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詩句歌詞 » 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

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

發布時間: 2023-10-13 06:07:06

詩歌知識

詩歌概念起源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像、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並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尚書.虞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
詩體概說
詩體的分類,是一個復雜的問題。現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簡單地談談漢魏六朝和唐宋的詩體。

漢魏六朝詩,一般稱為古詩,其中包括漢魏樂府古辭、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個時期的文人詩。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樂府歌辭是由樂府機關採集,並為它配上樂譜,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龍·樂府》篇說:"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詩、歌、樂府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系:詩指的是詩人所作的歌辭,歌指的是和詩相配合的樂曲,樂府則兼指二者而言。後來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體裁寫的作品,雖然沒有配樂,也稱為樂府。中唐時白居易等掀起一個新樂府運動,創新題,寫時事,因而叫作新樂府。

唐以後的詩體,從格律上看,大致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類。近體詩又叫今體詩,它有一定的格律。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過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長律一般都是五言詩。只有四句的叫絕句;五絕共二十個字,七絕共二十八個字。絕句可分為律絕和古絕兩種。律絕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不受平「現代詩」名稱,開始使用於1953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時確立。現代詩的含義:

1.形式是自由的
2.內涵是開放的
3.意象經營重於修辭。

「古典詩」與「現代詩」的比較:「詩」者皆為感於物而作,是心靈的映現。「古典詩」以「思無邪」的詩觀,表達溫柔敦厚、哀而不怨,強調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現代詩」強調自由開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陳述,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詩歌主要有以下幾部分:

(一)詩歌的起源

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來源於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西歐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爾吉、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作之源。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一般只限於五絕
二)詩歌的特點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像,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像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三)詩歌的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注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托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關雎》《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展創造,運用也靈活多變,誇張、復沓、重疊、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像,豐富的想像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在詩歌中,還有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象徵。象徵,簡單說就是「以象徵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徵則又表現為心靈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注意的。用現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1.比擬。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說:比擬就是「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這些在我們前面列舉的詩詞中,便有許多例證。比擬中還有一種常用的手法,就是「擬人化」:以物擬人,或以人擬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裡盪漾。把「雲彩」「金柳」都當作人來看待。以人擬物的,如,洛夫的《因為風的緣故》:……我的心意/則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燭光/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因為風的緣故/……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把「我的心」比擬為燭光,把我比作燈火。當然,歸根結底,實質還是「擬人」。

2.誇張。就是把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大,好像電影里的「大寫」「特寫」鏡頭,以引起讀者的重視和聯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其中說到「深千尺」「三千尺」,雖然並非事實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卻生動地顯示了事物的特徵,表達了詩人的激情,讀者不但能夠接受,而且能信服,很驚喜。然而這種誇張,必須是藝術的、美的,不能過於荒誕,或太實、太俗。如,有一首描寫棉花豐收的詩:「一朵棉花打個包/壓得卡車頭兒翹/頭兒翹,三尺高/好像一門高射炮。」讀後卻反而使人覺得不真實,產生不出美的感覺。

3.借代。就是藉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與比擬有相似

之處,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於:比擬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體的、可見的;而借代卻是一方具體,一方較為抽象,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架起橋梁,使詩歌的形象更為鮮明、突出,以引發讀者的聯想。這也就是艾青所說的「給思想以翅膀,給感情以衣裳,給聲音以彩色,使流逝變幻者凝形。」
塑造詩歌形象,不僅可以運用視角所攝取的素材去描繪畫面,還可以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所獲得的素材,從多方面去體現形象,做到有聲有色,生動新穎。唐代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吟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又覺得用「僧敲月下門」亦可。究竟是「推」還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狀,不料毛驢擋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韓愈,當侍衛將賈島帶到他的馬前,賈據實相告,韓沉吟良久,說還是用敲字較好。因為「敲」有聲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記敲門聲,便使得那種情景「活」起來,也更顯得環境的寂靜了。前述《楓橋夜泊》的「烏啼」「鍾聲」,也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現代的如黃河浪的《晨曲》:「還有那尊礁石/在固執地傾聽/風聲雨聲濤聲之外/隱隱約約的/黎明/靈泉寺的晨鍾/恰似鼓山湧泉的/悠遠回應/淡淡淡淡的敲落/幾顆疏星/而漲紅花冠的/雄勁的雞鳴/彷彿越海而來/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湧。這首詩也寫得很好。所以我們如果掌握了用聲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將為詩歌創作開拓一個更加廣闊的領域。

無論是比擬、誇張或借代,都有賴於詩人對客觀事物進行敏銳的觀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膽的想像,甚

至幻想。可以這樣說,無論是浪漫派也好,寫實派也好,沒有想像(幻想),便不成其為詩人。比如,以豪放稱著的李白,固然想像豐富,詩風雄奇,而以寫實稱著的杜甫,也寫出了諸如「安得廣廈千萬間……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月夜》)等等浮想連翩1.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1)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①楚辭體:是戰國時期楚國屈原所創的一種詩歌形式,其特點是運用楚地方言、聲韻,具有濃厚的楚地色彩。東漢劉向編輯的《楚辭》,全書十七篇,以屈原作品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離騷》為代表作,後人因此又稱「楚辭體」為「騷體」。

②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後變成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採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魏晉和唐代及其以後詩人擬樂府寫的詩歌雖不入樂,也成為樂府和擬樂府。如《敕勒歌》《木蘭詩》《短歌行》(曹操)。一般來說,樂府詩的標題上有的

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體:是樂府詩的一種變體。漢、魏以後的樂府詩,題名為「歌」「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並無嚴格區別,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節、格律一般都比較自由,形式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以後遂有「歌行」體。到了唐代,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已有少數詩人另立新題,雖辭為樂府,已不限於聲律,故稱新樂府。此類詩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發展。如,杜甫的《悲陳陶》《哀江頭》《兵車行》《麗人行》,白居易的許多作品,其形式採用樂府歌行體,大多三言、七言錯雜運用。

(2)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的佳作。
①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②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例如,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初的律詩,每首四聯八句,每句字數必須相同,可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詩定格基礎上加以鋪排延續到十句以上,則稱排律,除首末兩聯外,上下句都需對仗,也有隔句相對的,稱為「扇對」。再如,絕句僅為四句兩聯,又稱絕詩、截句、斷句,平仄、押韻、對偶都有一定要求。

(3)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闋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闋、上闋、上片,第二段叫後闋、下闋、下片。

(4)曲: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於金,興盛於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② 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

古詩是屬於詩歌的一種。

詩,又稱詩歌,是一種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詩是詩人對現實觀念或世俗理念的不認同而感發的憤怒和不滿。無論是離騷體、古詩體、近代詩還是現代詩都不過是詩的一種形式。最優美之處在於站在人類歷史的高度來閃現出詩的時代光環。

詩乃文學之祖,藝術之根。詩是一種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而詩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並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詩歌主要的特點是高度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凝聚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富於想像,語言凝練而形象,有鮮明的節奏感。分點來說: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2)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擴展閱讀:

詩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是一種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而詩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並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像,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詩歌

③ 關於詩歌的知識和故事

(一)詩歌的起源
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來源於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西歐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爾吉、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作之源.
(二)詩歌的特點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像,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像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三)詩歌的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注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托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關雎》《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展創造,運用也靈活多變,誇

④ 詩歌創作的故事及其背景資料

關於古代詩人詩歌創作的相關故事具體如下:

1、《七步詩》的故事:
曹植是曹操的小兒子,從小就才華出眾,很受到父親的疼愛。曹操死後,他的哥哥曹丕當上了魏國的皇帝。曹丕是一個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擔心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來,要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以證明他寫詩的才華。如果他寫不出,就等於是在欺騙皇上,要把他處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傷心又憤怒。他強忍著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著想著……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內作了一首詩,當場念出來: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釵頭鳳》陸游的故事:
釵頭鳳——唐婉 ,陸游,他們都寫了一首詩以《釵頭鳳》為題,講述了兩個人的相愛而不能在一起的感受,陸游愛著表妹唐婉,唐婉也愛著陸游,可是由於陸游的母親不喜歡唐婉使得他們不能在一起,陸游的表妹,陸游母舅唐誠女兒,自幼文靜靈秀,才華橫溢。陸家曾以一隻精美無比的家傳鳳釵作信物,與唐家訂親。陸游二十歲(紹興十四)與唐婉結合。不料唐婉的才華橫溢與陸游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女子無才便是德),後陸母認為唐婉把兒子的前程耽誤殆盡,遂命陸游休了唐婉。陸游曾另築別院安置唐婉,其母察覺後,命陸游另娶一位溫順本分的王氏女為妻。唐婉而後由家人作主嫁給了皇家後裔同郡士人趙士程。公元1155年(紹興二十年),禮部會試失利後陸游到沈園去遊玩,偶然遇見了唐琬,兩個人都非常難過。陸游感傷地在牆上題了一首《釵頭鳳》 (紅酥手)詞。1156年,唐婉再次來到沈園瞥見陸游的題詞,不由感慨萬千,於是和了一闕《釵頭鳳》(世情薄)。隨後不久便抑鬱而終。

熱點內容
小熊的作文300字 發布:2024-05-20 06:08:04 瀏覽:426
急診室故事下載 發布:2024-05-20 06:03:44 瀏覽:632
後悔做錯事的句子 發布:2024-05-20 05:52:45 瀏覽:85
形容茶的句子 發布:2024-05-20 05:48:41 瀏覽:462
3d警察故事 發布:2024-05-20 05:40:06 瀏覽:691
我積累的句子 發布:2024-05-20 05:24:27 瀏覽:833
我最喜歡的故事作文 發布:2024-05-20 05:08:41 瀏覽:555
自我安慰的句子 發布:2024-05-20 05:03:48 瀏覽:104
牛水的成語 發布:2024-05-20 04:48:58 瀏覽:911
珍惜唯美句子 發布:2024-05-20 04:48:14 瀏覽: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