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興古詩閱讀答案
發布時間: 2023-08-23 11:49:52
⑴ 詩歌鑒賞。(4分)春興 (唐)武元衡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小題1:A吹 B逐 小題1:表達了思鄉、惜春之情
⑵ 求一道語文課本上沒有的古詩鑒賞題 要有賞析 急~~~
詩歌鑒賞題型及答題格式
一、看標題判斷詩詞主題。
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二、看作者及年代判斷思想感情、特色等。
如:白居易任江州司馬時的失意、陶潛隱居後的淡泊名利、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三、看注釋,注意相關信息。
四、讀詩詞,粗通詩意,初斷主題。
附:詩詞分類 :寫景詠物 山水田園 民生疾苦 惜別送別 思鄉懷遠 軍旅邊塞
五、結合主題,再看詩詞,明確思想感情。
(1)結合意象,分析意境或思想感情;
意境:就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
常見意象所含意義:
長亭:陸上送別之所。
芳草:喻離恨。
芭蕉: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
梧桐:古典詩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凄苦之音。
梅花:初用於贈別,後為一種高潔人格的象徵。
松柏:象徵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徵高潔的品質。
桃花:象徵美人。
牡丹:寄寓富貴。
楊花、蘆花:顠零之意。
丁香:指愁思或情結。
蓮: 喻高潔,或表達愛情。
杜鵑鳥:為凄涼、哀傷、思歸的象徵。
鷓鴣鳥: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
寒蟬:為悲涼的同義詞。
鴻雁: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烏鴉: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系在一起。
蟋蟀:跟促人紡織、准備冬衣以至懷念徵人聯系起來。
猿啼:出現在詩歌中常常象徵悲傷的感情。
青鳥:在古代詩歌中是傳書的信使。
黍離: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桑榆:比喻垂老之年。
成熟的梅子:少女懷春。
浮雲:比喻在外漂泊的遊子。
白雲、明月:望雲思友,見月懷人,是詩詞常用手法。
水: 常常和綿綿的愁思連在一起。
在詩歌中,以景傳情達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
如:以「故鄉明月」傳達「鄉思情」;
以「松風山月」傳達「隱逸情」;
以「寒林殘月」傳達「詩人的憂愁」;
以「中秋圓月」傳達「相思情苦」;
以「風雨落花,雙燕孤飛,重閣玉枕」傳達「閨怨情」;
以「長亭折柳」傳達「惜別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烏啼」傳達「詩人的羈旅之苦」;
以「夢後酒醒,煙柳斷腸,寒雨斜陽,殘燭啼鵑」傳達「悲歡離合情」;
以「昔榮今非,幾度夕陽紅」傳達「對世事滄桑的感嘆」;
以「空城落花」傳達「對國勢衰危的哀嘆、一腔的愛國情」等。
附:思想情感
思想——憂國憂民之感慨、國破家亡之痛楚、遊子逐客之凄涼、征夫思婦之幽怨、懷才不遇之寂寞、報國無門之激憤、建功立業之豪邁、自由悠閑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熱愛、親情友情之真摯、歸耕隱居之樂、黑暗官場之苦、離別思念之緒、貶官謫居之恨、時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情感——寂寞(愁緒萬端、欲說還休、凄清冷落、感傷失落、報國無門、物是人非)、超脫(寄情山水、嚮往安寧)、豪放(詠史述志、狀景抒懷)、婉約(閨中獨處、思念情郎、淚灑樓台、月影自憐)、思鄉、懷友、題贈。愉悅、欣喜;郁悶、憂愁;孤獨、凄清;悲觀、失落、傷感;激昂、奔放;樂觀、豁達、仰慕、激憤;恬淡、閑適等。
(2)直看詩詞中直接表露情感的詞語。
如詩詞中出現了「喜」、「愁」、「憂」、「憤」、「悵」、「哀」等詞。
六、題型分析
題型一:分析詩眼或某一詞語的妙處
詩眼,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析詩眼就是抓詩句中最精練傳神的動詞或形容詞品味,看其在拓深詩的意境、傳達詩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析煉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詞語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為形象生動的效果。
解題格式: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彷彿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其所有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題型二: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請結合上述第四、五大點。
題型三:分析某一人或物的形象
(1)直接賞析形象
人物形象:身份+性格
景物形象:展開聯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再現畫面時既要忠於原詩,又要力求語言優美。(可以把詩句做較好的翻譯)
(2)賞析形象所蘊含的意義或內涵
主要看此形象在古代詩詞里常代表的意義。請結合第五大點的第一小點。
題型四:分析意象、意境
意象解題格式: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意境解題格式:此題在作答時可先描摹出圖景,然後結合主旨分析為什麼要寫這一圖景,再用簡練的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或雄渾壯闊、高闊遠深,或恬靜優美、或蕭瑟凄涼、或生機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確體現其特點和情調或思想感情。
例析:西樓 曾鞏
海浪如雲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朱樓四面鉤疏箔,卧看千山急雨來。
【注】鉤疏箔:把簾子掛起。
問: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景象?這首詩表達了什麼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析之。(6分)
答:連天的海浪伴隨著陣陣雷聲洶涌而來,在北風的呼嘯中波浪不斷拍打堤岸,又咆哮著遠去,這首詩描寫了海濱暴風雨來臨前的壯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雄偉氣勢。表達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內心豪情。暴風雨將臨,按常理本當關門閉戶躲避,但詩人卻反而高掛起簾子,敞開窗戶,為的是能飽覽「千山急雨來」的壯觀。
題型五:分析藝術手法或表現手法
(1)景情關系(也有直接抒情的)。常用的是借景抒情、情由境(景)生、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解題格式:詩詞中寫了什麼景+表現了什麼情
(2)物志關系。即看是否是托物言志。
解題格式:物的特點+詩人心志
(3)結構關系。首尾照應,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問答等
(4)修辭手法。常用的是比喻、比擬、誇張、對比、用典。
解題格式: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5)藝術風格。有雄渾、曠達、豪放、俊爽、沖淡、沉鬱、悲慨、婉約等。
解題格式:特色詞句+該詞句表現出來的景象+風格
(6)表達技巧。常用的是襯托、渲染、想像、畫龍點睛、虛實相生、動靜結合。
解題格式: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注】折柳:即「折楊柳」,古樂曲名,多為傷春悲離之辭。樓蘭:西漢時樓蘭的一個國王,曾屢次派人攔殺漢使,後被大將軍霍光派人用計殺掉。
問:談談本詩表達技巧上的妙處。(4分)
答:額聯用典,也使用了反襯手法。「笛中聞折柳」,聽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楊柳」,自然引人想起家鄉的春色和親人,但眼前春色全無,親人遙遙不能相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將士積極參戰,英勇殺敵。額聯言簡意賅,對表現戰士們對國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襯托作用。(要切合原詩,有觀點、有分析。)
題型六:語言風格
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淺顯 辭藻華麗 委婉含蓄 簡潔洗練 沉鬱頓挫 渾厚雄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朴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筆調婉約……
答題格式:找出特色詞語+該詞給人的感受+體現風格
答題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朴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題型七:評價型。
一般是評價詩詞中的詞語用的好不好、妙不妙……(請作肯定回答)或是給出一段後人對此詩詞的評價,問你這個評價對不對、正不正確……(大部分情況下作肯定回答),如果是問將詩詞中的「XX」詞改成「XX」合不合適,那麼請作否定回答。
然後再按「寫了什麼(主要對象)→怎麼寫的(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等)→什麼表達效果」思路來回答理由。
例: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詩後兩題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殘陽照射在江面上,詩人不說「照」而說「鋪」,有什麼表達效果?
答案:(1)這是因為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的,的確像「鋪」在江面上,體現出詩人用詞的准確、形象;同時,用「鋪」字還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靜,給人安閑、舒適的感覺。
題型八:兩道詩詞比較閱讀
(1)景物對比
(2)思想感情對比
(3)意境對比
(4)風格對比
(5)暗比(常見的是古今對比和往昔對比,如《哀江南》)
〖示例〗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
春興武元衡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題春晚 周敦頤
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吟余小立闌干外,遙見樵漁一路歸。
⑴兩首詩描繪的都是暮春之景,表現情感是否相同?並請說出理由.(3分)
首先回答:不相同。
然後回答:《春興》抒發的是思念家鄉之情。
《題春晚》抒發的是靜而不寂的閑適之情。
最後解釋:《春興》藉助於落盡殘花,四處飄泊的黃鶯的景象透露出美好春景將逝,而此時的作者正漂泊流轉在外,自然而然地勾起了思鄉之情。
《題春晚》中落花、昏鴉、歸來的漁樵構成了一幅恬靜而又富有生意,和諧的畫面,而此時的詩人正在吟風弄月,全詩充滿著靜而不寂的閑適之情。
題型九:綜合表述
這種題型,題干中若無分析角度,則按「寫了什麼(主要對象)→怎麼寫的(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等)→什麼表達效果」思路來回答,若有分析角度,按題目要求答。若要答案精簡完美,必須注意表達的條理性、簡明性。你最好依照題目提問順序一問一問地答,採用數字序號或字母分點來答,也可按照先總說(或具體分析)後分說(總說)的思路來答。同時還要注意用語准確,書寫規范。
主要側重四個方面:
(1)景情關系
(2)意境
(3)藝術手法
(4)主旨
答題格式: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麼+通過什麼手法+抒發什麼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例:閱讀歐陽修《採桑子》,分析這闕詞的內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雲物俱解。鷗鷺閑眠,應慣尋常聽管弦。
風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誰羨驂鸞,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析指導】第一步認真閱讀詩句,整體感知詩歌寫的大致意思。第二步明確詩中提到地點(西湖)、時間(月夜),人物(詩人)、事件(盪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鷗鷺閑眠、風清月白),歸納時要善於摘錄詩中詞語組合。第三步,根據「卒章顯志」的特點揣摩詩人的思想主旨。抓住重點詞語或短語「誰羨」、「便是仙」進行讀解,詩句結尾句不再描寫,而發議論,這正是解讀主旨的關鍵。前面景色描寫非常寧靜、美好,才會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覺。這種鑒賞題在解答時,通常「切分」為兩點,一是根據詩句描述內容,二是揭示主旨。採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寫了……抒發了……」。
【參考答案】這首詩描寫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風習習,夜鳥閑眠,一片寧靜、美好,好似人間仙境。抒發了詩人愛戀西湖風光和現實生活的美好情懷。
注意:
不管以上哪種題型,在作答的時候都要立足於詩詞本身,也即是在組織答案時要緊貼著詩詞來答。
如:答借景抒情時,要答出借XX景抒XX情;
答意境時,要答出用XX構成XX樣的意境;
答比喻的手法時,要答出用XX比喻XX;答對比時,要答出用XX與XX進行對比;
答某個詞語用的好(妙)時,要答出用這個詞時,這個詞和詩中的XX、XX詞一起構成了怎樣的景色,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
最後一點:實在不能落筆作答時,請嘗試翻譯詩詞作為答案。
⑶ 關於高中語文的詩詞鑒賞 練習題
早梅 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
(1)你覺得頷聯中哪一個字用得最好,為什麼?
(2)詩人早年曾熱心於功名,頗有抱負,然而科舉失利,時有懷才不遇之感。尾聯語意雙關,"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義。詩人這樣寫,含蓄地表達了什麼樣的意願?
答:(1) "一"字用得最好。梅花開於百花之先,已見其"早";而"一枝"又先於眾梅,就更顯示出此梅不同尋常,就更加突出了題中"早"字。(3分)(2)含蓄地表達了他不甘寂寞孤獨,希望能在明年(他年)應時而發,在望春台上獨占鰲頭。(3分)
4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6分)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①首句寫詩人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這一句的觀察順序是____;使畫面具有動感的關鍵詞是__;第二句寫塞上"孤城"及環境。從表現"孤城"的角度看,這一句運用了_的手法。(3分)
②這首詩如一幅畫卷。如果說"孤城"是"畫卷"的主體部分,那麼首句與"孤城"是什麼關系? (1分)
③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詩的意境。(2分)
答:①"自下而上"或"由近及遠";上;反襯。(3分)
②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畫面。(1分)
③意境雄闊,悲壯蒼涼,表現了盛唐詩人廣闊的胸襟。(2分)
44、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客中初夏 司馬光
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1)這首詩主要描寫的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5個字)(1分);初夏天氣的總體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4個字)(1分)
(2)散文創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說,請用這個說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與"不散"。(4)
答:(1)①初夏的風光(或"初夏的景物");②清和"清新、和暖")。(各1分)
(2)這首詩的"散"與"不散":就天氣情況說,有雨景,有晴景;就距離情況說,有遠景(南山),有近景(柳樹、葵花);就自然情況說,有清風,有陽光。(2分)而詩人的情懷可謂"不散":前二句雖然寫雨寫晴,但側重點在"分明"的晴景上;後二句雖然寫柳樹寫葵花,但側重點在"向日"的葵花上,由此,詩人對晴朗風物的喜悅心情使上下文聯系起來,形成一體。(2分)[評分標准]"散"與"不散"各2分:只概括說明(如答案的首句),未能結合傷口分析,只給1分。
45、閱讀下面的古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慶庵寺桃花 [南宋]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注]謝枋得,南宋人,宋亡後,仍以江東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擊元兵,兵敗後潛入山中,隱居達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後被強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絕食而死。 此詩即寫於隱居期間。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①謝詩"尋"和白詩"覓"的對象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兩詩主要運用的表現手法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②請從兩首詩中選出一首,說說你喜歡的理由。要側重一個角度,結合詩句。(2分)
答:①桃源,即避元之所;春(春天、春光)。用典;對比(擬人)。(4分,每空1分)
②此題屬於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但是在鑒賞時應側重於某一角度、集中於某一點具體來談,不可談得過於散亂。(2分)
46、閱讀下面宋詩,完成(1)-(2)題(6分)
北齋雨後① 文 同
小庭幽圃絕清佳,愛此常教放吏衙。雨後雙禽來占竹,深秋一蝶下尋花。
喚人掃壁開吳畫,留客臨軒試越茶。野性漸多公事少,宛如當日在山家。
[注]此詩為文同任興元府知府時所作;文同是蘇軾的表兄,北齋是他庭院中的書齋。
(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
A.中國詩與中國畫本來密不可分,細讀文同的《北齋雨後》,可見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於是他常將下屬請到北齋處理公務。
C.北齋可賞奇,詩人曾在雨後看枝頭好鳥,待到深秋還可賞玩彩蝶戲花。
D.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氣;"雙禽"、"一蝶"乃為對仗所造,數詞不必實解。
E.北齋雨後之景與品茗賞畫之樂予人"野性",更令詩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
(2)從你所認定的第(1)題的答案中任選一項,說說它為什麼"不恰當"?
答:(1)B C(共4分,選對一項得2分)
(2)第二句中的"放吏衙",是說免了下屬的例行參見(戀北齋而推委公事),故B項不恰當。第三、四兩中的"雨後"與"深秋"互文見義,詩人觀鳥看蝶是同時(深秋雨後),故C項不恰當。(只就其中一項回答。意思對即可。)
4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雨過山村 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閑著中庭梔子花。
註:浴蠶,指古代時用鹽水選蠶種。
前人這樣評論這首詩的末句:「心思之巧,詞句之秀,最易啟人聰穎。」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請作簡要賞析。(80字左右)
答:要點:(1)側面落筆,以「閑」寫忙,興味尤繞。(2)牽入梔子花,豐富了詩意。雨浥梔子,意象甚美。(3)含蓄不發,搖曳生姿。(6分。要求扣住前人評述的「心思巧詞句秀」進行賞析,表達簡明通順。有欠缺酌扣。若另有創見且合理,酌情給分)
48、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九日齊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註:春秋時,齊景公游於牛山,北望國都臨淄流淚說:「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這首詩反映的是我國傳統節日___________節的情景。(2分)
(2)有人認為這首詩是將「抑鬱之思以曠達出之」。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試說明你的理由。(4分)
答:(1)重陽(2)不同意。從詩中的確可以看出情懷的郁結,但詩人不是故意用曠達的話來表現他的苦悶,而是在登高時交織著抑鬱和欣喜兩種情緒。(或者另一種回答:同意。詩人在登高時交織著抑鬱和欣喜的情緒,但詩人在最後借用齊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達出淡然的心境,顯示了曠達的情懷。)
49、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6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赤壁》是一首懷古詠史之作,是詩人經過赤壁這個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是由什麼引發「懷古之幽情」的?
(2)有人認為這首詩的第四句可改為「國破人亡在此朝」,你怎麼看?
答:(1)一件古物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感慨。(在那次大戰中,遺留下來的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經過了六百多年還沒有時光消蝕掉,經過自己一番磨洗,鑒定了它的確是赤壁之戰的遺物,不禁引發了「懷古之幽情」。)前兩句寫興感之由。
(2)若改為「國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沒錯,但點詩味也沒有了。用形象思維觀察生活,別出心裁的反映生活,乃是詩的生命。杜牧運用「銅雀春深鎖二喬」這一富於形象性的詩句,即小見大,正是此詩藝術處理上獨特的成功之處。此小題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5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因此,他主張將「千里」改為「十里」。要不要將「千里」改為「十里」?為什麼?請結合詩題和全詩內容作簡要說明。
答:不要。(1分)本詩題為「江南春」,用「千里」二字既切合題意,且照應題中的「江南」二字。(2分)全詩泛寫江南春色,所寫之景並不限於一處,即使改成「十里」,「鶯啼綠紅」也未必能聽得見、看得著;而用「千里」二字,詩中所寫的景象更加開闊,全詩詩味也更加濃郁。(3分)
51、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渡桑乾 劉皂
客舍並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並州是故鄉。
這是唐代詩人劉皂在客居並州十年後返回家鄉咸陽途中所作的一首詩。前人評論詩中「無端更渡」四字乃是關鍵,「無端更渡」是什麼意思?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答:無端,是沒來由,也就是詩人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更渡,就是再渡。(2分)(2)這四個字,十分含蓄地流露出當初為了博取功名,圖謀出路,千里迢迢,做客並州,而十年過去,一事無成,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陽家鄉這種極其抑鬱難堪之情。(4分)
52、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亂灑衰荷,顆顆珍珠雨。雨過月華生,冷徹鴛鴦浦。
池上憑欄愁無侶,奈此個,單棲情緒!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
(1)觸動主人公愁緒的具體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亂愁苦的原因又是什麼?
景象:
原因:
(2)結尾二句「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寫法上有何新意?
答:(1)秋暮、衰荷、亂雨、冷月 「無侶」(或「單棲」)
(2)不直寫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語」,而通過鸚鵡學念來表現,寫出了女主人公在百無聊賴中的自慰自遣,讓人倍感凄涼。
53、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6分)
八聲甘州 柳 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凝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1)此詞上片的景物描寫有什麼特點?
(2)簡析「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的意境。
答:(1)境界寥廓,氣勢磅礴,綺麗悲壯;景中含情,寄寓離別之情。
(2)遙想佳人在妝樓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邊駛回的船帆,還以為是我的歸舟呢。從想像對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筆,進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歸之情。
54、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後回答問題。(6分)
踏 莎 行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近處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⑴這首詞表現了什麼人的什麼情感?(3分)
⑵文字以少勝多,用一字而神態畢現,境界全出,叫煉字;使思想出眾,句意警人,叫煉意。古人評詩,有「煉字不如煉意」的說法。請選出詞中煉字或煉意的一個例子並作簡析。(3分)
答:⑴遠行客子的思鄉之情。(「遠行客子」1分,寫「離人」「行人」「旅人」均可,「思鄉」2分,共3分)
⑵①「候館梅殘,溪橋柳細」中的「殘」「細」可謂煉字精品,既寫出了時令特點,又把滿眼春光寫得凄楚動人。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變成了具體的形象,讓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長、時間變久而產生的離愁;③「寸寸柔腸,盈盈粉淚」,用疊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對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離愁無限;④「平蕪近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對比、襯托手法,寫出春山已遠,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將情景融為一體,景在想像中擴大了范圍,情也在想像中增加了容量,層層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找對句子給1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給2分,共3分)
55、閱讀下邊一首詩,完成(1)—(2)題。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1)這首詩寫了幾種畫眉鳥?是怎樣寫畫眉鳥的?
(2)作者寫畫眉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1)這首詩寫了兩種畫眉鳥,一是林中的,一是籠中的。作者用對比的手法寫畫眉鳥。前者在林中「隨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後者鎖於金籠之中,完全沒有自由。
(2)這首詩借鳥詠懷,表達了對自由的贊美之情和對束縛個性、窒息性靈的憎惡之意。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56、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1)、(2)題。(6分)
春 興 (唐)武元衡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註:武元衡,中唐詩人,洛陽人。
(1)對這首詩歌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 ( )( )
A.這首詩是一首七絕,前兩句寫景,觸景生情,後兩句借夢抒情。
B.詩題為「春興」,通過對「柳」「雨」「花」「風」的描寫構成了一幅早春圖景。
C.詩中「殘花落盡見流鶯」,詩人從視覺角度寫,卻使人如聞鶯語,與白居易詩中「鶯語花底滑」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D.全詩以「春」貫穿始終,構思巧妙。
(2)詩的後兩名既寫惜春之情,又有思鄉之意,請分析其寫作特點。
答:(1)B C(每答對一項1分,共2分)
(2)這兩句語言平易,但使用擬人手法,想像獨特。上句寫春風吹拂思鄉的夢,下句寫夢追逐著風,一吹一逐,富有表現力,使人聯想到詩人家鄉也是春天。彷彿詩人在夢中伴隨春風,一起回到故鄉,又彷彿詩人捨不得春天,而追隨春風而去,形象的表達思鄉之意,惜春之情。(答出特點2分,分析正確2分,共4分)
57、閱讀下邊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瀑 布 李 忱
千岩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簡要分析詩中塑造的「瀑布」這一藝術形象。
答:涓涓細流不辭辛勞,匯集成一落千丈、雄偉壯觀的瀑布,而後又謝絕溪澗的挽留,繼續向前,流向大海,決心化作洶涌澎湃的波濤。
這「瀑布」乃是胸懷大志、不懼艱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志士的化身。
58、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細閱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回答下列問題:
(1)前二句詩刻畫了詩人自己的形象,請你說一說這是一個怎樣的形象。「採菊」這一動作中包含著詩人怎樣的志趣?
(2) 把「悠然見南山」的「見」字改這「看」「望」等字,表達效果是不是一樣?這什麼作者要這樣寫?
(3)聯系以前學過的知識,說說後二句景物描寫的含義。這種描寫與前二句的人物描寫有什麼聯系?
答:(1)寫一個悠閑自得的詩人形象。「採菊」的動作不是一般人的動作,它包含著詩人超俗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
(2)「見」是無意中看見,如熟友想見,把人和物融為一體。「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遠看,使人和物拉開一段距離。效果不一樣。
(3)表面上是寫太陽下山了,倦鳥也知道還家,實質上是勸告人們不要奔波於齷齪的官場之中,要返回到這美好寧靜的大自然的懷抱。
59、讀下面的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歸田園居(之三)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1)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答:這首詩描寫詩人歸隱後的日常勞動生活;表達了詩人對歸隱耕種生活的熱愛。
(2) 「帶月荷鋤歸」一句常為後世詩評家稱道。請說出這一句的妙處。
答:「帶月荷鋤歸」這一句將勞動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靜謐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圖畫中,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滿足。
60、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後面的問題。
如夢令 嚴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1)這首宋詞用了一個著名的典故,由此可知這首宋詞抒寫的是什麼事物?
(2)請就這首宋詞表達的感情和運用的寫法談談你的看法。
答:(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晉代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由此可知這首宋詞抒寫的是桃花。
(2)這首宋詞表達了心地高潔、凌越世俗的感情。
這首詞以物況人,「白白與紅紅」,一樹花分紅、白兩色,高標逸韻,獨特別致,作者正是以這「別是東風情味」的紅白桃花自況。這首詞還用了映襯對比寫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紅既映襯又對比,贊美了紅白桃花獨標一格,超拔於春天群芳之上。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