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詩句歌詞 » 詩歌的源頭是

詩歌的源頭是

發布時間: 2023-08-24 16:48:07

Ⅰ 古代中國的詩歌歷史的發展源頭是什麼

古代中國的詩歌歷史發展的源頭就是《詩經》,《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源頭,它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一共收集了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的古代詩歌305首,不僅如此還有六篇有題目沒有內容,也就是說有目無辭,被稱為笙詩六篇,詩經反映了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約500年的社會面貌,剛開始的時候被稱為《詩》或者是《詩三百》。

我國古代的詩歌一直在慢慢的發展,從《詩經》然後發展到《楚辭》,《楚辭》是戰國時期屈原在楚歌的基礎上而制定的詩體句子長短不齊,最多是以六言和七言為主,接著到了《漢賦》,樂府債剛開始的時候指的是漢朝的音樂機關,他的主要任務就是來收集一些歌詞來訓練樂工,然後是《唐詩》,《宋詞》,《唐詩》《宋詞》是我們接觸最多的,小的時候就學習唐詩300首,然後一些的課本里也有著許許多多的《唐詩》《宋詞》,最後是《元曲》,《元曲》是在元代獨領風騷的一種文學樣式,而我們通常說的《元曲》包括著散曲和劇曲。

Ⅱ 詩的來歷

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來源於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

原始人類對許許多多的自然現象,如風、電、雷、雨等無法理解,於是統統把這一切歸於神明。出於敬畏,原始人類唱歌跳舞地對神明唱出頌歌。

表達了人們的期望——風調雨順,獲得豐收等等。這便是詩的起源。它源於宗教。還有一種形式,起源於勞動。

原始人一面勞動,一面發出單純而有節奏的呼叫,以忘卻勞動帶來暫時的痛苦和振奮精神,協調動作。漸漸這種單純而有節奏的呼叫聲,發展成為模仿勞動本身的聲音和表達勞動者本身感情詩歌。

(2)詩歌的源頭是擴展閱讀:

古時候,古代信息技術不發達,所以人們從這一個地區到那一個地區傳遞信息都非常不方便,於是他們將寫好的詩編成歌,而詩歌就從人們的口中傳遞。

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

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以入樂與否,區分歌與詩,入樂為歌,不入樂為詩。

詩從歌中分化而來,為語言藝術,而歌則是一種歷史久遠的音樂文學。《詩經》是入樂歌唱的,嚴格地說它是歌,正因為如此,《詩經》被學者稱之為我國音樂文學成熟的標志。

詩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它來源於上古時期的勞動號子(後發展為民歌)以及祭祀頌詞。詩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

中國詩歌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歐洲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吉爾、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作之源。

漢代產生的「樂府」,也是合於樂可以唱歌的詩。最初它並不是詩歌,而是由漢武帝開始創立的音樂機關。樂就是音樂,府就是官府。漢武帝建立這樣專司音樂的官府。

制定樂譜、搜集歌詞。到了魏晉六朝時就將樂府所唱的詩,簡稱為「樂府」,從此「樂府」就由一個機關名稱變為詩體的名稱,而且是唱出來的。

到了唐代,形成了近體詩,也就是我們所學的律詩和絕句的通稱。這種詩很講究韻律。律是指語言運用有嚴格的規定。韻是韻腳,指詩句尾字主要韻母帶發音相同或相近的音節。

因此它形成了一種音樂美。唐代還形成了另一種文體——詞。它是合樂歌唱的。後來盛行於宋代,發展到元代成了散曲。它是一種新體詩,每個配樂唱歌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格律要求,有曲牌名。

隨著時代的變遷,新詩出現了。自由詩不好譜曲,所以詩與音樂的關系就逐漸疏遠了。但是一些優秀作品還是講究音樂美。因為新詩雖然沒有嚴密的格式,但是有節奏。

有豐富的感情和聯想,語言簡潔精煉,讀起來就像唱歌一樣。由此看來,不管是古體詩、近體詩還是新詩,都與歌有著密切的關系。詩和歌就是這樣不可分。

Ⅲ 詩歌的源頭是什麼

現實主義的源頭是〈〈詩經〉〉,〈〈詩經〉〉又分為「風.雅.頌」,「風專」為「國風」屬主要是表現百姓生活,是寫實的,「頌」收錄的是宮廷里的樂府曲,〈〈詩經〉〉有三種表現手法為「賦.比.興」,代表作有〈〈雎鳩〉〉〈〈衛風氓〉〉等,後期代表人物有杜甫等。 浪漫主義的源頭是〈〈楚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屈原的〈〈離騷〉〉,後期代表人物有李白等。

Ⅳ 中國詩歌的兩個源頭個是什麼

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是《詩經》。

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是《離騷》。

1、《詩經》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2、《離騷》

楚辭是屈原創作的一種新詩體,並且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

原收戰國楚人屈原 、宋玉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辭賦共十六篇。後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餘各篇也是承襲屈賦的形式。以其運用楚地(註:即今湖南、湖北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和風土物產等,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對後世詩歌產生深遠影響。

(4)詩歌的源頭是擴展閱讀:

兩者的一些影響:

1、詩經

《詩經》創立了中國詩歌史上第一個有形的歷史階段——四言詩,且這種體式影響波及了後世各代的詩歌創作,後代的五、七言詩,尤其五言詩,是在它基礎上的突破與擴展。

《詩經》在創作上首開了寫真的藝術風格——以其樸素、真切、生動的語言,逼真地刻畫和表現了事物、人物及社會的特徵,藝術地再現了社會的本質,為後世文學創作(尤其詩歌創作)提供了藝術寫真的楷模與借鑒範式。

2、楚辭

《楚辭》是公認的與《詩經》並峙的一座詩的豐碑,它創造了新的詩體,對詩歌對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楚辭》開創性地打破了《詩經》四言為主,重章疊韻的體式;其次,《楚辭》豐富了詩歌的題材,拓展了詩歌的表現領域,如招隱詩、遊仙詩等。

《楚辭》雖然是韻文,但它對散文的作用也很明顯。首先,它具備散文因素,如句式上長短不齊,有散文化傾向;如它結構抒發胸臆,辭章安排與散文通;如內涵上既可抒情又可言志,可論說也可質疑,與散文相接等。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