老者的剛直銳進又與沙子龍的保守愚頑相映照。在對同一個人物的描繪中,或用反差極強的對比,或用先揚後抑等手法去刻劃其性格特點。對於人物的復雜心理活動,作品並不多用對話和直接的心理剖析,而是通過人物的外形和動作的精確描繪來披露。

㈦ 分析《斷魂槍》里沙子龍,王三勝及孫老者的人物形象

王三勝:他是一個大個子,一臉橫肉,說話硬氣,一直在外宣傳沙子龍的英勇事跡,可以說沙子龍取得的名望有他很大的功勞,孫老者把他打敗後直言沙子龍會替自己報仇,但是沙子龍卻拒絕了,之後他再也不宣傳沙子龍了,體現出中國人的一個劣根性,依靠有名望的人,並大力宣傳,自己所宣傳的人的名望越高,自己也水漲船高,並以此生活。
孫老者:為了武功四處挑戰,知道並不能直接去找沙子龍,而是打敗王三勝,通過王三勝逼迫沙子龍,體現出,他通達人情世故。為了「五步斷魂槍」而挑戰沙子龍,體現出他的勇氣,擔當。身體的殘缺武功卻很好,他的毅力也是不一般的。孫老者他那深藏不露的性格和沙子龍頗為接近。但他和沙子龍大為不同,他樂觀、堅韌,為學習傳統的武林絕技而風塵僕僕地奔走江湖。在老舍的藝術構思中,孫老者也許只是作為沙子龍的一個陪襯或推動小說情節發展的一個因素,但孫老者的出現,卻在《斷魂槍》悲傷的氛圍里增添了悲壯的情緒,使沙子龍的形象得到補充,受到詰問,也使這篇小說由「單聲部」敘述變成了「復調」敘述。這種敘事特徵,應該不是老舍有意經營的,而是從他的心靈中自然生長出來的。

㈧ 斷魂槍的深刻含義是什麼,結合我們國家社會背景進行討論。

作者的寫作意圖是很清楚的,落後民族「歷史性的沉淪」,應該振奮起來,如果像沙子龍那樣止於失落,我們就要永遠被時代拋棄。沙子龍的悲劇,是作者為我們敲起的警鍾。近現代是中國人現代意識覺醒的時代,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充滿憂患意識的民族主義時代,老舍的憂患意識,正是一個優秀作家熱愛祖國、關心民族命運的充分體現。
《斷魂槍》表現了在新舊交替的社會大轉型時期,人們在對待傳統文化時的那種既感覺無用武之地又難以割捨的尷尬處境。
從表面上看,沙子龍順應潮流,改換門庭,閉口不言斷魂槍,而在他的內心深處卻仍是對斷魂槍念念不忘,為斷魂槍無用武之地的現狀而失魂落魄。
作品通過對沙子龍在傳統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復雜心態的表現,反映了在社會急劇轉型時期,新舊事物之間的沖突。
《斷魂槍》里還出現了一位孫長者。就他在賣藝場上顯露的身手,以及他給沙子龍的表演,明顯是位武林名家。他那深藏不露的性格和沙子龍頗為接近。但他和沙子龍大為不同,他樂觀、堅韌,為學習傳統的武林絕技而風塵僕僕地奔走江湖。在老舍的藝術構思中,孫老者也許只是作為沙子龍的一個陪襯或推動小說情節發展的一個因素,但孫老者的出現,卻在《斷魂槍》悲傷的氛圍里增添了悲壯的情緒,使沙子龍的形象得到補充,受到詰問,也使這篇小說由「單聲部」敘述變成了「復調」敘述。這種敘事特徵,應該不是老舍有意經營的,而是從他的心靈中自然生長出來的。
由於民族文化傳統的日漸式微,新的文化形態尚未成型。因而,躁動的國民便在紛亂的物事面前感到無所適從,對於古老的民族文化傳統也失去了恆定的準星。這是中國近現代社會國人的普遍心態,是在動盪的社會形勢下必然滋生的民族文化心態。如何審視,如何評議,如何重振古老文化的雄風,成為老舍所深切關注的現實問題。
在《斷魂槍》中,武俠的浪漫光環消失了,隨傳統意識的落潮,沙子龍這樣的人物一下子水落石出,被晾在了嚴峻的現實土地上:一個外表超脫的大俠,內心痛苦空虛,生命價值無所寄託,全盤展示在我們面前。這是殘酷的,但確是真實的,因為隨交通發達與武器進步,沙子龍必然要經受它的價值失落,而妙就妙在沙子龍以清醒的難得的坦然態度,任一江春水向東流去,一切由大勢所趨,聽其自然,不爭不怨。老舍剝奪了武俠題材的偽飾,卻又富裕了沙子龍最為豐富的精神生活,讓他超出了武俠行當的意義,成為人類歷史上一切悲壯離開歷史舞台的英雄們的一個象徵。

㈨ 老舍斷魂槍的賞析

該作品藝術地再現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社會現實:「江湖鏢師們的生活變遷已使鏢師本身的生活價值和人生追求失去了意義,他們既無法再活在過去的輝煌歲月里,又不得不面對落後就要挨打的殘酷現實,帝國主義用槍炮和文化侵略已無情地擊醒了古老的東方民族的春秋大夢,中華民族的每一個人都不得不重新面對生活的抉擇。

《斷魂槍》是1935年老舍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其中沙子龍從俠客到客棧老闆的身份改變鑄滿了作者深沉而凝重的文化情結。

(9)斷魂槍我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從小說的創作時間來看,當時的中國已處在國破家亡的深重危機之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三省已淪陷於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之下,日本軍國主義為實現其吞並中國的目的,不斷挑起事端,妄圖實現華北自治;同時,國共兩黨的內戰和軍閥混戰正打得如火如荼。

作者痛感這種「把生命鬧著玩」的國民劣根性已經構成了中華民族潛在危機的基因,故而借沙子龍「斷魂」槍術的泯滅,發出呼嘯,以期喚醒那些仍徜徉在「東方的大夢」中的國民的靈魂。

作品影響

老舍的短篇小說《斷魂槍》寫於 1935 年初秋, 在老舍畢生寫下的短篇小說里,是一篇重要作品。在諸多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中,《斷魂槍》是被選入最多的短篇之一。《斷魂槍》被收錄在蘇教版高中語文讀本必修二中。

熱點內容
什麼什麼什麼戈成語 發布:2024-04-29 06:55:21 瀏覽:610
適合紋身愛情英文短句 發布:2024-04-29 06:29:10 瀏覽:267
猜成語此比 發布:2024-04-29 05:07:15 瀏覽:649
含羅的短句 發布:2024-04-29 04:46:45 瀏覽:221
作文鄉村生活 發布:2024-04-29 04:42:35 瀏覽:93
簡短傷感句子 發布:2024-04-29 04:03:58 瀏覽:227
街頭見聞作文 發布:2024-04-29 03:55:55 瀏覽:138
描述海豚的句子 發布:2024-04-29 03:55:43 瀏覽:139
測開頭的成語 發布:2024-04-29 03:36:01 瀏覽:815
花生人電影叫什麼名字 發布:2024-04-29 03:21:53 瀏覽: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