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馬的成語
㈠ 帶馬的成語
帶馬的成語如下
千軍萬馬、馬到成功、走馬觀花、騎馬找馬、指鹿為馬、懸崖勒馬、人困馬乏、人仰馬翻、馬馬虎虎、單槍匹馬、兵荒馬亂、金戈鐵馬、素車白馬、厲兵秣馬、萬馬齊喑、青梅竹馬、塞翁失馬、天馬行空、牛頭馬面、心猿意馬、龍馬精神、蛛絲馬跡、車水馬龍、一馬平川。
馬首是瞻、五馬分屍、快馬加鞭、馬到功成、招兵買馬、馬不停蹄、汗馬功勞、犬馬之勞、走馬上任、兵強馬壯、脫韁之馬、牛高馬大、吹牛拍馬、害群之馬、跑馬賣解、馬革裹屍、一馬當先、聲色犬馬、老馬識途、萬馬奔騰、伯樂相馬、服牛乘馬、倚馬可待、戎馬倥傯。
(1)與馬的成語擴展閱讀
成語運用
①馬馬虎虎
【解釋】:指還過得去。亦形容做事不認真,不仔細。
【出自】:茅盾《子夜》十二:「單辦那八個廠,四十多萬也就馬馬虎虎混得過。」
【示例】:小海做事總是馬馬虎虎,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
②馬革裹屍
【解釋】: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出自】:《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翻譯】:《後漢書·馬援傳》:「男兒應當死在邊野,以戰場馬革裹屍還葬罷了,怎麼能躺在床上在女人手中呢?」
【示例】: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大丈夫當捨身報國,馬革裹屍。
③馬不停蹄
【解釋】:比喻不停頓地向前走。
【出自】: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二折:「贏的他急難措手,打的他馬不停蹄。」
【翻譯】: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二折:「贏的他很難放手,打的他不停頓地向前走。」
【示例】:父親剛從北京回來,又馬不停蹄地趕到上海開會。
④馬首是瞻
【解釋】:瞻:往前或向上看。看著我馬頭的方向,決定進退。比喻追隨某人行動。
【出自】:《左傳·襄公十四年》:「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
【翻譯】:《左傳·襄公十四年》:「明天早晨,雞一叫就開始駕馬套車出發。各軍都要填平水井,拆掉爐灶。作戰的時候,全軍將土都要看我的馬頭來定行動的方向。」
【示例】:時裝和電子產品該如何設計,也唯女學生馬首是瞻。
⑤馬到成功
【解釋】:形容工作剛開始就取得成功。
【出自】: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二折:「那老尉遲這一去,馬到成功。」
【翻譯】: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二折:「那老尉遲這次一去,一定會馬上就能成功。」
【示例】:有你的指導,我想咱們今天這場球賽,肯定會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㈡ 關於馬的四個字成語
馬到成功、千軍萬馬、一馬當先、龍馬精神、老馬識途、車水馬龍、人困馬乏、駟馬難追、萬馬奔騰、金戈鐵馬、馬不停蹄、單槍匹馬、天馬行空、馬首是瞻、招兵買馬、駑馬十駕、指鹿為馬、走馬觀花、一馬平川、馬革裹屍、青梅竹馬、蛛絲馬跡、馬齒徒增、塞翁失馬等。
一、馬到成功
釋義:古時打仗,常以「旗開得勝,馬到成功」祝願迅速取得勝利。現在用來形容人一到那裡,工作剛開始就取得成就。
出處: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二折:「那老尉遲這一去,馬到成功。」
譯文:尉遲這一去,肯定能取得成功。
二、千軍萬馬
釋義:形容雄壯的隊伍或浩大的聲勢。
出處:《南史·陳慶之傳》:「名軍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譯文:功成名就的將帥們啊,千萬別自作牢籠,任從你有千軍萬馬,也要避開白袍將軍陳慶之率領的軍隊的鋒芒。
三、車水馬龍
釋義:車象流水,馬象游龍。形容來往車馬很多,連續不斷的熱鬧情景。
出處:南唐·李煜《望江南》詞:「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似龍。」
譯文:我夢見了和過去出遊上苑時一樣的熱鬧場面。車如流水,絡繹不絕;馬似游龍,奔騰跳躍。
四、人困馬乏
釋義:人馬都很疲乏。形容旅途勞累。
出處:元·黃元吉《流星馬》:「俺兩口兒三日不曾吃飲食;人困馬乏。」
譯文:我們兩個人三天沒有吃喝,非常勞累。
五、萬馬奔騰
釋義:成千上萬匹萬在奔跑騰躍。形容群眾性的活動聲勢浩大或場面熱烈。
出處:宋·劉一止《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盡意無盡;萬馬奔騰山作陣。」
譯文:秋天的景色可以看完,但對秋天的感覺卻始終不能說清楚,遠看群山層巒起伏,心中不由得跌宕起伏,彷彿置身於萬馬奔騰、殺聲震天的古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