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成語有哪些
⑴ 中國有那些四字成語
因為自古以來四字成語一般都不標字數,五字以上往往標作「多字成語」。所以四字成語佔大多數,不知樓主能否看明白,我的口語表達不是很好!
常用的漢語成語有4000條左右,其中四字成語佔96%,其餘是兩個字到14個字的
一般成語都是有出處有典故的,成語以格式為主,一般都是四字格,只有少量的其他形式,其他形式有「三字格」、「五字格」等等其表現主要是地域性,有許多成語只在平遙當地使用!
「四字格」是漢語成語的常見形式,也是漢語使用者最喜歡的形式之一。呂叔湘先生曾這樣指出:四音節好像一直都是漢語《百家姓》《李氏蒙求》《龍文鞭影》等等都是四音,亭台樓閣常有四言的橫額,流傳最廣的成語也是四言為多。」
⑵ 中國成語大全
中國成語大全-
含有動物名稱的成語
萬象更新、抱頭鼠竄、雞鳴狗盜、千軍內萬馬、亡羊補牢、杯容弓蛇影、鶴立雞群、對牛彈琴、如魚得水、 鳥語花香、為虎作倀、黔驢技窮、畫龍點睛、抱頭鼠竄、虎背熊腰、守株待兔、鶴發童顏、狗急跳牆、 鼠目寸光、盲人摸象、畫蛇添足
⑶ 中國成語有什麼
較大型的成語詞典收詞約20000,包括俗語、諺語、歇後語之類,中國成語數量也就這個樣子.
帶有諧音的成語:
步步為贏(步步為營)酒負勝名(久負盛名
)天嘗地酒(天長地久
)有杯無患(有備無患
)
鱉來無恙(別來無恙)一明驚人(一鳴驚人
)九酒歸地(九九歸一
)鈣世無雙(蓋世無雙
)
默默無蚊(默默無聞)喝喝有名(赫赫有名
)雞不可失(機不可失
)有痔無恐(有峙無恐
)
投筆從融(投筆從戎)盒情盒理(合情合理
)別具一革(別具一格)穿流不息(川流不息)
股往金來(古往今來)首屈一紙(首屈一指
)無胃不治(無微不至)飲以為榮(引以為榮)
別無鎖求(別無所求)食全食美(十全十美
)精益求金(精益求精)洗出望外(喜出望外)
一網情深(一往情深)凈如人意(盡如人意
)
⑷ 中國有哪些四字成語
行屍走肉、聽其自然、不吐不快、螻蟻貪生、螻蟻得志
1、行屍走肉
讀音:xíng shī zǒu ròu
解釋:行屍:可以走動的屍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殼。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里糊塗過日子的人。
出處:晉·王嘉《拾遺記》卷六:「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白話釋義:不學習的人,雖然存在,但也可以說是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殼。
2、聽其自然
讀音:tīng qí zì rán
解釋:聽:任憑。聽任它自然發展,不去過問。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王玉輝也不懊悔,聽其自然。」
白話釋義:王玉輝不懊悔,聽任它自然發展,不去過問。
3、不吐不快
成語解釋:不說出來心裡不舒服、不痛快,形容非要說出來。
讀音:bù tǔ bù kuài
出處:葉聖陶《在民間》:「龐懷著一腔的意思,又豐富,又熱烈,不吐不快,故而高興地這樣問。」
4、螻蟻貪生
讀音:lóu yǐ tān shēng
解釋:螻蟻:螻蛄和螞蟻。螻蛄和螞蟻那樣的小蟲也貪戀生命。舊指乞求活命的話,有時也用以勸人不可輕生自殺。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七十六回:「萬望大聖慈悲,可憐螻蟻貪生之意,饒了我命,願送你師父過山。」
白話釋義:希望大聖慈悲,可憐螻蛄貪生饒了我,願意護送你師傅過山。
5、螻蟻得志
讀音:lóu yǐ dé zhì
解釋:螻蟻:螻蛄和螞蟻,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比喻小人得志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海大魚,網弗能止也,釣弗能牽也,盪而失水,則螻蟻皆得志焉。」
白話釋義:海里的大魚,網不住了,釣不能牽起來,盪而失去水,那麼螻蟻都能實現願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