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台詞 » 崔隱甫文言文閱讀翻譯

崔隱甫文言文閱讀翻譯

發布時間: 2023-03-27 16:33:49

『壹』 在線等,文言翻譯

宇文融,是京兆萬年人,隋平昌公宇文弼的後代。祖父宇文節,通曉法令

,貞觀年間,任尚書右丞,謹慎干練潔身自好。宇文融以監察御史的身份進奏

對策,請求查實天下戶籍,沒收隱戶和沒有申報的土地以增加財用,玄宗任命

他為覆田勸農使,檢查戶簿虛實。升任兵部員外郎兼任侍御史。宇文融於是奏

請慕容琦等二十九人為勸農判官,以御史的名義,分別查驗州縣,檢查訂正田

畝,招募流亡的人口而分給他們去耕種。年底增收的錢達到數百萬貫。皇帝很

高興,召見他拜授御史中丞。宇文融於是請求親自從驛路巡行天下,事不分大

小,先上報台省,台省官吏等待他的旨意,然後下達執行。

中書令張說一向厭惡宇文融,每當宇文融有所建議,張說就引用大道理在

朝廷上與他爭辯。宇文融猜想張說對自己沒有好感。打算率先找事中傷他。張

九齡對張說說:「宇文融最近很得勢,能言善辯詭計多端,公不可忽視。」張

說回答說:「狗鼠之輩能有什麼作為!」宇文融向朝廷奏考選之事時,張說多

次駁斥他,宇文融惱怒,就與御史大夫崔隱甫等人在朝廷上彈劾張說招引術士

驅邪及受賄事,張說因此而被罷免了宰相之職。宇文融擔心張說將來再被任用

,仍對他詆毀不以。皇帝恨他們結黨,下詔令命張說退休,放崔隱甫回家,令

宇文融出任魏州刺史。時逢河北發大水,皇帝下詔命宇文融為宣撫使,不久後

兼任檢校汴州刺史、河南北溝渠堤堰決九河使。宇文融有建議請求開墾九河舊

地為稻田。昭入朝廷升任鴻臚卿,兼戶部侍郎。第二年,升任黃門侍郎、同中

書門下平章事。宇文融說:「假使我執政能有數月之久,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於是引薦宋璟為右丞相,裴耀卿為戶部侍郎,許景先為工部侍郎,當時的人

都稱贊他知人善任。任宰相後,每天接待賓客舊友一起暢飲。但思維機警敏捷

,隨口應答,即使是皇帝也無法使他理屈。信安王李禕任朔方節度使,宇文融

畏懼他的權勢,指使御史李宙上奏彈劾他,李禕暗中得知,通過玉真公主、高

力士自行回朝。第二天,李宙奏明情形,皇帝很生氣,罷免了宇文融的宰相叫

他出任汝州刺史。宇文融任宰相共百天而罷職,但錢糧之事也從此得不到治理

。皇帝思念他,責備宰相說:「公等暴露宇文融的罪過,朕已經把他治罪,然

而國家財用不足,該怎麼辦呢?」裴光庭等人不能作答,就指使有關官員彈劾

宇文融交接不法之徒,作威作福,其子接受贓物賄賂名聲惡劣,於是將宇文融

貶為融平樂尉。一年後,司農卿揭發宇文融在汴州時欺騙隱藏官息錢達數萬,

給事中馮紹烈援引法律條文深加追責,皇帝下詔將宇文融流放到嚴州。途徑廣

州。拖延不肯前往,被都督耿仁忠斥責,宇文融惶恐不安地上了路,死去。

『貳』 新唐書卷一百二十七列轉第五十二有文言文翻譯

新唐書卷一百二十七列轉第五十二譯文資料供參考:
宋之問字延清,又名少連,汾州人。

父宋令文高宗時任東台詳正學士。之問形貌魁梧,善於論辯。二十歲時,武後召他與楊炯分別代行掌管習藝館。多次遷升為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武後游洛陽龍門,詔令從官賦,左史東方箈先寫好,武後賜錦袍。之問隨即也獻,武後看後十分嘆賞,把給箈的錦袍改賜給之問。
那時張易之等受到特殊的愛寵,之問與閻朝隱、沈亻全期、劉允濟傾心媚附。
易之所寫的各詩文全是之問、朝隱等人所做,甚而至於為易之捧尿壺。到易之被殺,之問貶瀧州參軍,朝隱貶崖州參軍。之問逃歸洛陽,躲在張仲之家。適逢武三思再次當權,張仲之與王同皎商議殺掉武三思以安王室。之問知道了,就讓侄子宋曇與冉祖雍去告密,請求以功贖罪。為此提升為鴻臚主簿。世人不屑他的醜行。
景龍年間,升為考功員外郎。諂媚太平公主,所以被任用。及至安樂公主權盛,又去巴結她。太平公主因之很恨他。中宗准備任他為中書舍人,太平公主揭發他主持貢舉時收受賄賂的醜行,於是貶為汴州長史,還未去,改調越州長史。任內頗能盡力為政。遍游剡地山水,飲酒賦詩。其詩流傳到京師,人人傳誦。
睿宗立,宋之問以奸詐凶險作惡太多罪流放欽州。冉祖雍歷任中書舍人、刑部侍郎。曾在省中擁妓飲酒,被御史揭發,貶為蘄州刺史。這時也流放嶺南。
兩人同賜死桂州。之問得詔令後心驚肉跳,左右徘徊,不能自裁。祖雍請求使者說「:之問有妻兒,請讓他與之訣別。」使者同意,但之問慌亂失措,不能安排家事。祖雍怒,說「我與你同有負於國家,罪有應得,還有什麼可遲疑的?」於是飲酒進食洗沐後自盡。祖雍,是江夏王道宗的外甥,中了進士,當時很有名。
魏建安後直至南朝,詩律多次變化。
到沈約、庾信,要求音韻調協、對仗精密。
到了宋之問、沈亻全期,又加濃艷婉麗,迴避聲韻上的疵病,規定字數、句數,使寫詩如編織錦綉一樣,學習者十分推崇,稱之為「沈、宋」,還說「蘇、李居前,沈、宋並肩」。蘇、李指蘇武與李陵。
當初,之問的父親宋令文,擅長文辭,精研書法,還有超人之力。世人稱他為「三絕」。京都有頭牛好鬥,沒人敢去撩它。宋令文迎面上去拔取它的角,扭折它的頸子殺死了它。後來宋之問以文章陞官,弟之悌因驃悍知名、之訹精於書法。世人說他們兄弟各繼承父親的一絕。
宋之悌,身高八尺。開元中歷任劍南節度使、太原尹。曾犯法被流放朱鳶。
正好蠻人攻陷..州,任宋之悌為總管迎敵。他召募了壯士八人,全副武裝後,大聲喊叫著逼近賊兵「:誰動就死。」賊兵七百人都伏在地上不敢起身,賊亂即平。
宋之訹為連州參軍,刺史聽說他善歌,要他教婢女。他每天手執笏立在簾外,從容地吟唱。
李邕字泰和,揚州江都人。父李善,品行好,學識貫通古今,但不善於寫文章。所以人稱他為「書箱」。顯慶年間,陞官至崇賢館直學士兼沛王侍讀。做《文選注》,闡述分析得精深准確。書獻上後得賞賜頗為豐厚。被委任為潞王府記室參軍,授涇城令。因與賀蘭敏之友好而株連流放姚州。遇赦後回。居住在汴、鄭間教學。學生們從四方遠道而來,傳授其學術,稱之為「文選學」。
李邕年輕時即知名。當初其父注《文選》,有時依詞解析忽略了文意。書成後問到李邕,邕不敢回答。李善一再追問,李邕以為要有所更改。李善說:「替我補充試試。」李邕據詞而表述旨意。
李善覺得兩種解法無法決斷,所以將兩者並錄。邕二十歲後去見特進李嶠,說:「有些書還沒讀過,希望能讀一讀宮廷藏書。」嶠說「:秘閣有萬卷書,哪是短時間就能讀完的?」邕再三懇求,於是讓他暫任秘書。不久,邕告辭。嶠很驚訝,試就秘本書及未公開的文章問他,邕對答如流,嶠十分感嘆:「你將來會成為名家。」
嶠為內史,與監察御史張廷王圭推薦李邕文章高深,氣質耿直,其才堪任諫諍。於是召他授官左拾遺。御史中丞宋瞡揭發張昌宗等謀反事,武後不應。邕立在階下大聲嚷「:瞡所陳述的是社稷大事,陛下應該聽從。」武後的臉色緩和了,同意了宋瞡的奏請。散朝後,有人指責邕說「:你職位卑微,一旦觸怒皇帝,會有不測之禍。」邕說:「不這樣,我的名字也不會傳聞。」
中宗立,鄭普思因善方技而得寵幸,升為秘書監。邕勸諫「:陛下親自主政還不久,再加宮廷之森嚴,故而聽不見世人的議論。如今議論紛紛的都是說普思憑著詭詐妖惑,亂說凶吉,陛下不了解實情,竟讓他供職朝廷。孔子說:『《詩》三百篇,其中心旨意一句話可以概括,就是沒有邪思。』陛下如認為普思確實有長生之術,則爽鳩氏會因之永有天下,天子之位就不是陛下您今日可有的了。他能請來神仙嗎?那秦、漢會因之永有天下,陛下今日也不會是天子了。他會佛法嗎?
那麼梁武帝會因之永有天下,帝位非陛下可得了。他能行鬼道嗎?那麼墨翟、干寶就會各獻其主,永有天下,也沒有今天的陛下了。自古堯舜被尊為聖者,臣看他們所作所為,皆在人事。他們使九族親密和睦,使百官因功受勛。沒聽說以鬼神之道治理天下的。恭請陛下審察。」皇帝聽不進。
漢陽王張柬之、扶陽王桓彥范、平陽王敬暉、南陽王袁恕己、博陵王崔玄日韋五王被殺,邕受株連,被調出京任南和令,又貶為富州司戶參軍事。韋氏亂平,召回任左台殿中侍御史,揭發在任職官之錯誤,人們頗忌怕他。譙王李重福謀反,邕與洛州司馬崔日知追捕余黨有功,調任戶部員外郎。岑羲、崔..厭惡崔日用,而邕與之交往。玄宗還是太子時,邕及崔隱甫、倪若水同受禮遇,岑羲等忌恨他,設法貶邕為舍城丞。玄宗即位,召邕為戶部郎中。張廷王圭為黃門侍郎,姜日交正得寵。共薦邕為御史中丞。宰相姚崇不喜歡邕奸險浮躁,貶他為括州司馬,後徵用為陳州刺史。
皇帝封泰山歸。邕在汴州拜見皇帝。詔令獻辭賦,皇帝看了很高興。因之甚自傲,自稱該居宰相。邕一向輕視張說,張說也不喜歡他。恰有人告邕貪贓枉法,審訊後判死罪。許昌人孔璋上書天子說:「開明之主舉用能人而不計其過錯,取其才能而不問其行為。烈士堅持節操,勇士不避危難。所以晉用林父不計他的過錯,漢任陳平不究他以前的行為。
禽息寧願一死,北郭自甘斷頭。過去如果林父被殺,陳平處死,不用百里奚,放逐晏嬰;那麼,晉就不會擁有赤狄的國土,漢也不會有天子之尊,秦國不會強盛,齊也成不了霸業。臣下見陳州刺史李邕,剛毅忠烈,臨難不以不正當手段求得免禍。過去曾斥敗二張,挫折韋氏,雖屈遭貶謫,但奸人之陰謀未能得逞。這是邕有功於國。且邕所做的,是周濟撫恤孤苦貧病者,家中並無私產。今聽說因受賄罪入獄,死在旦夕。臣聽說活著無益於國的人,不如一死以表彰賢能。
臣願以六尺之軀血染斧鉞以代邕死。臣與邕生平並無來往,臣知邕而邕並不認識臣。臣比不上邕是很明白的。人能識賢而舉薦,是仁;能擔當他人的患難,是義。能做了這兩件好事而後死,臣再無企求。懇請陛下恕邕免死,使能改過自新。能建立林父、曲逆之功,臣得以瞑目;能追隨禽息、北郭的心跡,臣的大願滿足了。倘若陛下認為時當春日不可用刑,則臣請伏劍自刎,不敢麻煩有司。皇天後土可以為證。過去吳楚叛亂,漢得劇孟,賊寇不足為憂,一個賢人就能敵七國之眾。切望能敷設帶罪立功之路,有不計瑕疵之義,遠想劇孟、近赦李邕。況且封泰山大禮之後,天地更新,赦而免論。人誰無過,惟明智之主能謀劃恰當。
臣聽說士為知己者死。臣不被為之而死的人所知而甘於死的原因,並不是特別愛惜邕的賢能,而是為了成就陛下愛惜才能的德行。」
奏書送上後,邕得免死,貶為遵化尉。孔璋流放嶺南。邕妻溫氏又替邕請求戍邊自贖:「邕幼時就學習文章,嫉惡如仇,不被眾人所容。邪佞恨他,儒者也側目而視。多次離開朝廷,貶謫遠郡,幾達十年。歲節都感嘆戀念,聽來令人傷懷。
正逢國家祭於泰山。在法駕回歸時,邕獻牛酒,蒙受帝恩。妾聽說聘用正人則佞人憂慮。邕的遭禍就源於此。邕接連任外官,無人詆毀,偶順天意回朝,罪過旋踵而生,正如諺語所說『士人無論賢或不肖,入朝即遭人忌恨』。願陛下能明察。邕開始受審訊,即被拘於獄中,有五天連水都不得入口,以致氣息奄奄,只得聽命於獄吏。事情都是獄吏口授,迫邕書寫。貸蠶種給人被說成枉法,購羅貢奉,被誣為奸贓。呈上奏書只能投入匭中,戍邊守捉嚴密堅實,即使呼天搶地,有誰能聽。泣血離國,投骨荒野,將永無歸期。妾願讓邕當一名士兵,效力王事,即使戰死沙場,亦是邕的夙志。」表呈上後不看。
邕後來隨宮中權臣楊思勖討嶺南賊有功,調任澧州司馬。開元二十三年(735),起用為括州刺史。喜歡興利除害。後來又因誣枉犯法,被判罪。天子知道他的名字,詔令不判罪。後歷任淄、滑二州刺史,送計簿入京師。當初,邕早就有名望,重義愛士。被斥在朝外日久,不與士大夫交往。入朝後,人們傳說他的眉眼奇特,以致出門時路人聚觀。年輕人慕名去拜謁,門巷都塞滿了。宮中近臣來訪,索要所寫文章,並送給皇帝看。由於別人的嫉妒和進讒,他不能留在朝中,出京任汲郡、北海太守。
天寶年間,左驍衛兵曹參軍柳責力有罪下獄。邕曾贈馬給責力,吉溫要責力牽扯邕曾與之議論國家凶吉,私下厚賂責力。
宰相李林甫一向忌恨邕,於是連及邕也判罪。詔令刑部員外郎祁順之、監察御史羅希..去邕所在郡殺了他。邕時年七十,代宗時,追贈秘書監。
邕的文章長於寫碑頌。人們帶著錢物來請他寫文章。前後收的錢有上萬。
邕雖仕途上不得意,但文章聞名天下,時人稱之為李北海。盧藏用曾說「:邕有如干將莫邪,很難與之爭鋒利,但就是怕被傷殘。」後來邕的命就如此。杜甫知道邕遭受誹謗而死,做《八哀詩》,讀來會替他難過。邕天性豪放,不拘細節,收納饋贈,游獵盡興,終於因此而敗毀。
王翰字子羽,並州晉陽人。年輕時豪放剛健,自恃有才,考中進士,但喜歡賭博酗酒。張嘉貞任並州長史,很賞識他,待他很好。一次王翰親自歌舞以悅張嘉貞,氣宇軒昂瀟灑自如。張說到並州,對王翰更加禮遇,又推薦他為直言極諫,調任昌樂縣尉,又舉薦為超拔群類。
此時正當張說為相,所以徵召王翰為秘書正字,又提升為通事舍人、駕部員外郎。家裡養著一批歌姬舞女,王翰頤指氣使,以王侯自居,人們沒有不厭惡他的。張說免除宰相後,王翰被派出京為汝州長史,又調任仙州別駕,整天與才士豪俠之徒聚飲游樂打獵,擊鼓盡歡,因此又貶為道州司馬,不久死去。
李白,字太白,興聖皇帝九世孫。其父親隋末時因犯罪被流放西域。神龍初年,偷跑回來,客居巴西。李白出生時,其母夢見長庚星,就以此為名。十歲通曉詩書,長大後隱居岷山。州里薦舉他,他不應征。蘇廷頁為益州長史,見白不凡,說「:這人是個非一般的天才,略加培養,可與司馬相如比美。」但李白愛好縱橫之術,喜歡擊劍,輕財行俠。遷居任城,與孔巢父、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等人住在徂來山,每日酣飲,號曰「竹溪六逸」。
天寶初年,李白南下會稽,與吳筠友善,筠被召入京,白也到了長安。白去見賀知章,知章看了他的文章,嘆賞:「你,是謫仙人啊。」遂向玄宗介紹。皇帝在金鑾殿召見白,與之談論當世事,白獻頌辭一篇。皇帝賜食,親自為他調羹。詔他供奉翰林。白依然與酒友在市中酣飲。
一次皇帝在沉香子亭,見景生情,想要李白譜寫樂章。召他進宮,而白已醉。左右用水灑臉,酒意稍退。給他筆,頃刻之間文即寫成,寫得婉麗精切。皇帝愛其才,多次宴會時召見他。白曾侍候皇帝而沉醉殿上,要高力士替他脫靴。高力士一向尊貴,以此為恥,就挑剔他的詩句刺激楊貴妃。皇帝想封李白為官,貴妃就總是阻止。白自知皇帝身邊的人不能容他,更加放縱灑脫,毫無約束。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等結為「酒八仙人」。懇求回山,皇帝賜金放還。白於是雲游四方。
曾乘月與崔宗之自採石至金陵,穿著宮廷錦袍坐在船中,旁若無人。
安祿山叛亂,李白輾轉宿松、匡廬間。永王瞞召他為幕府。瞞起兵,白逃回彭澤。瞞事敗,白受牽連被判死罪。
當初,李白在並州,見到郭子儀,覺得他不一般。子儀曾犯法,白設法救了他。
這一次子儀請求免自己的官贖李白之罪,於是詔令流放夜郎。遇到大赦,回尋陽,又因其他事下獄。當時宋若思率領吳兵三千赴河南,經過尋陽,放了白並召他為參謀,不久即辭職。李陽冰任當塗令,白去依附他。代宗立,召李白任左拾遺,但白已去世,年六十多歲。
李白晚年愛好黃老之說。過牛渚磯到姑孰,喜愛謝家青山,想在此終老。他死後即葬在此山東麓。元和末年,宣歙觀察使范傳正來祭祀,禁止人們在墳周圍斫柴。去訪問李白後裔,只有兩個孫女嫁給平民為妻,舉止仍有大家的風范。
因此感傷說「:你們的祖父志在青山。此刻葬在東麓,不是他的本意。」傳正為他改葬,立二碑。並告訴兩個孫女,將為她們改嫁士族。二女辭謝說因孤苦窮困已失身民間,這是命,故而不願意改嫁。傳正贊嘆其志節,免了她們丈夫的徭役。
文宗時,詔令將李白的詩歌、裴..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稱之為「三絕」。
張旭,蘇州吳人。嗜酒,每次大醉,大聲呼叫著跑來跑去,這才下筆寫字。
有時用頭蘸墨汁寫字。醒後自己細看,以為是神的傑作,再也寫不出那麼好的字。世人稱他為張顛。
起初,旭任常熟尉,有個老人遞上狀紙要求判決,第二天又來,旭討厭他麻煩,斥責他。老人說:「看您老的書法奇妙,想得到您的字收藏起來。」旭於是問他收藏了些什麼。老人拿出他父親的書法。旭看去,真是天下的奇筆。由此細研揣摩,盡得其法。旭自己說,當初看見公主與挑夫爭路,又聽見鼓吹,由此得書法的精意。又看了公孫大娘舞劍器,學得了舞的神韻。後人論書法,對歐、虞、褚、陸都有不同的觀點。至於對張旭,沒一個說不好的。能繼承他的筆法的,只有崔邈、顏真卿。
鄭虔,鄭州滎陽人。天寶初年,任協律郎採集當時世事,著書八十餘篇。有人偷看了他的文稿,就上書告鄭虔私自修撰國史,鄭虔慌忙地燒掉了它,因此事被貶謫十年。後來回到京城,玄宗愛他的才華,想讓他在身邊任職,因為他不幹事,改為安置在廣文館,以鄭虔為博士。
鄭虔聽到任命,不知廣文館是管什麼的。
問宰相,宰相說:「皇上為加強儒學,設置廣文館,以集聚賢人,使後代說廣文博士之職是由你開始的,這不是一件美事嗎?」鄭虔才就職。時間長了,雨水腐蝕了房屋,有關部門不再修葺,就寄居治事於國子館,廣文博士之職從此就廢止了。
當初,鄭虔追記輯錄可以記憶的舊書得四十八篇,國子司業蘇源明題其書為《會粹》。鄭虔善畫山水,喜歡書法,常常苦於無紙,而慈恩寺貯存了幾屋子柿葉,就每日去取葉練習書畫,年久幾乎寫遍了這些柿葉。曾自寫其詩及畫進獻,玄宗用大字在書畫後寫道「:鄭虔三絕。」
升為著作郎。
安祿山反叛,派張通儒劫持百官置於洛陽,賊任鄭虔偽職為水部郎中,因自稱有風疾而未到任,要求為代理市令,暗中以秘密奏章送達靈武。賊亂平定,與張通、王維一起被囚禁於宣陽里。這三人都善做畫,崔圓命他們在書齋中做壁畫,鄭虔等正懼怕被處死,就極力想求救於崔圓,終於被免了死罪,鄭虔貶為台州司戶參軍事,王維只做降職處理。幾年後鄭虔死。
鄭虔之學長於地理,舉凡山川的險易、邊境要地的物產、戍邊兵員的多少,無不詳熟。曾著《天寶軍防錄》,文字典雅,事實詳備。許多儒學家佩服他會寫書,當時號稱「鄭廣文」。居官十分清貧節儉,不求名利。杜甫曾贈詩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
有個叫鄭相如的人,從滄州來,以師禮侍奉鄭虔,虔未以禮相待,一會兒問他所習何業,鄭相如說:「聞孔子說:『繼周者百世可知。』我也能知道。」鄭虔甚感驚駭,相如接著說:「開元三十年後當改年號,十五年後天下要亂,賊臣要僭位稱帝,您會為偽官所污,希望您能謹守臣節,可以免禍。」鄭虔又問:「你自己又會怎樣呢?」相如答說:「我可做三年官,死於衢州。」這一年鄭相如考中進士,任信安縣尉。三年後,鄭虔向吏部詢問,相如果然死去,所以鄭虔記著他的話,終於沒有歸附逆賊。
蕭穎士字茂挺,梁朝鄱陽王蕭恢的七世孫。祖父蕭晶,賢能而有謀略,任雅相討伐高麗時,表奏他為記室。越王李貞興兵,蕭晶拿著簡策晉見,陳述了三條計策,越王不用,蕭晶忖度越王必敗,於是出走,客居並死於廣陵。
穎士四歲能寫文章,十歲補為太學生。看書過目成誦,精通百家譜系與文字之學。開元二十三年考中進士,對策考試第一。其父蕭..,做莒縣丞時獲罪,穎士向府佐張惟一投訴,張惟一說:「蕭..有好兒子,我因蕭..的事受責也不遺憾。」於是平反寬宥了他。
天寶初年,穎士任秘書正字。此時,裴耀卿、席豫、張均、宋遙、韋述等都是前輩,器重蕭穎士的才幹,以平等之禮相待,從此蕭穎士便名揚天下。奉命到趙、衛間搜求散佚之書,滯留很久不復命,被主管官員彈劾免職,留下客居濮陽。於是尹征、王恆、盧異、盧士式、賈邕、趙匡、閻士和、柳並等都以弟子的禮節待他,蕭穎士順序講學,被稱為「蕭夫子」。後奉召為集賢校理。宰相李林甫想見他,穎士正為父親服喪,不去。李林甫曾到朋友家邀穎士見面,穎士前往,哭於門內等待李林甫,李林甫不得已,前往蕭家吊喪後就走。怒怨潁士對自己不謙恭,調他任廣陵參軍事,潁士煩躁不能忍受,做《伐櫻桃樹賦》說:「選擇無用的細枝,在支乾的庇蔭下以苟安,雖本無聞而有人舉薦,但終究不是調味的正品。」以諷刺李林甫。君子可惜他的心地太窄。適逢母親去世免職,流浪於吳越間。
穎士曾說:「孔子做《春秋》,為百代君王不可變易的法則,而司馬遷做本紀、書、表、世家、列傳,敘事模稜兩可,有失一字寓褒貶的筆法體例,不足為訓。」於是從漢元年起到隋恭帝義寧年止,按編年史體例,依照《春秋》按義分類方法做傳百篇。記魏國高貴鄉公曹髦之死時,寫道「:司馬昭弒帝於南闕。」記梁代陳受禪讓時,寫道:「陳霸先反叛。」又因自己是梁代裔孫,梁宣帝降西魏後又被立為帝,繼承了梁的社稷,所以使開國之君的梁武帝又得以享受祭祀三十餘年;往昔曲沃篡位為晉國國君,晉文公為五霸之一,孔子並不貶抑。於是貶抑陳與隋,以唐土德繼承梁的火德為正統,這些都是自做論斷,各儒學家不贊同他的觀點。
太原王緒,是王僧辯的後裔,撰寫了《永寧王輔梁書》,貶抑陳代不稱之為帝,穎士佐助他,也著《梁蕭史譜》並寫《梁不禪陳論》文章來闡發王緒的主旨和體例,使其論點更加鮮明。
史官韋述推薦蕭穎士代替自己,朝廷召他到史館等候詔令,穎士乘傳車到京城。此時李林甫正專權,作威作福,潁士不肯屈從,更加被忌恨,不久就免官,往來於..、杜兩地之間。李林甫死,又調任河南府參軍事。倭國派遣使臣來朝,提出倭國人希望聘請蕭夫子為師,中書舍人張漸等進諫認為不可,於是作罷。
安祿山恃寵放肆,穎士暗地裡對柳並說「:胡人得寵驕傲,不久就會作亂,洛陽也許要先陷入賊手!」就稱病去游太室山。接著安祿山叛亂,穎士去見河南采訪使郭納,就防禦計策進言,郭納忽視不用,穎士嘆息說:「高官們以兒戲態度抵禦強寇,真難辦啊!」聽說封常清在洛陽布置軍隊,穎士去看了看,沒過夜就回來了。於是將家裡書籍藏於箕山、穎水間,隻身到山南,節度使源洧徵召他為掌書記。賊軍的一支部隊進攻南陽,源洧害怕了,想退守江陵,潁士進言說「:官兵守潼關,錢糧需用很急,必待江、淮轉運糧餉才夠用,而糧道經由漢江、沔水,那麼襄陽就是當今天下的咽喉要地,一旦失守,就會喪失天下。而且您現擁有州郡數十、人口百萬,練兵鏟除賊寇,是保衛社稷的大功啊。叛賊正橫行於崤、陝間,您為什麼倉猝丟掉土地,想讓天下人笑話嗎?」源洧就按兵不出。適逢安祿山死,賊兵退去。源洧死後,蕭穎士往金陵客居。永王李瞞召見他,蕭穎士不見。
這時盛王為淮南節度大使,留居蜀地不履任,副大使李承式玩忽軍備、兵勢不振。蕭穎士給宰相崔圓寫信說「:現在軍隊的供應在東南,但楚、越在中原相隔千山萬水,自古中原亂,則東南盜賊先起,應及時派遣盛王去鎮守江淮。」不久,劉展果然反叛。賊兵圍雍丘城,威脅泗上軍,承式遣兵往救,行前大宴賓客,並安排歌姬舞女表演助酒。蕭穎士說「:天子流離在外,這豈是臣子盡情歡樂的時候嗎?派出的援軍處於勝負未卜之境,卻使他們流連聲色,一旦有歸心,誰能拚死效命呢?」李承式不聽。宰相崔圓聽到此事,就任命蕭穎士為揚州功曹參軍。
到任,住了兩天就走了。後來客死於汝南旅舍,年五十二歲,弟子們共擬私謚,稱為文元先生。
穎士喜歡稱道別人的優點,以推薦引進後輩為己任,如李陽、李幼卿、皇甫冉、陸渭等數十人,由於蕭穎士的獎掖品評,都成為知名之士。天下推崇他能識別人才稱之為蕭功曹。曾以兄禮待元德秀,而以殷寅、顏真卿、柳芳、陸據、李華、邵軫、趙驊為友,當時人稱為「殷、顏、柳、陸、李、蕭、邵、趙」,因為他們能一直保持友誼。與他交遊的還有孔至、賈至、源行恭、張有略、族弟蕭季遐、劉穎、韓拯、陳晉、孫益、韋建、韋收等。以上這些人惟有李華能與蕭穎士齊名,世稱「蕭、李」。
曾與李華、陸據游洛陽龍門,讀路旁碑文,蕭穎士一看便能背誦,李華需讀兩遍,陸據要讀三遍才能完全記住。聽說此事的人認為據此可以分出三人才學的高下。有僕人侍候蕭穎士十年,遭殘酷鞭打,有人勸他離去,僕人回答「:不是不能走,而是愛他的才罷了。」穎士多次說班彪、皇甫謐、張華、劉琨、潘尼能崇尚古風,雖處流俗而不動搖,是曹植、陸機所不及的。又說裴子野善於著書。當世人他能看得起的,只有陳子昂、富嘉謨、盧藏用之文章詞藻,董南事、孔述睿之博學而已。
蕭穎士之子蕭存,字伯誠,忠誠耿直有其父之風;文章寫得好,與韓會、沈既濟、梁肅、徐岱等為好友。浙西觀察史李棲筠表奏他為常熟主簿。顏真卿在湖州時,與蕭存、陸鴻漸等探討古今韻字的本源,做書數百篇。建中初年,由殿中侍御史四次升調為比部郎中。張滂主管財稅,徵召他留在京城工作。裴延齡與張滂不和,蕭存厭惡裴不正派,辭去官職,患手足麻痹症而死。
韓愈青年時為蕭存所賞識,從袁州回來時,經過蕭存的廬山故居,蕭的幾個兒子已先死,只有一個女兒尚在,韓愈在經濟上接濟過他的家。
殷寅是陳郡人。邵軫是汝南人。
皇甫冉,字茂政,十歲便能寫文章,張九齡贊嘆稱奇。與弟皇甫曾都善於做詩。天寶年間,相繼考中進士,被任命為無錫縣尉。王縉為河南元帥,表奏他任掌書記。逐步升為右補闕,死去。
皇甫曾字孝常,曾任監察御史。其名聲與皇甫冉不相上下,當時人們把他們比作張景陽、張孟陽兄弟。

『叄』 李朝隱的文言文閱讀翻譯

一段一段的譯,供參考:

李朝隱,字光國,京兆三原人。明法中第,調臨汾尉,擢至大理丞。武三思構五王,而侍御史鄭愔請誅之,朝隱獨以「不經鞫實,不宜輕用法」,忤旨,貶嶺南醜地。宰相韋巨源、李嶠言於中宗曰:「朝隱素清正,一日遠逐,恐駭天下。」帝更以為聞喜令。
>>>>>>>>>>>>>>>>>>>>
李朝隱,字光國,是陝西京兆三原人.在國家公開的考試中考中了進士,被調到山西臨汾任縣尉,後升任大理丞。武三思陷害李姓的五個王爺,這時侍御史鄭愔要求將他們殺掉,只有李朝隱自己說「沒有經過審問詳實,不能輕易用刑法來處置他們」,結果違背了聖旨,被貶到嶺南醜地。宰相韋巨源、李嶠對唐中宗說:李朝隱一向清正廉明,就這樣把他遠遠地放逐了,恐怕會讓天下的人都害怕的。於是皇帝變更他的官職,讓他做山西聞西縣的縣令。
>>>>>>>>>>>>>>>>>>>>
遷侍御史、吏部員外郎。時政出權幸,不關兩省而內授官,但斜封其狀付中書,即宣所司。朝隱執罷千四百員,怨誹嘩騰,朝隱胖然無避屈。遷長安令,宦官閭興貴有所干請,曳去之。睿宗嘉嘆,後御承天門,對百官及朝集使褒諭其能,使遍聞之。進太中大夫一階,賜中上考、絹百匹,以旌剛烈。成安公主奪民園,不酬直,朝隱取主奴杖之,由是權豪斂伏。為執政所擠,出通州都督,徙絳州刺史。開元初,遷吏部侍郎,銓敘明審,與盧從願並授一子官。久之,以策縣令有下第,降滑州刺史,徙同州。玄宗東幸,召見慰勞,賜以衣、帛。擢河南尹,政嚴清,奸人不容息。太子舅趙常奴怙勢橫閭里,朝隱曰:「此不繩,不可為政。」執而悟辱之,帝賜書慰勉
>>>>>>>>>>>>>>>>>>>>
後來又升遷做了遷侍御史、吏部員外郎。這時朝廷的命令出自於當權者所寵幸的人,不通過相關部門就私自任命官職.只是隨便地付給中書省,就宣布(被任命官職的人)所任命的部門.李朝隱找到並罷免了1400餘名官員,(朝廷上)埋怨\誹謗的說法非常大,李朝隱公然承認,既不躲避也不屈服(譯者注:胖然這個詞我沒見過,估計是錯別字,只能根據上下文的意思認為是公然).被遷到長安做縣令,有個宦官叫閭興貴,因為有事要請他出面,他把閭興貴拽開後離去,不加理會.睿宗對著文武百官和朝廷上的使者誇獎和說明他的能力,讓大家都知道.升任李朝隱為太中大夫,賜給他」中上考」(隨唐時的一種官員考核制度,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種,無罪而有二善為中上)的名聲和一百匹絹,來褒獎他的剛烈做風。成安公主強占民宅,沒有給錢,李朝隱就把公主手下主持這件事的家奴抓來進行了杖刑。於是(長安城的)權貴和豪門都收斂了許多。李朝隱因為被把持朝政的人所排擠,被派出京城到了通州(今北京地區)做都督。又轉到絳州(今山西省新絳縣)做刺史。在開元初年,升遷為吏部侍郎,
銓敘明審,與盧從願並授一子官。久之,以策縣令有下第,降滑州刺史,徙同州。玄宗東幸,召見慰勞,賜以衣、帛。擢河南尹,政嚴清,奸人不容息。太子舅趙常奴怙勢橫閭里,朝隱曰:「此不繩,不可為政。」執而悟辱之,帝賜書慰勉
》》》》》》》》》
經過當廷敘職和答辯(銓敘明審的基本意思,我理解未必十分准確),和盧從願同時被任命為一個子爵的官吏。時間長了,因為策縣令列為下等,李朝隱被降職為滑州(今北京滑州)刺史,後又轉任同州(今陝西省大荔縣)。唐玄宗向東方巡幸,召見並慰勞李朝隱,賞賜給他衣服和帛。升任他為河南尹。李朝隱政令既嚴格又清明,對待作姦犯科者毫不容情。太子的舅舅趙常奴仗著權勢橫行鄉里,李朝隱說:這種人不繩之以法,怎麼能夠執政呢?抓住他勸誡並懲罰羞辱了他,皇帝親自寫信安慰和勉勵李朝隱。
入為大理卿。武強令裴景仙丐贓五千匹,亡命,帝怒,詔殺之。朝隱曰:「景仙,其先寂有國功,載初時,家為酷吏所破,誅夷略盡,而景仙獨存,且承嫡,於法當請。又丐乞贓無死比,藉當死坐,猶將宥之,使私廟之祀無餒魂可也。」帝不許,固請曰:「生殺之柄,人主專之;條別輕重,有司當守。且贓惟枉法抵死,今丐贓即斬,後有枉法,亦又何加?且近發德音,杖者聽減,流者給程,豈一景仙獨過常法?」有詔決杖百,流嶺南。
》》》》》》》》》》》》》》》》》》》》
李朝隱被調入京城任大理寺卿。武強的縣令裴景仙貪污了5000匹布,皇帝生氣了,傳信要殺了他。李朝隱說:裴景仙,他的祖先裴寂對國家有功勞,在他小時候,他的家被酷吏破壞了,(家裡人)幾乎被殺光了,只有裴景仙自己活下來了,又是嫡系,在法律上來說應當原諒。而且貪污者沒有被處死的先例,就算應當判死刑,也應該赦免,使他們家的香火不至於斷絕。皇帝不同意。李朝隱堅持說:死和活的權力,皇帝掌握著;但是(一個人的)罪責大小,是有關部門所掌握的。而且貪污犯只有枉法才有死罪,現在只要貪污就殺,以後有人枉法,又拿什麼來增加懲罰呢?更何況最近(皇帝)還發出了命令,凡是該打杖刑的給予一定的減免,應該流放的也減少一定的距離,為什麼一個裴景仙非要獨自超出正常的法度呢?皇帝於是詔令將裴景仙打一百杖,流放嶺南。
朝隱更授岐州刺史,母喪解。召為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固辭,見聽。時年已衰,而篤於孝,自致毀瘠,士人以為難。明年,詔書敦遣揚州就職。還為大理卿,封金城伯,代崔隱甫為御史大夫。天下以其有素望,每大夫缺,冀朝隱得之。及居職,不爭引大體,惟先細務,由是名少衰。進太常卿,出為嶺南采訪處置使,兼判廣州。卒於官,贈吏部尚書,官給車槥北還,謚曰貞。
》》》》》》》》》》
李朝隱又被任命為岐州(今陝西省鳳翔縣境內)刺史,他因為母親過世而辭職。皇帝召他做揚州大都督府長史,他堅持辭退。這時候他的年紀已經老了,又因為一直非常孝順,以至於把自己變得很瘦,士紳們都認為很不容易。第二年,皇帝下了詔書敦促他去揚州就職。回來後又做大理寺卿,封他為金城伯,代替崔隱甫做御史大夫。天下人因為李朝隱一向有威望,所以每當大夫的職位有空缺時,都希望李朝隱來得到它。等到李朝隱任職後,並不爭著在大的事務上出頭,只是先做一些瑣碎的事務,於是名聲稍微有些減少。李朝隱又升職為太常卿,離開京城做嶺南采訪處置使,同時兼管廣州。李朝隱死在任上,朝廷追贈他為吏部尚書,用公家的錢給他置辦了喪車和棺槨,賜給他的謚號是:貞。

熱點內容
刀劍電影排行榜 發布:2024-05-04 14:34:53 瀏覽:485
大自然美景的詞語 發布:2024-05-04 14:29:15 瀏覽:244
木雕故事 發布:2024-05-04 14:19:07 瀏覽:839
戒字詞語 發布:2024-05-04 13:50:49 瀏覽:162
關於灑脫的句子 發布:2024-05-04 13:28:54 瀏覽:858
描寫哭的成語 發布:2024-05-04 12:20:20 瀏覽:414
最後的電影歌曲 發布:2024-05-04 10:44:26 瀏覽:287
被嚇的成語 發布:2024-05-04 10:44:19 瀏覽:409
吸毒句子 發布:2024-05-04 10:37:56 瀏覽:182
小孩子大女人的愛情電影 發布:2024-05-04 10:33:20 瀏覽: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