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開頭
A. 詩歌的開頭
一.寫詩怎樣開頭最好: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文學作品的創作也是開頭難。
文學大師高爾基就有深刻的體會地說:「最難的是開頭,就是第一句話,如同在音樂上一樣,全曲的音調都是它給予的,平常得好久地去尋找它。」
像這樣的大師都為尋找一句開頭而犯難。需要「平常得好久地去尋找它。」仔細揣摩高爾基的這段話我以為應悟出兩點:
文學大師高爾基
1.開頭找對了,關繫到全篇成敗。就像歌曲的定調一樣重要。
2.開頭不能隨意寫,要「好久地去尋找」。要精益求精,不找到最好的不肯罷休。
對於文學作品中的詩歌更應如此。一首詩歌就這么幾句。好的開頭關繫到全詩的布局。好的開頭能夠提起整首詩的精氣神。好的開頭能夠瞬間抓住讀者的眼球,像磁鐵一樣吸引著讀者,讓他非一口氣讀完不可。因此寫詩一定在開頭上下功夫。
我們看看古典詩歌中是如何開頭的。
(一)開頭起句當如爆竹驟響,震撼讀者,帶動全篇。
寫詩如何開頭我國詩人和詩歌理論家都有論述謝榛在《四溟詩話》中說:「凡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沈德潛認為短篇的五言古詩應「超然而起,悠然而止。不必另綴起結」
李白的《塞下曲》
請看李白的《塞下曲》 :
駿馬似風飆,鳴鞭出渭橋。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
陣解星芒盡,營空海霧消。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
首句寫:戰馬飛奔,有如風馳電掣。寫「駿馬」實際上是寫駕馭駿馬的健兒們,那聲聲的鞭鳴給人一種勇往直前的氣魄。「駿馬像狂風般地馳騁,在清脆的馬鞭揮動聲響中,飛快地奔出了渭橋。」
該首詩一開頭就有聲有色地寫出出征戰士兵貴神速,雄赳赳氣昂昂的前往戰場的氣勢。開頭確實有「爆竹驟響易徹」的感覺。首句有力地帶動了全篇以後的內容。
李白的詩如此開頭的有許多《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還有李白的:《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中:「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杜甫的《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我們發現,起句似「爆竹驟響」句,往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有聲響,有形象,並且是動感的闊大的畫面。只有這要的畫面才能撼動人心。
(二)以自然景物作為起句的是比較多的一種
劉禹錫的《竹枝詞》
因為寫詩歌往往是觸景抒情。這種起句是兼有比興手法的運用。
劉禹錫的《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這首詩的開頭兩句的景物描寫是興兼比的方法。用「紅花」、「春水」起興,引出並比擬「郎意」和「儂愁」。
李白的《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起句用「花」和」雲「形容楊貴妃的美貌和衣衫。
我們分析以上杜牧詩歌中起句中的「紅花」、「春水」也好,李白詩中的「雲」、「花」也罷。詩人先運用這些具象事物起興和打比方就是要為後面的抒情做鋪墊。只有這樣,那抽象的難以描摹的人的心意和愁緒;那難以表現的楊貴妃的美貌才能展現給大家。
別林斯基早就指出:「哲學家用三段論法,詩人則用形象和圖畫說話,然而他們說的都是同一件事。(《一八四七年俄國文學一瞥》)
這就告訴我們,寫詩要用形象思維。所謂用形象思維,首先指的是深入生活時,要對生活進行形象的感受,形象地體驗生活、觀察生活、分析生活,創造出形象來表達你的情感。
進行形象思維,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礎上,善於進行形象的捕捉。艾青指出:「形象思維的活動,在於使一切難以捕捉的東西,一切飄忽的東西固定起來,鮮明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象印子打在紙上樣地清楚。」因此他說:「寫詩的人常常為表達一個觀念而尋找形象。」
劉禹錫尋找到了:「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李白尋找到了:雲想衣裳花想容。
還有一些以自然景物起句的詩,不是用比興的就更多了:「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王維《送梓州李使君》);「裊裊邊城柳,青青陌上桑」(張仲素《春閨思》)。
順便在此提一下:詩、詞、曲當中的所有自然景物描寫都是有目的性的,都染上詩人的感情色彩。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不僅起句,甚至整首詩大部分詩句都在描寫景物。就是為最後一句抒情做鋪墊的請看:
元代: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該首共五句。前四句寫景就為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蓄勢。
還有王實甫的《西廂記》[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從「碧雲天」到「北雁南飛」這四句景物描寫也是為最後兩句「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蓄勢。
退一步,假設沒有起句或者像《天凈沙》和《端正好》中前面的自然景物描寫,僅僅靠抽象的抒情句,是不會打動人心的。因為文學作品的創作的最大特點是靠「形象思維」來說話。
B. 有關古詩文的開頭
古代詩歌的開頭方式主要有五種:
1.開門見山,揭示主題或全篇的主要內容
這種開頭方式,主要是一開始就闡明論述的話題,交代文章主旨。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用簡單的話概括出來,讓讀者瞭然於胸。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起句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地把詩歌的回鄉主題揭示了出來。
2.進行景物描寫或介紹時代背景
這種開頭方式,主要是根據寫作內容設置適宜的環境,進行恰當的景物描寫,或介紹相關的時代背景。以自然景物做起句,這在古典詩歌中有很多,如張仲素的《春閨思》:「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開頭兩句句中的「城邊」「陌上」「柳樹」「桑林」構成了一幅春郊圖,為下句女主人公的懷思提供了典型環境。
3.提出設問引起下文
這種開頭方式,首先提出問題,以引起讀者的思考,進而去探求作者的內心世界。如崔顥的《長干曲》:「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詩一開頭就讓女主角出口問人,使讀者聞其聲如見其人。
4.引用神話傳說或精彩事例
這種開頭方式,主要是選用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或相關的神話傳說,作者加以簡要評論,由此表明自己的觀點。如李白的《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起句引用西漢賈誼受讒毀而貶官長沙的舊事,來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出無辜受害的憤懣。
5.引用名言俗語
這種開頭方式,主要是引用或化用格言、警句、俗語、詩文等,以此引出自己要闡述的話題。如王維的《少年行》:「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起句化用了三國時曹植的《名都篇》中的詩句「美酒斗十千」,與少年游俠的身份正好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