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語故事 » 論語名句故事

論語名句故事

發布時間: 2023-05-20 07:29:37

Ⅰ 論語中的經典名句有哪些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先秦孔子《論語‧述而》

白話文釋義:三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選擇他們的優點支學習,找出他們缺點加以改正。

2,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出自先秦孔子《論語·子路》

白話文釋義:說話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結果,這是淺薄固執的小人嗎!或許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3,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五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論語·為政》

白話文釋義: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不講信譽,真不知他怎麼辦。就像大車的橫木兩頭沒有活鍵,車的橫木兩頭少了關扣一樣,怎麼能行駛呢?」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出自春秋孔子《論語·學而》

白話文釋義: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沒有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有沒有按時溫習?」

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出自春秋孔子《論語·學而篇》

白話文釋義: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6,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篇》

白話文釋義: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篇》

白話文釋義:只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

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出自春秋孔子《論語·里仁》

白話文釋義:孔子說:看見有德行或才乾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內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Ⅱ 論語中的經典名句

http://..com/question/22361851.html
還有這個1.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
1.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復習過呢 "

2.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3.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4.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路)不也(走得)很遙遠嗎 "

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論語•里仁》)

5.孔子說:"發財作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貧窮和地位低賤是人人厭惡的,不用正當方法擺脫的,就不要擺脫。君子扔掉了仁愛之心,怎麼能成就君子的名聲?君子沒有短時間離開仁道,緊急時不離開仁道,顛沛時也不離開仁道。"

6.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6.子貢向孔子請問君子之道。孔子說:先去實踐自己想要說的話,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後才把它說出來。

7.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之。」
7.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壞別人的事,而小人卻與之完全相反。

8.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則從吾所好。」
8.孔子說:「如能致富,哪怕是趕車,我也干;如不能,則隨我所好。」

9. 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9.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有三個月進食不知肉味,說,「想不到這樂曲竟達到了如此的境地。」

10. (點)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10.春夏之交,春天的農事已做完,與五六位成年人和六七個小孩子一起在沂水河邊洗個澡,上舞雩台吹吹風,一路上唱著歌兒回來,夫子幾乎是情不自禁「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我盡力而為拉

----------------------------------------------------------------------
再舉個例子了,樓主可以參照感悟感悟了,哈哈

子曰:「悔女知之乎,知之為知只,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太有名了,時時提醒著我學習要求實,不能有半點虛假,這樣既傷害了自己也欺騙了別人。知道就知道不知道也不要害怕,要做到不恥下問。不要裝模做樣的冒充有學問的人。

有的人和別人交談的時候,別人有什麼問題難到他了,為了保住自己的名義和別人心裡的地位,他會說:「這個嘛!我已經知道了但是還要在了解了解。」像這樣類型的借口他都會找。但是不知道還是不知道。他不感告訴別人他不知道,而把這個問題憋在心裡,就像背著重重的擔子。其實這樣的人很多,都怕大家笑話自己,包括我也是。但是通過讀這一條我知道了,知只為知只,不知為不知是誠實地面對自己,以誠實的態度去面對別人。這里有一個關於孔子的小故事

一天孔子和子路在齊國的一個地方有兩個孩子在討論的很熱列。孔子看了就想過去聽一聽。孔子走上去和藹的說:「我叫孔丘,看你們討論的那麼熱烈,我也想參加,可以嗎?」兩個小孩一見是有名的才子就爭著發表自己的觀點,一個孩子說:「我們在爭論太陽在什麼時候離我們最近,我覺得我說早上近,因為早上的太陽又大又圓,我們都知道看東西越近那麼那個東西就越大。」另一個孩子說:「他說的不對,早上涼颼颼的,中午時就很熱,這不就說明中午近嗎?孔子聽了他們的理由,感覺都很有道理就說:「對不起!我過去從沒想過這個問題,所以不知道,你們還是請別的高人告訴你們吧!」這時兩個孩子說:「原來聖人也有不的呀。」然後轉身就跑了。子路不服氣說:「為什麼不隨便說一個告訴他們呢?這樣多丟面子呀!」孔子說:「不不不,要老老實實的承認自己不知道,在學習上也一樣,只有抱著這種誠實的態度才行。」

敢於承認有些學問不知道,是求得知道的起點。不知道而說知道的人既失去做人的基本也對自己對別人無益,更對自己的長進沒有益。學習就是要有那種誠實的勇氣,誠實的學習態度。

Ⅲ 孔子的故事和名言

一、孔子的故事

1、孔子讓孩子做自己的老師。

在春秋的時候,孔子經常會帶著自己器重的幾名弟子周遊別國,來傳揚他的思想還有政治主張。有一天,孔子和弟子們打算去晉國,在路上行走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小孩子在路上玩碎石子,擋住了這一行人的去路。

孔子說:「小朋友你是不應該在路中間玩石子的,這樣會擋住車的去路。」小孩指了指自己的石子堆對孔子說:「老先生,您看到我搭的是什麼了嗎?」孔子轉過頭去看了一眼,發現小孩子搭建的是一座城堡。

孩子接著就說:「現在您看到我在搭建什麼了,那到底是應該車讓路給城,還是城讓路給車呢?」孔子一下子被問的不知道怎樣回答了,他發現在這交流中,孩子一直保持著禮貌的問答,就問了小孩子名字,小孩子也如實告訴了孔子。

在交流中,孔子知道了孩子才七歲,孔子轉頭就跟自己弟子講:「這孩子如此小就能夠懂得禮數,也是可以做我的老師的人啊。」

2、客觀推動好事的發展。

在很久之前,孔子路過一個地方,正巧前面有一條河,沒成想他們還沒走過去呢,就有人掉進了河裡面。孔子的徒弟會水,下去就把人給救了上來,而這件事也是轟動了整個村莊。

落水的人家人聞訊趕來之後,為了表示自己對救命之恩的感謝,就把自己家的一隻牛給了孔子的徒弟。後來這片村莊就開始流傳孔子教導無方的話,說是:救人一命還收人家的錢財。這事情不知道怎麼樣又傳回了孔子的耳朵裡面。

孔子見自己的徒弟還是有些傷心的,就對徒弟說他做的很對,因為這樣做不僅可以讓被救的人家心裡好受,也可以推動更多的人願意去救人,這是一件好事。這番言論沒過多久又傳回了那個村莊,曾經對此事進行過抨擊的人都不再議論了,孔子就這樣用客觀的做事方法推動了好事。

3、孔子解答子路的問題。

子路問過孔子一個問題:「是否得到一個優秀的主張就應該直接實施呢?」孔子便回復:「有時候你認為的優秀只是你認為,在你之上還有很多年長你的人,他們的見識是不凡的,可以大家一起商量後再決定,最好是不要立刻去實施的。」

而同樣的問題冉也曾問過孔子,孔子的回答是這樣的:「可以直接去實施。」這件事的全過程都被公西華給看到了,公西華很困惑,就問了孔子原因。孔子說:「這是我在因材施教呢,冉這個人比較畏首畏尾,做事情不果斷,如果我的言論能讓他勇敢,何樂而不為?而子路這個人的性格還是比較草率的,他需要別人的深切指導,才可以更好的去完成任務。」

4、孔子學琴

孔子在學習方面是很虛心,尤為刻苦。有一次孔子隨師襄學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說:「可以了。」孔子說:「我已經掌握了這個曲子的彈法,但未得其數。」又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又說:「可以了,你已於其數。」可是孔子仍說:「不可以,未得其志。」
又過了相當的時間,師襄子認為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認為自己沒有彈好這首樂曲。於是,孔子反復的鑽研,體會琴曲的內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樂曲中表現出來了,才罷休。

5、 兩小兒辯日

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著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二、孔子的名言

1、戰國 孔子《論語》

孔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處世有三種事情應引以為戒:年少的時候,血氣還不成熟,要警惕貪戀美色;到了壯年時期,血氣正盛,要警惕爭斗好勝;等到了老年時期,血氣已經衰退了,要警惕貪得無厭。

2、戰國 孔子《論語》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君子的心地開闊寬廣,小人卻總是心地局促,帶著煩惱。

3、戰國 孔子《論語》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德難道離我們很遠嗎?只要自己願意實行仁,仁就可以達到。

4、戰國 孔子《論語》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用正直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5、戰國 孔子《論語》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德行高尚的人以正道廣泛交友但不互相勾結,品格卑下的人互相勾結卻不顧道義。

Ⅳ 高中必背《論語》的名句有哪些

  1.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

    孔子說:「質朴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朴就會虛浮,質朴和文飾比例恰當,然後才可以成為君子。」

  2.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3. 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周任說過:「能施展其才能,則就其職位,不能這樣做,就不就其職位」

  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一個工匠想要做好活計,一定先要把工具弄好。

  5.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6.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孔子在河邊說:「那消逝的時間,就像眼前這河水,日夜不停(地流)。」

  7.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孔子說:「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義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8.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不怕(東西)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貧困而怕不安定。財物平均分配則無所謂貧;上下能夠和好共處則無所謂寡;上下相安無事則國家就無傾覆之患。

  9.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衛靈公》)

    凡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應該強加給別人。

  10.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

    君子不講究吃,不講究住,做事勤快,說話謹慎,親近有道德的人虛心求正,就算的上是好學的人了。

  11.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只讀書不思考,就會茫然無得。只思考不讀書,思路就會閉塞不通。

  12.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人如果不講信用,不知道他能做些什麼。

  13. 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早晨聽到真理,晚上死去也甘心。

  14. 見賢而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看見賢德的人就想向他看齊,看見不賢德的人就反躬自問有沒有和他一樣的毛病。

  15.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

    聰明的人明理通達,隨機應變,和水的流動暢通、隨岸賦形相似,所以愛水;仁德之人仁厚自重、沉靜不移,同山的肅穆屹立、巋然不動相似,所以愛山。寬容仁厚,不役於物,也不傷於物,不憂不懼,所以能夠永恆。

  16.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

    學生不到苦思不解的時刻,我不去開導他;學生不到想說又說不出的時刻,我不去啟發他。舉一例不能推知其他,我就不再啟發他了。(反:類推)

  17.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取法的人。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發現他們的缺點就作為借鑒而改正自己。

  1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

    一個讀書人,應當胸懷寬廣意志堅強,因為他的責任重大,路程遙遠啊。

  19.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軍隊的統帥是可以俘虜過來的,但普通百姓立定的志向是不可強迫改變的。

  20.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到了寒冷的時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落的(孔子以松柏傲霜為喻,贊頌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堅強不屈,忠貞不渝)。

  2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處於領導地位的人自身端正了,不用發布命令,別人也會照著你的樣子去做;如果自身不正,即使發號施令,也沒有人聽從。

  22.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自己想要生活得好,也必須使別人生活得好;自己想通達,也必須使別人通達。

  2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24.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

    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挽回了,但未來的事情還是可以補救的(諫:匡正,挽回。追:補救,挽回)。

  25.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里仁》)

    君子不善於講話,但辦事很敏捷。

  26.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

    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成全人家的壞事;小人恰恰與此相反。

  27.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向學;三十歲時完成了自我人格的建立;四十歲時不再困惑;五十歲時明白了命運是怎麼一回事;六十歲時聽到任何話都能平心靜氣;七十歲以後,更能夠隨心所欲,卻不會逾越規矩。

  28.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論語·述而)

    發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29.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

    詩可以激發情志,可以觀察社會,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遠可以侍奉君王,還可以知道不少鳥獸草木的名稱。

  30.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有三解。

    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學的知識,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

    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

    三為「溫故,知新」:隨著自己閱歷的豐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頭再看以前看過的知識,總能從中體會到更多的東西。

熱點內容
熱愛學習的故事 發布:2024-05-07 21:29:30 瀏覽:521
偏心作文 發布:2024-05-07 20:23:16 瀏覽:232
敬親的作文 發布:2024-05-07 20:01:01 瀏覽:569
成語船箭羽毛 發布:2024-05-07 19:56:40 瀏覽:905
蹈的成語接龍 發布:2024-05-07 18:59:09 瀏覽:629
關於含羞草的句子 發布:2024-05-07 17:47:16 瀏覽:586
嘗一口美饌仙醪完整版電影 發布:2024-05-07 17:43:16 瀏覽:953
沈佳妮打電話說我沒事視頻 發布:2024-05-07 17:43:04 瀏覽:107
澳門影視推薦 發布:2024-05-07 17:39:31 瀏覽:762
奇什麼電影 發布:2024-05-07 14:54:25 瀏覽: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