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語故事 » 春秋的故事

春秋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4-04-23 22:13:47

㈠ 春秋時期的小故事越短越好

1、退避三舍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忽然問道:「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

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兩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2、大義滅親

州吁驅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滿。他擔心自己的王位不穩定,就與心腹大臣石厚商量辦法。石厚就去問自己的父親——衛國大臣石(què),怎樣鞏固州吁的統治地位。

石對兒子說:「諸侯即位,應得到周天子的許可,他的地位就能鞏固。」石厚說:「州吁是殺死哥哥謀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許可,怎麼辦?」石說:「陳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陳、衛又是友好鄰邦。」石厚沒等父親把話說完,搶著說:「你是說去請陳桓公幫忙?」石連連點頭。

州吁和石厚備了許多禮物,卻被陳桓公扣留了。原來,這是石的安排。衛國派人去陳國,把州吁處死。衛國的大臣們認為石厚是石的兒子,應該從寬處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陳國去,把石厚殺了。史官認為石殺子是「大義滅親」。

3、病入膏肓

春秋時期,晉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聽說秦國有一個醫術很高明的醫生,便專程派人去請。

醫生還沒到,晉景公恍惚中做了個夢。夢見了兩個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說話。一個說:「那個高明的醫生馬上就要來了,我看我們這回難逃了。」另一個小孩說道:「這沒什麼可怕的,我躲到肓的上面,你躲到膏的下面,無論他怎樣用葯,都奈何我們不得。」

不一會兒,秦國的名醫到了。名醫診斷後,對晉景公說:「這病已沒辦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針又達不到,吃湯葯,其效力也達不到。這病實在沒法子治啦。」

晉景公聽了,心想醫生所說,果然驗證了自己夢見的兩個小孩的對話,便點了點頭說:「你的醫術真高明啊!」說畢,叫人送了一份厚禮給醫生,讓他回秦國去了。

4、烽火戲諸侯

昏庸的周幽王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諸侯求教的鬧劇。結果,少數民族犬戎進攻西周,再起烽火時,諸侯無人來援,幽王被殺,西周結束。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

5、尊王攘夷

齊桓公在成就霸業時,曾得到管仲輔佐。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但齊桓公上台後,看重管仲的才於,不計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為相,實施改革,終於國富兵強。春秋時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諸侯王不再聽命於周王,一些強大的諸侯趁機發動兼並戰爭,強迫其他各國承認其霸主地位。

㈡ 春秋時期 著名故事

1、卧薪嘗膽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闔閭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准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准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國大臣伯嚭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

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著珍寶賄賂伯嚭,伯嚭答應和文種去見吳王。

文種見了吳王,獻上珍寶,說:「越王願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請您能饒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幫文種說話。

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道:「人常說『治病要除根』,勾踐深謀遠慮,文種、范蠡精明強干,這次放了他們,他們回去後就會想辦法報仇的!」

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不足為患,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

吳國撤兵後,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勾踐回國後,立志發憤圖強,准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里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嘗嘗苦膽,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

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裡與農夫一起幹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終於兵精糧足,轉弱為強。

而吳王夫差盲目力圖爭霸,絲毫不考慮民生疾苦。他還聽信伯嚭的壞話,殺了忠臣伍子胥。最終夫差爭霸成功,稱霸於諸侯。但是這時的吳國,貌似強大,實際上已經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殺了太子友。夫差聽到這個消息後,急忙帶兵回國,並派人向勾踐求和。

勾踐估計一下子滅不了吳國,就同意了。公元前478年,勾踐第二次親自帶兵攻打吳國。這時的吳國已經是強弩之末,根本抵擋不住越國軍隊的強勢猛攻,屢戰屢敗。

最後,夫差又派人向勾踐求和,范蠡堅決主張要滅掉吳國。夫差見求和不成,才後悔沒有聽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劍自殺了。

2、管鮑之交

春秋時齊國政治家管仲有位好朋友鮑叔牙,兩人友情很深。他們倆一起經商。在經商時賺了錢,管仲總是多分給自己,少分給鮑叔牙。而鮑叔牙對此從不和管仲計較。

對此人們背地議論說,管仲貪財,不講友誼,鮑叔牙知道後就替管仲解釋,說管仲不是不講友誼,只貪圖金錢,他這樣做,是由於他家貧困,多分給他錢,是我情願的。

管仲三次參加戰斗,但三次都從陣上逃跑回來。因此人們譏笑他,說管仲貪生怕死,沒有勇敢犧牲的精神,鮑叔牙聽到這譏笑後,深知這不符合管仲的實際情況,就向人們解釋說,管仲不怕死,因為他家有年邁的母親,全靠他一人供養,所以他不得不那樣做。

管仲同鮑叔牙的友誼非常誠摯,他也多次想為鮑叔牙辦些好事,不過都沒有辦成;不但沒有辦成,反給鮑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難,還不如不辦好。因此人們都認為管仲沒有辦事本領,鮑叔牙卻不這樣看,他心裡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個很有本領的人。

事情所以沒有辦成,只是由於機會沒有成熟罷了。在長期交往中,他們兩人結下了深情厚誼,管仲多次對人講過: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鮑叔牙。

3、假道伐虢

春秋時期,晉國想吞並鄰近的兩個小國:虞和虢,這兩個國家之間關系不錯。晉如襲虞,虢會出兵救援;晉若攻虢,虞也會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晉獻公獻上一計。

他說,要想攻佔這兩個國家,必須要離間他們,使他們互不支持。虞國的國君貪得無厭,我們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議晉獻公拿出心愛的兩件寶物,屈產良馬和垂棘之壁,送給虞公。

獻公哪裡捨得?荀息說:大王放心,只不過讓他暫時保管罷了,等滅了虞國,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嗎?獻公依計而行。虞公得到良馬美璧,高興得嘴都合不攏。

晉國故意在晉、虢邊境製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晉國要求虞國借道讓晉國伐虢,虞公得了晉國的好處,只得答應。虞國大臣宮之奇再三勸說虞公,這件事辦不得的。

虞虢兩國,唇齒相依,虢國一亡,唇亡齒寒,晉國是不會放過虞國的。虞公卻說,交一個弱朋友去得罪一個強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晉大軍通過虞國道路,攻打虢國,經過四個月取得了勝利。班師回國時,把劫奪的財產分了許多送給虞公。虞公更是大喜過望。

晉軍大將里克,這時裝病,稱不能帶兵回國,暫時把部隊駐扎在虞國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懷疑。幾天之後,晉獻公親率大軍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獻公約虞公前去打獵。

不一會兒,只見京城中起火。虞公趕到城外時,京城已被晉軍里應外合強佔了。就這樣,晉國又輕而易舉地滅了虞國。

4、一鳴驚人

春秋時期楚莊王熊旅統治朝政三年,不發布政令,不治理朝政。右司馬伍舉來到君王座駕旁,對楚莊王講了一段微妙的謎語,說:「有一隻鳥停駐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是什麼鳥呢?」

楚莊王說:「三年不展翅,是為了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為了觀察民眾的態度。雖然還沒飛,一飛必將沖天;雖然還沒鳴,一鳴必會驚人。你放心,我知道了。」

經過半年,楚莊王就親自聽取朝政,被廢除的有十項政令,被啟用的有九項政令,誅殺大奸臣五人,提拔隱士六人,因而國家能被大力整治。帶兵討伐齊國,在徐州大敗了齊軍,在河雍戰勝了晉軍,在宋國匯合諸侯,終於使楚國稱霸天下。

5、問鼎中原

春秋時楚莊王北伐,並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大有奪取周朝天下之勢。公元前607年,楚莊王熊侶借伐陸渾之戎(今河南嵩縣東北)之機,把楚國大軍開至東周首都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

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於應對的王孫滿去慰勞。庄王見了王孫滿,劈頭就問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與周天子比權量力。

王孫滿委婉地說:「一個國家的興亡在德義的有無,不在乎鼎的大小輕重。」庄王見王孫滿拿話擋他,就直接說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國折下戟鉤的鋒刃,足以鑄成九鼎。」

面對雄視北方的庄王,善辯的王孫滿先繞開庄王的話鋒,大談九鼎製作的年代和傳承的經過,最後才說:「周室雖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寶鼎的輕重,還不能過問啊。」

庄王不再強求,揮師伐鄭,以問鄭背叛楚國投靠晉國之罪。「問鼎中原」這個典故就是這樣得來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管鮑之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問鼎中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假道伐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一鳴驚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卧薪嘗膽

㈢ 春秋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流傳至今,也有許多
成語典故跟這一時期的人物有關,除了
以下故事,你還知道嗎

燕王喜二十八年(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 .荊軻出發時,太子及賓客都穿白衣戴白帽到易水邊為他餞行.高漸離擊築,荊軻慷慨悲壯地唱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唱完上車離去,頭也不回一下,表示了他義無反顧的決心.燕太子丹曾與秦王政一起為人質,兩人同甘共苦,但隨著泰國的勢力日盛,便對燕國開始輕視.燕太子丹怨恨秦王政不念友情,傲然無禮,與鞠武共謀報復秦王之事.鞠武勸太子丹西約三晉,南連齊楚.而太子丹認為這乃長久之計,不如找人行刺秦王.鞠武推薦田光,田光說自己已老,不能勝任,他推薦荊軻後自刎而死.太子丹與荊軻縱論天下形勢,再三請求荊軻擔任刺殺秦王的重任,荊軻答應了.太子丹於是尊荊軻為上卿,派其出使秦國,乘機刺殺秦王政.荊軻到了秦國,買通秦王寵臣中庶子豪嘉,以得秦王在 咸陽宮召見.荊軻獻呈燕國地圖,展開地圖時,卷在裡面的匕首露了出來.荊軻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持匕首刺去.秦王急退, 匕首將秦王衣袖劃斷,秦王所佩之劍長,惶 恐之中未能拔出,繞殿柱而跑,荊軻緊追不舍.群臣驚愕,不知如何是好.秦王繞柱奔逃,將長劍移至背後,拔出,猛刺荊軻,斷其左腿.荊軻負傷,便 將匕首擲出,未中.秦王又擊了荊軻八劍.荊軻倚柱長笑,大罵秦王,後被殺.
輕信多疑,婦人之仁,所以,即使正如一些人說的如果項羽少一些霸氣,少一些高傲,渡過了烏江,也未必能東山再起,更何況項羽又擁有別人不所有的殘暴,攻襄城之餘,項羽屠殺全城,巨鹿一戰,秦將章邯已率軍投降,可仍下令坑殺20萬秦軍降卒,入咸陽,又殺秦降王,火燒秦宮室,劫掠婦女寶貨.項羽如此殘暴,百姓又怎能信服於他,縱使他有卓越的才能,縱使他能效仿勾踐卧薪嘗膽,試想如此 一個出爾反爾的"膘悍禍賊"到了江東,江東百姓還會真心輔佐他,依然替他出謀劃策,他日伺機東山再起嗎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事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王安石這首詩一點不錯.與其屈天下,不如驚天動地刎於烏江,讓天地為之動容!

㈣ 春秋時期的歷史故事概括

1、三家分晉

前438年,晉哀公死,晉幽公即位。韓、趙、魏瓜分晉國剩餘土地,只有絳與曲沃兩地留給晉幽公。從此韓、趙、魏稱為三晉。

趙桓子一年後去世,趙氏之人殺了他的兒子,迎趙浣即位,是為趙獻子。獻子之子趙籍後來繼位,即是趙烈侯。

魏桓子之後由其孫魏斯繼位,韓康子之後由其子武子繼位,韓武子之後由其子韓虔繼位,是為。此即資治通鑒中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

前375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侯剩餘土地,晉國徹底滅亡。

2、曲沃代翼

前745年,晉昭侯把曲沃(在今中國山西省曲沃縣)封給其叔成師,是為曲沃桓叔。前731年,桓叔去世,其子曲沃庄伯繼位。前716年,曲沃庄伯去世,其子曲沃武公繼位 。

前705年冬天 , (史記記載為前706年 ),當時曲沃日益強大,曲沃武公誘殺了晉小子侯。周桓王派虢仲率兵討伐曲沃武公,武公只好退回曲沃,周桓王立晉哀侯之弟公子緡為晉的國君,曲沃未能吞並晉國。

前678年(晉侯緡二十八年),曲沃武公又伐晉侯緡,並滅之。用搶掠來的珍寶器物賄賂新立的周釐王,周釐王任命曲沃武公為晉君,列為諸侯。曲沃桓叔姬成師一系徹底打敗姬仇一系,奪得晉國正統地位。

3、管仲相齊

齊襄公政治殘暴,鮑叔牙護送公子小白逃到莒地(今山東莒南縣)。公孫無知謀殺了齊襄公,管夷吾、召忽護送公子糾逃到魯地(今山東西南部)。

魯國人派兵接納了公子糾。魯國人護送公子糾回齊國即位還沒有到達,公子小白先回到了齊國即位,就是齊桓公。

讓魯國在生竇(地名)殺掉公子糾。召忽為公子糾而死(公子糾也死了),桓公即位以後,任命鮑叔牙為宰相。

鮑叔牙推辭說:「如果一定要治理好國家,一定要任用管夷吾做宰相。我有五個地方比不上管夷吾。」

齊桓公於是派使者請求魯庄公說:「我們國君有叛逆的大臣,現在在您的國家,我們國君打算處死他來告誡大臣們,特此請求把管夷吾交還給齊國。」

魯庄公派人把管夷吾捆起來,交給了齊國的使者。齊國使者接收了管夷吾回到齊國。快到齊國的時候,齊桓公齋戒三天沐浴三天。

齊桓公親自到郊外迎接管夷吾,和他坐在一個車上並詢問他治理國家的方法。於是任命他為宰相。

4、假道伐虢

春秋時期,晉國想吞並鄰近的兩個小國:虞和虢,這兩個國家之間關系不錯。晉如襲虞,虢會出兵救援;晉若攻虢,虞也會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晉獻公獻上一計。

他說,要想攻佔這兩個國家,必須要離間他們,使他們互不支持。虞國的國君貪得無厭,我們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議晉獻公拿出心愛的兩件寶物,屈產良馬和垂棘之壁,送給虞公。

獻公哪裡捨得?荀息說:大王放心,只不過讓他暫時保管罷了,等滅了虞國,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嗎?獻公依計而行。虞公得到良馬美璧,高興得嘴都合不攏。

晉國故意在晉、虢邊境製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晉國要求虞國借道讓晉國伐虢,虞公得了晉國的好處,只得答應。虞國大臣宮之奇再三勸說虞公,這件事辦不得的。

虞虢兩國,唇齒相依,虢國一亡,唇亡齒寒,晉國是不會放過虞國的。虞公卻說,交一個弱朋友去得罪一個強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晉大軍通過虞國道路,攻打虢國,經過四個月取得了勝利。班師回國時,把劫奪的財產分了許多送給虞公。虞公更是大喜過望。

晉軍大將里克,這時裝病,稱不能帶兵回國,暫時把部隊駐扎在虞國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懷疑。幾天之後,晉獻公親率大軍前去,虞公出城相迎。

獻公約虞公前去打獵。不一會兒,只見京城中起火。虞公趕到城外時,京城已被晉軍里應外合強佔了。就這樣,晉國又輕而易舉地滅了虞國。

5、問鼎中原

公元前607年,楚莊王熊侶借伐陸渾之戎(今河南嵩縣東北)之機,把楚國大軍開至東周首都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於應對的王孫滿去慰勞。

庄王見了王孫滿,劈頭就問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與周天子比權量力。王孫滿委婉地說:「一個國家的興亡在德義的有無,不在乎鼎的大小輕重。」

庄王見王孫滿拿話擋他,就直接說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國折下戟鉤的鋒刃,足以鑄成九鼎。」

面對雄視北方的庄王,善辯的王孫滿先繞開庄王的話鋒,大談九鼎製作的年代和傳承的經過,最後才說:「周室雖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寶鼎的輕重,還不能過問啊。」

庄王不再強求,揮師伐鄭,以問鄭背叛楚國投靠晉國之罪。「問鼎中原」這個典故,就是這樣得來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家分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曲沃代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管仲相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假道伐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問鼎中

㈤ 春秋戰國時期歷史故事有哪些

1、《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2、《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3、《卧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4、《紙上談兵》: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5、《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㈥ 春秋戰國的歷史故事

1、烽火戲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諸侯求教的鬧劇。結果,少數民族犬戎進攻西周,再起烽火時,諸侯無人來援,幽王被殺,西周結束。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

2、尊王攘夷

齊桓公在成就霸業時,曾得到管仲輔佐。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但齊桓公上台後,看重管仲的才於,不計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為相,實施改革,終於國富兵強。

春秋時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諸侯王不再聽命於周王,一些強大的諸侯趁機發動兼並戰爭,強迫其他各國承認其霸主地位。管仲輔佐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旗號,使齊國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3、問鼎中原

據說楚莊王在推行霸業的過程,曾率軍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揚威,並遣使問九鼎的大小輕重。鼎象徵王權,庄王問鼎,表明奪權之心。

4、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5、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熱點內容
短句反過來 發布:2024-05-15 06:12:18 瀏覽:592
適合名字的詞語 發布:2024-05-15 04:43:37 瀏覽:3
趙靈兒故事 發布:2024-05-15 04:19:40 瀏覽:625
滴打一成語 發布:2024-05-15 03:35:02 瀏覽:430
高傲單身的句子 發布:2024-05-15 02:41:36 瀏覽:30
賞雨的句子 發布:2024-05-15 01:42:47 瀏覽:714
陳情表重點句子 發布:2024-05-15 01:41:55 瀏覽:866
兩個字是近義詞的詞語 發布:2024-05-15 01:31:55 瀏覽:773
破產的故事 發布:2024-05-15 01:05:06 瀏覽:756
耐詞語 發布:2024-05-14 23:29:39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