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兒童生活的古詩
㈠ 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
描寫兒童活動的詩句匯總如下
1、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
2、兒童也愛晴明好,紙剪風鳶各一群。——明·朱茂曙《秦淮河春遊即事》
3、古巷少人行,新月彎彎瘦,藤蘿滿牆頭,兒童摘扁豆。——佚名
4、結伴兒童褲褶紅,手提線索罵天公。人人誇你春來早,欠我風箏五丈風。——清·孔尚任《放風箏》
5、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清·袁枚《所見》
6、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唐·胡令能《小兒垂釣》
7、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宋·黃庭堅《牧童》
8、秋來皎潔白須光,試脫朝簪學酒狂。一曲酣歌還自樂,兒孫嬉笑挽衣裳。——唐·權德輿《覽鏡見白發數莖光鮮特異》
9、十歲載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唐·李商隱《絕句》
10、誰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橫眠秋聽深。時復往來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唐·盧肇《牧童》
11、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宋·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其一
12、午後順著小河走,河水清清,在我腳下流。水中石頭大如斗,石邊魚兒輕輕游。小小牧童竟怕羞,赤身蹲在,田邊和地頭。口中喚著大花狗,手裡牽著老黃牛。——《牧牛圖》
13、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唐·白居易《池上》
14、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唐·王維《渭川田家》
15、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細,蘆管卧吹莎草綠。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唐·李涉《牧童詞》
㈡ 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
「1.《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2.《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3.《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枝頭花落末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4.《所見》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5.《與小女》韋庄 見人初解語嘔啞, 不肯歸眠戀小車. 一夜嬌啼緣底事, 為嫌衣少縷金華. 6.崔道融《溪居即事》這么寫:「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7.唐代詩人賀知章在《回鄉偶書》中這樣寫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 8.范成大 《四時田園雜興》 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
㈢ 關於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有哪些
《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唐代: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江村》
唐代: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南鄰》
唐·杜甫
錦里先生烏角巾,園收芋栗未全貧。
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對柴門月色新。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觀游魚》
唐代: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50首兒童詩詞,最美不過童年時光
《觀兒戲》
唐·白居易
髫齔七八歲,綺紈三四兒。
弄塵復鬥草,盡日樂嬉嬉。
堂上長年客,鬢間新有絲。
一看竹馬戲,每憶童騃時。
童騃饒戲樂,老大多憂悲。
靜念彼與此,不知誰是痴。
《歸家》
唐·杜牧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
《田家雜興八首》
唐代·儲光羲
平生養情性,不復計憂樂。
去家行賣畚,留滯南陽郭。
秋至黍苗黃,無人可刈獲。
稚子朝未飯,把竿逐鳥雀。
忽見梁將軍,乘車出宛洛。
意氣軼道路,光輝滿墟落。
安知負薪者,咥咥笑輕薄。
㈣ 兒童生活的古詩有
一、《小兒垂釣》
唐代: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譯文:一個頭發蓬亂、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邊學著大人釣魚,側著身子坐在草叢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小孩漠不關心地擺了擺手,生怕驚動了魚兒,不敢回應過路人。
二、《所見》
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盪。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三、《牧童》
唐代:呂岩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
譯文:遼闊的草原像被鋪在地上一樣,四處都是草地。晚風中隱約傳來牧童斷斷續續悠揚的笛聲。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晚霞時分。他連蓑衣都沒脫,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圓月。
四、《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譯文:農歷二月,村子前後的青草已經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如同煙霧般凝集著。楊柳似乎都陶醉在這濃麗的景色中。村裡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五、《觀游魚》
唐代: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譯文:閑下來圍著水池看著水裡的魚自由地游動,正好遇到小童擺弄釣魚船。一樣地喜歡魚但是心態卻不一樣,我來餵食你卻來垂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