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戰爭場面的古詩
⑴ 征戰沙場的古詩句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厥,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從軍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涼州詞》
⑵ 關於戰爭的古詩5首
1、《春望》
唐代: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
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賞析:
這首詩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了「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且這首詩結構緊湊,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
詩人由登高望遠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就在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轉換中含蓄地傳達出詩人的感嘆憂憤。
2、《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代: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譯文:
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恍惚間又回到了當年,各個軍營里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把烤好的牛肉分給部下,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一夢醒來,可惜已是白發人!
賞析:
這首詞在布局方面也有一點值得注意。「醉里挑燈看劍」一句,突然發端,接踵而來的是聞角夢回、連營分炙、沙場點兵、克敵制勝,有如鷹隼突起,凌空直上。
而當翱翔天際之時,陡然下跌,發出了「可憐白發生」的感嘆,使讀者不能不為作者的壯志難酬灑下惋惜憐憫之淚。
3、《雁門太守行》
唐代: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譯文:
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牆;戰士們的鎧甲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爍。
號角聲聲,響徹秋夜的長空,塞外天邊的雲霞將夜空凝結成紫色。
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郁悶低沉。
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操寶劍甘願為國血戰到死。
賞析:
這首短詩,後面寫兵臨易水、提劍誓死?其主題確與戰斗有關。但前四句著重寫景,除「甲花」、「角聲」表明此處有兵士而外,圍城、突圍等等全無明確描寫。
因此,解說之分歧,多出於對「言外之意」的不同體會。「言」外之「意」雖在「言」外,仍然來自「言」。
一首詩積字成句,積句成篇,成為有內在聯系的整體。這篇詩前四句頗難碓解,後四句卻比較顯豁。說清後四句,再反觀前四句,通篇的意義便不難領會。
4、《從軍行》
唐代: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譯文:
邊塞的報警烽火傳到了長安,壯士的心懷哪能夠平靜。
辭別皇宮,將軍手執兵符而去;圍敵攻城,精銳騎兵勇猛異常。
大雪紛飛,軍旗黯然失色;狂風怒吼,夾雜咚咚戰鼓。
我寧願做個低級軍官為國沖鋒陷陣,也勝過當個白面書生只會雕句尋章。
賞析:
這首詩借用樂府舊題「從軍行」,描寫一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參加戰斗的全過程。僅僅四十個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又渲染了環境氣氛,筆力極其雄勁。
5、《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到如今多少戰士萬里出征不見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衛青如今還在,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
賞析: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過對邊疆景物和徵人心理的描繪,表現的內容是復雜的。既有對久戍士卒的濃厚同情和結束這種邊防不顧局面的願望。
又流露了對朝廷不能選賢任能的不滿,同時又以大局為重,認識到戰爭的正義性,因而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安全的需要,發出了「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誓言,洋溢著愛國激情。
⑶ 征戰沙場的古詩
1、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作者】曹松【朝代】唐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傳聞一戰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誰道滄江總無事,近來長共血爭流。
譯文
富饒的水域江山都已繪入戰圖,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請你別再提什麼封侯的事情了,一將功成要犧牲多少士卒生命!傳說一旦開戰連眾神靈都發愁,兩岸軍隊連年混戰一直不停休。誰還說滄江總是太平沒有禍事,近來江水混著鮮血爭先向東流。
2、前出塞九首·其六
【作者】杜甫【朝代】唐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譯文
拉弓要拉最堅硬的,射箭要射最長的。射人先要射馬,擒賊先要擒住他們的首領。殺人要有限制,各個國家都有邊界。只要能夠制止敵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難道打仗就是為了多殺人嗎?
3、從軍行·其二
【作者】李白【朝代】唐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譯文
身經沙場百戰鐵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敵人重重包圍。突進營壘,射殺呼延大將,獨自率領殘兵千騎而歸。
4、出塞二首·其一
【作者】王昌齡【朝代】唐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御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5、涼州詞二首·其一
【作者】王翰【朝代】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譯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們彈奏起急促歡快的琵琶聲助興催飲,想到即將跨馬奔赴沙場殺敵報國,戰士們個個豪情滿懷。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戰場上又何妨?此次出征為國效力,本來就打算馬革裹屍,沒有準備活著回來。
⑷ 描寫戰爭場面詩句
1、《從軍行·其二》
唐代: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譯文:身經沙場百戰鐵甲早已支離破碎,城池南面被敵人重重包圍。突進營壘,射殺敵軍大將,獨自率領殘兵殺開重圍千騎而歸。
2、《戰城南》
唐代:盧照鄰
將軍出紫塞,冒頓在烏貪。
笳喧雁門北,陣翼龍城南。
雕弓夜宛轉,鐵騎曉參驔。
應須駐白日,為待戰方酣。
譯文:將軍騎馬出了紫塞長城,去與駐扎在烏貪的冒頓作戰。兩軍在雁門關的北面發起了戰爭,我軍與敵軍在城南布下了陣勢。
戰爭一夜未停,戰士們的雕弓發出的鳴聲抑揚動聽,鐵騎的奔跑聲到次日天亮還未斷絕。戰士們晚上浴血奮戰,白天本應駐地休息,但他們並未停下來,只等作戰勝利再好好地睡上一覺。
3、《從軍行》
唐代: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譯文:邊塞的報警烽火傳到了長安,壯士的心懷哪能夠平靜。辭別皇宮,將軍手執兵符而去;圍敵攻城,精銳騎兵勇猛異常。大雪紛飛,軍旗黯然失色;狂風怒吼,夾雜咚咚戰鼓。我寧願做個低級軍官為國沖鋒陷陣,也勝過當個白面書生只會雕句尋章。
4、《出塞二首》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振,匣里金刀血未乾。
譯文: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出關萬里去參加遠征的人都還未回還。倘若曾經能夠抵禦外敵的名將還在,絕不會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將軍剛跨上配了白玉鞍的駿馬出戰,戰斗結束後戰場上只剩下凄寒的月色。城頭上的戰鼓聲還在曠野里震盪回響,將軍刀匣里寶刀上的血跡仍然沒干。
5、《出塞詞》
唐代:馬戴
金帶連環束戰袍,馬頭沖雪度臨洮。
卷旗夜劫單於帳,亂斫胡兵缺寶刀。
譯文:扎緊戰袍,繫上紅纓大刀,打馬前行,雪夜度過洮水河。旗子高揚,連夜沖入單於帳內,砍殺胡兵,寶刀都殘缺破損了。
⑸ 關於戰爭的詩句
1.《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內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容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3.《漁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4.《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二》唐·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5.《和項王歌》 楚·虞姬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5)描寫戰爭場面的古詩擴展閱讀
《春望》
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
全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充分地表現出詩人愛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