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詩句歌詞 » 古詩出賽

古詩出賽

發布時間: 2023-05-28 22:06:48

『壹』 出塞,古詩.

《出塞》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渡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
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題解: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徵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願,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注釋]
1.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2.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
3.但使:只要。
4.龍城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里泛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5.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6.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古代常憑借它來抵禦匈奴的南侵。

[簡析]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里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里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徵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只要鎮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飛將」是指漢武帝的鎮守盧龍城的名將李廣,他英勇善戰,多次把匈奴打敗。「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後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凄涼,慷慨而不淺露,王詩《出塞》兩首,本詩是第一首。

作者簡介:王昌齡(約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市)人。唐代詩人。

出塞:樂府《橫吹曲辭•漢橫吹曲》舊題。唐人樂府有《前出塞》、《後出塞》、《塞上曲》、《塞下曲》等,都是從《出塞》這一曲調演變而來。

『貳』 古詩(出賽)唐--王昌齡

《出塞》是唐朝詩人王昌齡創作七言絕句,共兩首。

一、《出塞·其一》

全文: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翻譯:

秦漢以來,明月就是這樣照耀著邊塞,離家萬里的士卒始終沒能回還

如果有衛青這樣的將軍立馬陣前,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跨過陰山。

二、《出塞·其二》

全文: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乾。

翻譯:

將軍剛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寶馬出戰,戰斗結束後戰場上只剩下凄涼的月色。

城頭上的戰鼓還在曠野里震盪回響,將軍刀匣里的寶刀上的血跡仍然沒干。

(2)古詩出賽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及鑒賞:

《出塞》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作,《出塞》是樂府舊題。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唐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取勝,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

同時,頻繁的邊塞戰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這種和平願望。

組詩的第二首,《全唐詩》同時也錄入李白詩作下,作《從軍行》或《軍行》。但《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沒有《軍行》一首。歷來對此詩真實作者存有不同意見。

第一首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里熔鑄了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對《出塞》的評價歷來很高。

明代詩人李攀龍甚至推獎它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楊慎編選唐人絕句,也列它為第一。

第二首詩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斗剛剛結束時的情景,寥寥數筆,生動地描繪了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勝利者的驕傲神態。全詩意境雄渾,格調昂揚,語言凝煉明快。

『叄』 古詩《出塞》全詩是什麼

原文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

遠征萬里的大軍仍然沒有回還。

只要有飛將軍李廣守衛在邊塞,

不讓胡人戰馬敢踏過陰山半步。

(3)古詩出賽擴展閱讀:

《出塞》是唐朝詩人王昌齡所作的七言絕句。內容主要是慨嘆遠征之苦,良將之苦,體現出了詩人對家國的愛重和維護、對戰爭勝利的渴望與期盼以及對良將的信心。

全詩雄渾豁達,氣勢流暢,一氣呵成。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里熔鑄了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對《出塞》的評價歷來很高。明代詩人李攀龍甚至推獎它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楊慎編選唐人絕句,也列它為第一。

作者簡介

王昌齡 (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肆』 出塞 王昌齡 的翻譯

翻譯為:秦漢以來,明月照耀下的邊塞,出塞萬里的士卒卻沒能回還。只要龍城仍有像李廣一樣的將軍駐守,外敵的騎兵就不敢踏過陰山(入侵中原)。

《出塞》是唐朝詩人王昌齡所作的七言絕句,邊塞詩的代表之一。原詩為: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的內容主要是慨嘆遠征之苦,良將之苦,體現出了詩人對家國的愛重和維護、對戰爭勝利的渴望與期盼以及對良將的信心。

(4)古詩出賽擴展閱讀

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唐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取勝,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 同時,頻繁的邊塞戰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這種和平願望。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表現的內容是厚重和復雜的。既有對遠徵士卒的濃厚同情,對朝廷好大喜功和不能選賢任能的不滿,同時又以大局為重,認識到家國的榮譽和戰爭的正義性,發出了「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誓言,洋溢著愛國激情。

詩人並沒有對邊塞風光進行細致的描繪,他是在歷史的角度找到堅實的立足點,襯托出當時的好大喜功不合理、不能持久。漢關秦月,無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復雜的內容熔鑄在四行詩里,深沉含蓄,耐人尋味。意境雄渾,格調昂揚,語言凝煉明快。

熱點內容
課後記憶女演員名字 發布:2024-05-06 09:47:51 瀏覽:128
走的短句 發布:2024-05-06 09:14:37 瀏覽:898
大象成語 發布:2024-05-06 09:02:46 瀏覽:432
心情很煩躁的句子 發布:2024-05-06 08:03:07 瀏覽:16
300字寫人的作文 發布:2024-05-06 07:47:14 瀏覽:374
小短故事 發布:2024-05-06 07:30:24 瀏覽:154
灑的詞語 發布:2024-05-06 07:14:10 瀏覽:906
友愛同學的句子 發布:2024-05-06 06:07:05 瀏覽:305
媽媽生病了作文 發布:2024-05-06 05:51:34 瀏覽:846
故事性軟文 發布:2024-05-06 04:19:23 瀏覽: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