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語故事 » 張愛玲故事

張愛玲故事

發布時間: 2022-03-24 02:24:58

Ⅰ 張愛玲著名小說,故事內容簡介 謝謝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
故事發生在香港,上海來的白家小姐白流蘇,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身無分文,在親戚間備受冷嘲熱諷,看盡世態炎涼。偶然認識了多金瀟灑的單身漢范柳原,便拿自己當做賭注,遠赴香江,博取范柳原的愛情,要爭取一個合法的婚姻地位。兩個情場高手鬥法的場地在淺水灣飯店,原本白流蘇似是博輸了,但在范柳原即將離開香港時,日軍開始轟炸淺水灣,范柳原折回保護白流蘇,在生死交關時,兩人才得以真心相見,許下天長地久的諾言。

《半生緣》是張愛玲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原名《十八春》,一九五一年結稿,後來張愛 玲旅美期間,進行改寫,刪掉了一些略帶政治色彩的結尾,易名為《半生緣》。
幾個平凡的眾生男女,世鈞曼楨叔惠翠芝,一群隨處可見的都市年青人,把那一點點並不離奇的痴愛怨情,纏來絞去地在一張翻不出去的網里演了那麼多年,也就不年青了。而同時翻天覆地的中國近代社會種種變事:九·一九、一二·八、抗戰勝利、國民黨接管、上海解放、支持東北,只是作了他們的背景,隱隱約約給他們的故事刷上一筆動亂的底色。讓讀者盪氣回腸為之嗟嘆的,只是亂世里這幾個男女的故事,一點點的痴,一縷縷的怨,脆弱的愛,捂住面孔的無奈。
《半生緣》把張愛玲那種精妙絕倫,回味無窮的語言表露無疑,就像一窗精巧細致的窗欞格紋,少了每一格都不成,只是放在眼裡便透著美,但到底美在哪裡卻又一時道不明。洗盡鉛華、略帶感傷的筆調,正好用來緩緩敘述這一段漫長的不了情。曼楨與世均註定的情深緣淺,世均與翠芝兩個不相愛的人結了婚。叔惠去了後方,翠芝對叔惠情深幾許,卻是「漢之廣矣,誰可泳之?」曼楨懷著自殺般的心情嫁了祝鴻才……流年似水滔滔逝去,那些曾經刻骨銘心的愛,慢慢淡去;那些曾經撕心裂肺的痛,已然遠去;而那些曾經摧肝裂膽的恨,也變得輕如飛絮……

《紅玫瑰與白玫瑰》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在振保可不是這樣的,他是有始有終的,有條有理的。他整個地是這樣一個最合理想的中國現代人物,縱然他遇到的事不是盡合理想的,給他自己心問口,口問心,幾下子一調理,也就變得彷彿理想化了,萬物各得其所。因為《紅玫瑰與白玫瑰》,這句話成了膾炙人口的名言。本書收錄了張愛玲1944年的中短篇小說作品。
張是一個不會再現的神話。她曾親口對胡蘭成說過「沒有我形容不出的事物,任何事再難描繪,想一想之後也就可以描述出來」。讀她的文章你確實會贊同她的說法,再隱秘的人類心理與情結甚至一個時代的特性,一門藝術的發展過程,她都能准確地描繪帶你看到實質,文字又如此的干凈才氣盎然,妙喻蓋世,她那一句自評甚至是謙虛了。
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佟振保這個人物可以讓我們看到白描出的人性,還有平凡生活中普通人的掙扎與悲哀,其中又有瑣屑且易逝的歡喜,最終是無奈,淹沒在時代里。
紅玫瑰是火。
白玫瑰是冰。
蚊子血,顏色艷麗,卻讓人隱約厭惡。
明月光,清淡幽遠,可望而不可及。
白飯粒,不覺珍貴,卻不能缺少。
硃砂痣,是心頭隱痛,當時惘然。
換而言之,男人多半吃著碗里,看著鍋里。(沒有貶低男人的意思。。或者說,人性多半如此不知滿足) 之所以強調紅玫瑰與白玫瑰的對比,不僅僅是展示兩種截然不同的女人對於一個普通男人的生活的影響。也通過三個人之間的糾葛,表現出在時間的力量面前人類情感的脆弱。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少兩個。娶了紅致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這是張愛玲書里那段對男人最寫實精闢的描寫,也不得不佩服她可以將男人的心理描寫的如此透徹! 男人初始時,大多是喜歡淡雅清麗的白玫瑰,皎潔的清香,象是冰涼的高山之雪,值得付出一生的代價,求得在這冰涼水流中的沉淪。 然而,在度過如醉如痴欣喜若狂之後,男人漸漸變的不滿足。他開始想要一個快樂的艷麗夢幻,**的濃艷,搖曳在月的黃昏。紅色的玫瑰,芳香彌散,辛辣魅惑。 其實,女人的美,從來蘊涵著千個面目,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它。在一個足夠聰明的男子面前,它會展露給你世上最微妙的色彩。彼刻,純白艷紅,呈現另番甜美的面貌。那樣曼妙的花朵,需要刻骨的愛憐,聰慧的溫情,才可以灌溉。 每一個女子的靈魂中都同時存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但只有懂得愛的男子,才會令他愛的女子越來越美,即便是星光一樣寒冷的白色花朵,也同時可以嬌媚地盛放風情。 可惜世間,懂得愛的男子實在是太少!在男人心裡真正完美的女人,總是隨著時間,閱歷的變化,不斷地變化著!你永遠達不到的。所以,不管是紅玫瑰,還是白玫瑰,都永遠有不能讓人滿足的遺憾和欠缺,所以男人總是永遠地渴望別的玫瑰媚惑的來臨。

《沉香屑·第一爐香》敘述的是上海女學生葛薇龍求學香港,被其姑母梁太太(富豪遺孀)所利用,來作為吸引男人的誘餌,滿足其虛榮,荒糜的生活。在求學的過程里,生活在梁家的葛薇龍終不免也陷入其中,變得熱衷於這種享樂主義的聲色犬馬的生活中,與花花公子喬琪喬開始了從一開始就註定是悲劇的戀愛與婚姻。故事的結局不言而喻:葛薇龍失去了利用的價值之後就會被喬琪無情的拋棄。

《金鎖記》寫於1943年,小說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 金鎖記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張愛玲在本書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了現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蘊。她在她那創作的年代並無任何前衛的思想,然而卻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溫情脈脈的面紗。主人公曾被作者稱為她小說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擁有著「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為了報復曾經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為病態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地施展著淫威。
《金鎖記》在敘述體貌上還借鑒了民族舊小說的經驗,明顯反映了類似《紅樓夢》之類的小說手法已被作者用來表現她所要表現的華洋雜處的現代都市生活。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本名張瑛,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麥根路313號的一幢建於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張愛玲的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張愛玲一生創作大量文學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張愛玲結識作家胡蘭成與之交往。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1995年9月8日,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於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終年75歲,死因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病。

《茉莉香片》
他心裡總是有種很無奈,卻很沉重的壓抑。故事就是圍繞著聶傳慶和言丹朱所發生的一些尋常且又與眾不同的事兒發展的。從中體現了「生之艱難,愛之凄涼」的風格。
文中的聶傳慶,生在聶家,沒有選擇的權利,也沒有愛的滋養 ,因了生父把對生母的憎恨遷怒於他,他跟著父親生活20年,這20年無名的磨人的憂郁,製造了一個精神殘廢的聶傳慶。聶傳慶的母親碧落是綉在屏風上的鳥———悒鬱的紫色緞子屏風上,織金雲朵里的一隻白鳥。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給蟲蛀了,死也還死在屏風上。碧落嫁到聶家來,之後生下聶傳慶,屏風上又添上了一隻鳥,打死他也不能飛下屏風去。即使給了他自由,他也跑不了。
聶傳慶明白,那就是愛———二十多年前的,絕望的愛。二十多年後,刀子生銹了,然而還是刀。在他母親心裡的一把刀,又在他心裡絞動了。
聶傳慶相信,如果他是子夜與碧落的孩子,如果他是一個生活在有愛的家庭里的孩子,不論生活如何的不安定,他會活得跟正常人一樣。可偏偏,命運捉弄人,母親所愛的男人,也就是他惟一欣賞敬仰的對象,現在是別人的父親。
言丹朱是一個很好的女孩,她想幫助聶傳慶,結果他卻把她往死里打,一腳接一腳狠狠地踢在她身上,只管發泄內心的不滿和怨恨。按照聶傳慶的想法,言丹朱根本不應該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他對這個世界充滿仇恨,他就要找一個報復的對象,他就選定了言丹朱。他憎恨天真少女言丹朱在學校里給他的溫情,卻又無法擺脫言丹朱給他親近的誘惑,於是,他的精神陷入了病態……
本文亦通過對言子夜的渴望,寄託了張愛玲對自己父親的渴念,抒發了張愛玲無法用言辭表達的戀父情結。

《怨女》作者張愛玲,被譽為「文壇最美的收獲之一」。這部作品是在小說《金鎖記》原有情節人物的基礎上的改編。更換了一些人物的姓名,比較詳細的交待了女主角出嫁前的情況,擴充了女主角與小叔的故事、女主角兒子的故事,刪去她女兒的故事,其他的框架基本沒有改變。張愛玲這部作品被譽為「文壇最美的收獲之一」。「麻油西施」銀娣嫁了個軟骨病的富家子,忍受著妯娌的冷嘲熱諷,哥嫂的阿諛奉承,等到丈夫死了兒子大了,她終於拿起「主宰」這 怨女把劍,卻日復一日地麻木和肆意著。女主人公的變態心理,被張愛玲描繪得入木三分,蒼涼無比。

《小團圓》是張愛玲最為神秘的作品,從1970年代開始創作至去世前一直未能完成,在之前手稿也從未曝光,僅有好友宋淇、台灣皇冠文化集團社長平鑫濤等少數人看過手稿。《小團圓》可以看作是張愛玲本人自傳性的小說,她以自己的人生經歷為藍本,用文學的手法敘述了傳奇一生。張愛玲曾抱怨胡蘭成的《今生今世》中寫他們之間的事「夾纏不清」,在《小團圓》中讀者可能看到另一個版本的張胡之戀。

張愛玲的《桂花蒸阿小悲秋》出版於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傳奇》。 是講述一個女傭的生活。她的孩子,她的男人,她的老鄉,和她同等地位和處境的人,還有她的視角來看的她的主人以及主人的女人。《桂花蒸阿小悲秋》里描寫女傭阿小在上海的三等電車上,「被擠得站立不牢,臉貼著一高個子人的藍布衣衫,那深藍布以為骯臟到極點,有一種奇異的柔軟,簡直沒有布的勁道,從那藍布的深處一篷一篷慢慢發出它內在的熱氣」。

《同學少年都不賤》,張愛玲小說作品。這部小說被宣傳為張愛玲的「遺作」,很容易引起誤會。遺作是指該作者生前完成或未完的最後一部作品,而這部小說並非是張愛玲生前最後一部作品,而是「本該與《色,戒》,《浮花浪蕊》等同時面世的」(簡體版《同》序,P7),僅僅是因某些原因未能在有生之年發表。《同學少年都不賤》講的是兩位女孩恩娟、趙珏之間的情誼滄桑。故事開端於兩人在上海重逢敘當年。恩娟嫁了位猶太人汴·李外,後來移民美國華盛頓,汴·李外成為第一位入閣移民,趙珏則境遇不如恩娟。因是多年後重逢,兩人相對當年平等的身世,便見出高低。或者這正是取名《同學少年都不賤》的深意。言語間充滿張愛玲式一貫的譏誚,人物刻畫鮮明、情節鋪敘細膩,在輕快的故事節奏里,透著對人生變化無常的滄桑凄涼感。

Ⅱ 張愛玲小時候的故事

小愛玲9 歲那年的一天, 她信筆畫了一幅漫畫, 母親說好, 父親也說好。她把漫畫投給了報社, 幾天以後, 從報社寄來了5 元錢稿費, 她高興得跳起來。爸爸媽媽說: 「這些錢就隨你支配吧。」小愛玲興沖沖地跑到商場, 她買來了一枝丹琪唇膏, 真叫父母親哭笑不得。
張愛玲上中學時, 文才已充分顯露出來了。她所在的學校是上海瑪利亞女校, 當時的學校有一種文學校刊叫《國光》, 張愛玲經常在校刊上發表小說、書評和論文。其中有一篇《霸王別姬》寫得悲壯豪邁、慷慨激昂, 直令許多男兒嘆賞, 其文辭燦爛, 也令許多文豪贊嘆。
13 歲那年的一天, 張愛玲在書攤上讀了一本張恨水的通俗小說, 曲折多變的情節深深地吸引了她, 以後她又專門找了幾本讀了。讀了幾本之後, 張愛玲忽發奇想, 我要是也能寫幾部通俗小說該多好啊。有一天她開始動筆了, 人物都是《紅樓夢》中現成的, 有賈寶玉、林黛玉, 還有賈政、王夫人, 更有襲人、晴雯等人, 不過這些人穿的都是現代人的衣服, 說現代人的話, 做現代人的事, 逛上海灘, 徜徉十里洋場, 乘人力車, 到霓虹燈下談情說愛……

如果幫助到您~還望採納~

Ⅲ 張愛玲的小故事……要故事不要簡介

張愛玲,1921年9月出生於上海一個門北曾頗煊赫的家庭,祖父張側重綸,外曾祖父是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李鴻章。

張愛玲的父親是那種典型的遺少,受舊社會那套風氣及傳統的影響極深,而其母卻是一個受西方文化熏染的反叛女子,與其小姑幾度赴法留學。其後父母終離異。其父又納一「後母」好象青樓女子。她就生活在這夾縫之中,受著東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

她有三個家,一是父親的、一是母親的、一是小姑的。她就在這特殊的環境下成長著。一方面由於歷史的變遷,封建士大夫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張家日漸衰敗;一方面這些舊世家旺族仍撐著門面,過著表面優裕,浮華的生活,一方面殖民文化又帶來西方社會的靡爛倡導的浪漫自由。一邊是吸鴉片,養姨太,逛堂子,一邊是鋼琴,舞會,女性解放。她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著。

童年時受舊式家庭的影響,讀的是家庭「私塾」學的是古文言,後來去了美國人辦的聖瑪麗亞女子學校,學英文、數、理、西洋史等課程,其母又想把其培養成「西式淑女」教她畫琴。她的成長也伴隨著中國的殖民史,有著東西的交匯融合。

其自小聰慧8歲就投稿,9歲寫小說,中學時還有不少的作品被發表。

但其生活有是不幸的,父親和繼母天天吸鴉片,自然對她是沒有什麼教育和照顧的了,其下又有小弟,繼母乃一無甚修養之人,對其時有拳腳相加之舉,其父也因其母的反叛而加怒於她。

她曾被囚數十天,後終於逃離,跟隨母親生活,幻想過西方那種自由的生活,其母便教她西洋的一切生活,但很快發現她不適應那種「西式淑女」的作派,又加無生活來源終於放棄了她。

上海淪陷後她就讀於香港大學,在此讓她感覺到了許多的變幫,家事,國事,世俗文化沖突,人性的暴露等,都讓她對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產生一種荒涼的感覺。在她的作品中最突出的就是這兩個字。這些在她的散文中尤為突出。《張看》《流言》都有著很平實的語句說著平民的話,但裡面卻寓著冷峻對世俗深澈的抗拒。

她筆下的人物也是我們身邊普普通通的一員。象《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並不象瓊瑤筆下的人物那麼的空靈不食人間煙火,她是聰慧的卻也是生活中的人,感情是為了生存,一座城的毀滅成就了她的一段姻緣,能說是一段佳話嗎? 《紅玫瑰.白玫瑰》那個蒼白的煙鸝那些個曾經鮮活的紅玫瑰都在生活中變得焦黃。《連環套》的倪喜,那無數的悲涼,還有《金鎖記》的七巧,都曾經是多少鮮靈的花呀,卻都在短暫的艷麗之後成了庸俗的乾草,那被壓榨的靈氣都變成了什麼?

她的《沉香屑》在那微微的熏香中娓娓道來,道出人生的那種無奈,人性中更深的不為人所理解的情緒,什麼是正常,什麼是不正常,難以定論。怎樣的人生才是滿意的人生,如何選擇一生的道路,要用怎樣的犧牲?薇龍把她自己的一生賣給了她的感情,正如她看到有個十多歲的妓女被幾個海員粗暴的拉走卻仍要嬉笑時對著丈夫說的:其實我和她一樣,不一樣的只是她是被逼的,而我是自願的。那種沉痛重重的敲在人心上。

喜歡看她的《霸王別姬》那份蒼涼凄楚不是用「不肯過江東」幾個字就能表述的。她的《茉莉香片》看完後都讓人有喉頭堵堵的,但那筆下的一切可不都是生活的寫照。

她的散文《愛》又讓多少人傳頌:於千萬人之中遇到你所遇見的人,於千成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小,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短短的幾句話,可牽起了人心中多少的無奈情緣。

她的《私語》述說了她對家的感受,那份無奈無助還有對舊式家庭的那種悲涼。《談畫》《談讀書》《談跳舞》《談音樂》《談女人》《論寫作》《更衣記》無不讓人覺得她是一個多麼特別的女子,她的散文色彩飛揚,文辭俊俏生風,既鋒芒銳峻,又幽默狡黠,靈慧輕盈。在文風上與其他女性作家迥然不同,蔚然自成一家。所寫的東西都是市民的生活起居,男女飲食皆深入淡出,泛泛道來卻言之有據,用沒有修飾的語句道出人性內在的精神。

她和胡蘭成的戀情或許對她對人的感情更深的用了兩個字「荒涼」來作結,那一種付出令她前半生都在孤獨中度過。因著她聰慧的見識和對家庭關系感情的失落等的自我體驗和透視,對此她已徹底看透,用一句說概之:「一個瀟灑蒼涼的手勢」,她用其自身的承受力與覺悟力把那層虛偽的外衣撕破,她是覺悟更結底的一個:打破女性神話,而「赤裸地站在天底下了」。

她雖有著絕世的才華卻不免不著一生的孤涼,年輕時因與胡蘭成的一段感情,因了他的多情,而如舊時代一樣的空餘恨。至到老年才找到了一個可以依託的人那就是「賴雅」他比她大了十幾歲也是一個作家,一個戰地作家,「兩條凍僵的蛇,為了彼此取暖而彼此靠近」那段生活是平凡而拮據的,但她卻找到了心的歸宿 ,但不久他卻辭世而離她而去。

她的一生就是一個傳奇,她那不流於俗的寫作手法是無人能及的。她把男女之情的本相,婚姻家庭的本質,把浪漫的理想境界還原於凡俗的人間的生存的真實狀態,給它一個赤裸裸的本相,一切的風花雪月都歸於生活的塵俗。張愛玲超越了那個時代,她在女性作家中是一個奇跡,她的思想和藝術影響力將是深刻而久遠的。

Ⅳ 張愛玲的愛情故事

張愛玲與胡蘭成,一個是當時上海最負盛名的女作家,一個是汪偽政府的要員。在亂世之中,他們的相識、相知、相戀,及至最後的分手,都堪稱是一場「傳奇」。
胡蘭成看到雜志《天地》第十一期,《封鎖》的時候,喜不自勝。文人與文人之間的那種惺惺相惜,使他對作者張愛玲充滿了好奇。胡蘭成便向蘇青索要地址要去拜訪張愛玲。
胡蘭成是懂張愛玲的,懂她貴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貴優雅,也懂她因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時行樂的思想。僅僅這一個「懂得」,也許就是張愛玲愛上胡蘭成的最大原因。這一年,胡蘭成38歲,張愛玲24歲。但很快,他們戀愛了。1944年8月,胡蘭成的第二任妻子提出與他離婚。這給了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情一個升華的機會——結婚。他們就這樣結婚了,沒有法律程序,只是一紙婚書為憑。因為胡蘭成怕日後時局變動,自己的身份會拖累張愛玲。沒有任何儀式,只有張愛玲的好友炎櫻為證。
1944年11月,胡蘭成到湖北接編《大楚報》,開始了與張愛玲的長期分離。但胡蘭成畢竟是個毫無責任感的人,來武漢不久,他便與漢陽醫院一個17歲的護士周訓德如膠似漆。於是胡蘭成又進行了一次婚禮,似乎全然忘了張愛玲的存在。而張愛玲對此一無所知。
時局大亂,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胡蘭成末日也來了,重慶方面定會懲辦他這樣的漢奸。於是他逃到了浙江,又與寡婦范秀美在一起,可見他的濫情!
50年代,張愛玲移居美國,與大她30歲的賴雅結婚。
引自 張愛玲網路

Ⅳ 張愛玲的一生經歷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沒落貴族府邸。

1924年,開始私塾教育,母親與姑姑奔赴歐洲游學,張愛玲由姨奶奶看管。

1927年,在私塾讀詩背經的同時,開始寫小說。第一部小說寫一個家庭悲劇,第二部小說是關於一個女郎失戀自殺的故事,還寫過一篇類似烏托邦的小說《快樂村》。

1928年,父親帶著張愛玲姐弟由天津回到上海。開始學習繪畫,英文和鋼琴。

1932年,首次發布短篇小說《不幸的她》刊載於聖瑪利亞女校校刊《鳳藻》總第12期。

1933年,在聖瑪利亞女校校刊《鳳藻》上發表第一篇散文《遲暮》,並開始與父親學寫舊詩。

1939年,張愛玲考取倫敦大學,卻因為戰事激烈無法成行,改入香港大學文學系。不久,在《西風》月刊上發表她的處女作《天才夢》。

1943年,張愛玲在《紫羅蘭》上發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該小說使張愛玲在上海文壇一炮打響,嶄露頭角。

1944年,初春,張愛玲因小說《封鎖》與胡蘭成相識、相知、相戀。不久後,便與其結婚。然而,這次婚姻只維持了兩年。

1952年,張愛玲赴香港,供職於美國新聞署的駐港辦事機構。

1955年,秋,張愛玲乘「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赴美國。

1995年9月8日,張愛玲在洛杉磯西木區家中寓所死後一星期才被發現,享年75歲。

(5)張愛玲故事擴展閱讀:

代表作品介紹:

1、《傾城之戀》

《傾城之戀》是一個動聽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傾城之戀》里,從腐舊的家庭里走出來的白流蘇。

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范柳原,使她轉向平實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為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

2、《金鎖記》

《金鎖記》是作家張愛玲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4年上海《天地》上,後收入小說集《傳奇》中。

《金鎖記》主要描寫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

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親手毀掉自己兒女的幸福。

張愛玲另闢蹊徑,講述了一個母親對自己親生兒女迫害摧殘的傳奇故事,從而反映了特定的社會環境和具體的生活環境怎樣把一個原本有著溫情性格的正常女人變成一個陰鷙狠毒的「吃人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愛玲

Ⅵ 張愛玲的故事

胡蘭成是張愛玲的第一任丈夫。
張愛玲一直孤單地過著自己的生活,可在這亂世中,她遇上了一個人,他就是胡蘭成。胡蘭成看到張愛玲的《封鎖》,為其干練細膩的筆調所震驚,旋即又合作者不可思議的世事洞明深深共鳴,張愛玲這個名字深刻的烙刻在他的心裡。1944年2月,胡蘭成結束在南京的賦閑生活,回到上海。一下火車,就去找蘇青要了張愛玲的地址。她去拜訪,卻碰了壁。只得留下地址電話,悻悻而歸。
但可能張愛玲早就聽說過這位才子吧,第二日張愛玲便給胡蘭成打了電話,告訴他要上門拜訪。23歲的張愛玲走進了胡蘭成的客廳,一坐就是5個小時。可能這第一次相遇,就註定了兩人的命運。張愛玲心中幻想的男子,胡蘭成是符合的,這個38歲的中年男子,瀟灑健談,口若懸河,風度優雅。胡蘭成在客廳里高談闊論,張愛玲卻歸於沉默,只是靜靜的坐著,聽著。
第二天,胡蘭成又去回訪張愛玲。兩人相談甚歡,但還是一個談得多,一個聽得多。胡蘭成當晚回家後激情難耐,寫了一首新詩和一封信給張愛玲,兩人悻悻相惜,故頗道中張愛玲的心事。愛玲的回信是: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即使若張愛玲這樣不尋常的女子,談起戀愛,也與常人無異。兩人總有說不完的話,但其實,無論是年齡、經歷、觀念、審美觀、乃至為人處世方式,張愛玲與胡蘭成都截然不同,這樣的碰撞反倒是令雙方格外新鮮。
胡蘭成提起他第一次看到張愛玲的相片。她特意取出,給他在背後題了字:「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這是她的愛的告白,她接納了胡蘭成的愛,這花是張愛玲全盤託付的心。但胡蘭成畢竟不是一個專情的人,這樣的感情能有多久,他自己也無把握,只是現在還為她沉迷,那就仔細享受這樣一份溫柔。兩人執手相望,不說話也有萬千情愫流動,她喜滋滋地看著他,掩飾不住由衷的愛悅與羨慕,說:「你的人是真的么?你和我這樣在一起是真的么?」
1944年8月間,兩人結了婚,是年他38歲,她23歲,沒有舉行儀式,只寫婚書為定,文曰:胡蘭成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他們雖然結了婚,然而只是一紙承諾而已,這種現實的約束對他們往往無大效力,他們各自沿著舊日的軌道延伸,互相注意著不致因自己而使對方有不情願的改變。從此兩人同住同修,同緣同相,同見同知,生死契闊難料,唯有這一刻的「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是可以依持的。
1944年11月,胡蘭成離開上海去了武漢。他還是那樣名士風流習性,很快又迷上了一個年輕貌美的護士,也曾想過對不起愛玲,但人性的貪欲很難滿足。1945年3月,胡蘭成回上海,把這件事告訴張愛玲,愛玲內心傷心嫉妒,但表面仍是平靜的。
胡蘭成身邊總少不了女人,在逃亡杭州一帶時,他化名張嘉儀,與一大戶人家的姨太太與夫妻名義逃到溫州同居,躲過了別人的注意。張愛玲在上海,卻一直掛念著生死未卜的胡蘭成,從胡的一個密友哪裡知道他的去向後,隻身一人從上海到溫州去找他。張愛玲在溫州和胡蘭成還有他的情人一起待了20天,臨行前,張愛玲對胡蘭成說了寥寥幾句傷心話:「倘使我不得不離開你,不會去尋短見,也不會愛別人,我將只是自我萎謝了。」懷著一顆失落孤獨的心,張愛玲回到上海。
1947年6月10日,胡蘭成受到了張愛玲寄給他的最後一封信。他內心知道這是為什麼。愛玲寫道:「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了。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也是不看的了。」
除了曾是張愛玲的丈夫,胡蘭成還是一個漢奸,曾為汪偽政權掌控下的《中華日報》總主筆,抗戰勝利後逃亡日本,1974年到台灣定居。

Ⅶ 張愛玲一生的故事

《張愛玲傳奇》編劇披露張胡傾城之戀東方網6月15日消息:講述海派作家張愛玲一生傳奇經歷的電視連續劇《張愛玲傳奇》將於本月25日結束拍攝,進入後期製作。據悉,今年年底將在電視上與廣大觀眾見面。這部電視劇將如何反映張愛玲傳奇的一生和詮釋她與胡蘭成之間曇花般的愛情呢?記者專訪了該劇編劇、也是電視劇《人間四月天》、電影《卧虎藏龍》編劇王蕙玲女士。苦研張愛玲丈夫日記7年磨劍3年成書王蕙玲女士介紹,早在7年前她就有寫張愛玲傳記的打算,醞釀了很久。大約3年前開始搜集和整理有關資料。張愛玲的人生很有傳奇色彩,她的主要作品都是年輕時在國內完成的,到美國以後,她深居簡出,主要把自己的舊作翻譯成英文,還一直在從事譯著《紅樓夢》和《海上花》的工作。有關張愛玲的資料,尤其是她到美國以後的資料很少,為此王蕙玲專門到美國馬里蘭州的圖書館,查閱張愛玲的丈夫賴雅留下的日記。賴雅早年是一位記者,後來成為作家,一直有記日記的習慣。他去世後,把日記捐給了圖書館。賴雅日記的數量很大,與張愛玲有關的有七八百頁,對於二人生活有較詳盡的記載。不過賴雅留下的都是手稿,而且可以查看的還只是復印件,所以手跡辨認起來十分困難,不過為了盡可能詳盡地搜集有關張愛玲後半生的資料,只能咬牙看。張胡戀情是主要內容王蕙玲透露,這部電視劇講述了張愛玲從上海開始寫作,到美國結婚,晚年凄涼漂泊的主要經歷。該劇採取了非常規的開場方式,沒有像一般傳記電視劇那樣,按照時間順序演一個人的成長經歷,而是採取了倒敘的方式,從張愛玲在美國的婚後生活開始:張愛玲收到國內寄來的一箱母親遺物,回憶起往昔舊事,然後對丈夫講述了以前自己在國內的經歷和生活。在張愛玲75年的生命中,與胡蘭成的戀情,是她的第一次,也是最熱烈的一次。這段最熾熱的戀情,成為張愛玲文學創作的豐富源泉,也為我們帶來了一批經典名著。遺憾的是這段感情很短暫,只有一年的時間,而張愛玲只有在1944年的3-5月感到最幸福。電視劇中對張和胡的這段經歷進行了細致地表述,用了10集左右的內容。電視劇的最後一小段,大概有一集的內容,專門介紹了張愛玲晚年在美國的生活狀況。那個時候,她經常一個人在不同的汽車旅館之間搬家,一個人行走在街頭,有一種流浪的感覺。張愛玲既仙也俗體溫低於36.5℃在談到劇中如何表現張愛玲的性格特點時,王蕙玲介紹,在《張愛玲傳奇》中,張愛玲將是一個既仙也俗的形象。經過詳細研究有關史料後不難發現,張愛玲有靈動的感官,能敏銳把握客觀世界帶給他的感覺,但是她對世情和人情的判斷又是很入世的,高貴和世俗在她身上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所以她才能寫出那樣的小說來。經過研究發現,張愛玲當年經常給周圍的人以冷直的感覺。她對人情世故有很深的體會,但又有自己獨特的處世方式,所以,有人經常形容張愛玲的體溫低於36.5℃。電視劇中,將對她這種獨特的處世方式和淡看人生的性格進行描述。王蕙玲介紹,《張愛玲傳奇》將講述的是張愛玲一生的故事,而與胡蘭成之間的戀愛僅僅是她生活中的一段經歷,寫作才是貫穿張愛玲一生的東西,張愛玲臨終的前一天還在寫作。電視劇中穿插了大量張愛玲文學作品中的片段和精彩的故事,讓觀眾在了解張愛玲一生的同時,對她精彩且獨具特色的文學作品也有所了解。盡量還原張愛玲的奇裝異服當年張愛玲上身穿中式服裝下身穿西褲,旗袍外面穿坎肩等服裝搭配,曾在上海灘引起轟動。多年來,人們把她的奇裝異服當成了張愛玲傳奇的一部分。王蕙玲介紹,在那樣一個年代裡,有她那樣的創新精神和思想確實少見。劇本中按照有關資料記載,盡量還原了張愛玲當年的奇裝異服。但是觀眾要注意,畢竟時代不同了,當年的奇裝異服用現代的眼光看來,也許不算什麼。那時候沒人這么穿衣服,但現在這樣穿著的年輕女孩子在大街上隨處可見。所以電視劇只是考慮盡量還原張愛玲的服裝特點,沒有對其進行誇張的加工。另外,張愛玲對顏色很敏感,經常穿藍色、明黃、粉紅等十分亮麗的顏色,對此,電視劇中也有所表現。 這是本張愛玲傳奇剛出的,以上是簡介。

熱點內容
形容睫毛的詞語 發布:2024-05-19 12:01:55 瀏覽:590
轉變的故事 發布:2024-05-19 11:57:32 瀏覽:232
什麼衫成語 發布:2024-05-19 11:43:30 瀏覽:530
英語作文怎樣學好英語 發布:2024-05-19 11:36:41 瀏覽:432
6個詞語 發布:2024-05-19 11:26:18 瀏覽:404
踏青句子 發布:2024-05-19 11:20:21 瀏覽:102
abab式表示聲音的詞語 發布:2024-05-19 10:23:52 瀏覽:611
憤怒的小鳥的故事 發布:2024-05-19 10:23:48 瀏覽:487
足跡詞語 發布:2024-05-19 09:03:08 瀏覽:724
好的詞句子大全 發布:2024-05-19 08:38:13 瀏覽:655