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燒肉的故事
❶ 紅燒肉的來歷
一、來歷
紅燒肉的歷史,大約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紀。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記載了紅燒肉的具體做法,這是目前傳世文獻中的最早記錄。
二、故事
據傳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組織民工在西湖築了一道堤,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為了感謝蘇東坡,那年過春節,城裡男女老少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盛情難卻,蘇東坡便收下了豬肉。
後來,他叫人將豬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按民工的花名冊,挨家挨戶把肉分送給他們過年。老百姓看到蘇東坡不忘民工,越發愛戴他,把他送來的肉叫「東坡肉」(紅燒肉)。吃起東坡肉來更覺味道鮮美。
(1)紅燒肉的故事擴展閱讀
故事二
宋朝文學家蘇東坡,他雲游四海來到永修境內一個叫艾城的地方。三伏天,蘇東坡救了一個中暑的小孩。作為農夫的父母,買了兩斤豬肉,用一束稻草捆著提了回來,想問蘇先生的口味。恰巧,蘇東坡正在賦詩填詞,口中朗朗念著:「禾---草---珍---珠---透心香......」。
農夫聽了一楞,仔細琢磨,認為是讓他把肉和著稻草整煮,並要煮透心。吃飯時,菜端上桌來,蘇東坡見一塊整肉,沒斫沒切,還用稻草捆著,不知什麼原因,又不好意思開口。
農夫挺奇怪,就對蘇東坡說:「早上我去問你,你不是說『和草整煮透心香』嗎?我是按照你的意思給弄的,先生怎麼不吃呢?」蘇東坡恍然大悟,也只好順坡下驢。沒想到豬肉摻雜著稻草香味,十分清香可口。吃完飯,農夫夫婦出門去了。
東坡想:主人如此盛情款待,打擾幾天了,十分過意不去。幾次要走,主人都不肯,今天還是走了吧。主意一定,從包袱里取出五兩紋銀,放在桌子上,留下一張字條,上寫著:「主人盛情難卻,東坡不辭而別。」
農夫夫婦回來,看見條子大吃一驚,原來救自己孩子的恩人竟是鼎鼎大名的蘇東坡先生。 這事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學著用稻草扎肉煮著吃,果然香酥可口。鄉親們便把這種肉稱作「東坡肉」。因其味道鮮美,做法別致,所以一直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